冯国芳 史琳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爱国主义的重要论述继承并创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维护并发展了国家和人民利益,倡导民族团结和两岸一家亲的主张,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新时代践行爱国主义论述,需要落实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中国梦的实践和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习近平关于爱国主义的论述,对于实现中国梦、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维护国家安全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习近平;新时代;爱国主义;中国梦
[中图分类号] D06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9)09-0027-05
“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去不掉,打不破,灭不了,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只要高举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就能在改造中国、改造世界的拼搏中迸发出排山倒海的历史伟力!”[ 1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生动地阐释了爱国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内在精神动力。弘扬爱国主义是新时代实现中国梦和世界和平的力量之源。
习近平总书记把马克思主义的爱国主义理论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科学地阐述了爱国主义的一系列丰富内容。
(一)继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经过几千年积淀下来的被历代人所推崇的美好道德、民族精神和社会风尚的体现,代表着中华民族整体的道德风貌和精神特征。“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 2 ]
我们不仅要重视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还要创造更为先进的文化,以彰显中国传统文化的时代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含的中国精神,是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纽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古为今用、以古鉴今,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坚持有鉴别的对待、有扬弃的继承,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3 ]“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4]
(二)维护并发展国家和人民利益。一个国家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既要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又要有强大的国防实力。应当看到,我国面临的国际国内安全形势非常严峻,我们需要能够应对形形色色风险和挑战,只有这样,才能统筹做好国家安全工作,大力推进国家安全保障能力建设,有效维护国家安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我国面临对外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对内维护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双重压力,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因素明显增多,而我们的安全工作体制机制还不能适应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需要搭建一个强有力的平台统筹国家安全工作。”[5]为此,我们成立了国家安全委员会,制定并实施了《国家安全战略纲要》,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人民利益是社会全体成员具有共同性质的利益要求的反映,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牢记对人民的责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人民利益至上的政治情怀,维护和实现好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我们要随时随刻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6]
(三)倡导民族团结和两岸一家亲的主张。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基层民族团结优秀代表时指出:“民族团结就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做民族团结重在交心,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各民族同胞要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同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 7 ]两岸同胞同属中华民族,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两岸同胞一家亲,根植于同胞共同的血脉和精神,扎根于我们共同的历史和文化。两岸走近、同胞团圆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心愿,没有什么力量能把我们割裂开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马英九时指出:“两岸一家亲,家和万事兴。我们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着眼点和落脚点是要增进同胞的亲情和福祉,让两岸同胞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只要是有利于增进两岸同胞的亲情和福祉的事,只要是有利于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事,只要是有利于维护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事,两岸双方都应该尽最大努力去做,并把好事办好。”[ 8 ]
(四)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祖国的命运和党的命运、社会主义的命运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爱国主义才是鲜活的、真实的,这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精神最重要的体现。”[ 9 ]习近平总书记铿锵有力的讲话进一步说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爱国是具体和现实的,就是热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新中国,就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前人接力探索的基础上,继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正因如此,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 1 0 ]新时代,爱国就要爱党、爱社会主义,全体人民一定要以振兴中华为己任,自觉化爱国之情为报国之志和爱国之行,为实现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一)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爱国主义与中国梦具有密切的逻辑关系,爱国主义精神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而中国梦的实现又有赖于爱国主义精神的支撑和保障。习近平关于爱国主义的重要论述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为主旨、主题和价值目标,成为激励中华儿女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动力源泉。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需要爱国主义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源,爱国主义的内容也随着中国梦的实现而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爱国主义与中国梦互动彰显出中华民族精神无穷的魅力,正是强大的爱国主义力量托起了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二)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奠定扎实基础。中华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沉淀了包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等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必须学习、热爱并且传承下去,这是我们作为中华儿女不可推卸的责任担当与使命。2017年3月,华南农业大学原校长卢永根和夫人将毕生积蓄880余万元捐赠给学校感动了国人。上个世纪30年代卢永根出生于香港一个条件优渥的家庭,1941年香港被日军占领,正是这段同胞受尽欺凌、有家不能归的惨淡生活,令他领悟到家国紧紧相依、唇亡齿寒的道理,他曾三次去美国学习,从不改变报答祖国的拳拳之心。当前,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在西方反华势力的支持下进行违法活动,正是陷入了历史虚无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的怪圈,贬损自身转而崇洋媚外,归根结底是丧失了爱国之心。“欲灭其国,先灭其文,先辱其史”,一个国家如果丢掉了本国家本民族的文化和历史,犹如一个人丧失了灵魂,只剩下空洞的躯壳不堪一击。“对祖国悠久历史、深厚文化的理解和接受,是人们爱国主义情感培育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1 1 ],同时,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也能够增强中华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荣誉感,有助于树立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三)为维护国家安全稳定铸就坚实保障。中华民族是一个血脉相通的共同体,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各民族之间都相互离不开,各民族共同締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同开拓了祖国的辽阔疆域,共同捍卫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共同推动了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各民族的利益和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一个人不爱国,甚至欺骗祖国、背叛祖国,那在自己的国家、在世界上都是很丢脸的,也是没有立足之地的。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爱国是本分,也是职责,是心之所系、情之所归。”[ 1 2 ]只有热爱自己的国家,才能为国家安全稳定铸就保障;只有坚决维护国家的利益,个人利益才能得到保障。只要我们每个中国人在面对任何分裂势力时坚定不移地站在祖国身边,一颗颗拳拳爱国心就会铸起一道道铜墙铁壁,足以抵抗任何不轨图谋。
“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 1 3 ]今天,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高举起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深刻理解习近平关于爱国主义重要论述的现实意义,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全体人民万众一心,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民族的复兴、人民的幸福和人类的进步而团结奋斗。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爱国主义的重要论述是在新时代的历史性实践中生成的,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它不仅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阐释,而且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结合推进,使爱国主义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成为凝聚中华民族力量的精神旗帜。
(一)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践行爱国主义。爱国主义作为一种价值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最基础的地位,是每一个中国公民必须秉持的价值理念。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中践行爱国主义,就是要求在个人层面首先做到“爱国”,倡导每个公民在本职工作和日常生活的点滴细节中将爱国之志和报国之情转化为具体行动。只有把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同国家、民族的发展结合起来,才能找准人生的支点,在做好本职工作、在辛勤劳动中为国家和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进而在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中实现人生价值。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价值基础和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和精神家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当代中国的一种大德和人民的共德。要形成爱国主义的坚定信念和精神支柱,就必须“不断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载体、增强教育效果,要充分利用我国改革发展的伟大成就、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活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华民族传统节庆、国家公祭仪式等来增强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意识,运用艺术形式和新媒体,以理服人,以文化人,以情感人,生动传播爱国主义精神,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14]。有了爱国主义的坚定信念和精神依靠,“无论在什么时候,也不论在什么地方,只要一提到自己的祖国,就会有一种优越感、自豪感、神圣感,就会在灵魂深处产生一种‘属于祖国,也理应报效祖国的稳定的心理倾向。这种意识经过长期积淀而上升到理性的积淀以后,一旦祖国需要,无形的责任感、使命感就会以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把爱国主义的意识转化为报效祖国的自觉实际行动”[15]。
(二)在中国梦实现过程中践行爱国主义。中国梦就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梦。国家富强,就是要达到经济更加发达,政治更加民主,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生态更加美好。民族复兴就是实现既定目标,目标引领方向,只要十四亿中华儿女同心同德、排除干扰、艰苦奋斗、勇往直前,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中国梦指向实现人民幸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16]作为新时代的总任务,中国梦把国家、民族和个人视为一个命运共同体,体现了国家的追求、民族的向往和人民的期盼的有机统一,彰显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表达了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引领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要大力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共同精神支柱和强大精神动力。”[17]
(三)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过程中践行爱国主义。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共产党立足全人类共同利益,为世界发展所提供的中国方案,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远见卓识和中国的大国担当,更揭示了世界发展的历史趋势。而爱国主义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更不是仇外排外的关门主义。我们讲的爱国主义是具有广阔国际视野的爱国主义,是具有全球思维的爱国主义。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彰显了爱国主义的国际号召力,号召全球七十多亿人民同舟共济,共谋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依互存、同心同德求发展、共筑国际新秩序的大局,是爱国主义凝心聚力促发展的价值取向的深化。因为中国的命运与世界的命运紧密相关,我们要把弘扬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结合进来,在对外开放中弘扬爱国主义,在国家交往中唱响人类命运共同体主旋律。“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坚持立足民族又面向世界。中国的命运与世界的命运紧密相关。我们要把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与扩大对外开放结合起来,尊重各国的历史特点、文化传统,尊重各国人民选择的发展道路,善于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增强中华文明生机活力。我们要积极倡导求同存异、交流互鉴,促进不同国度、不同文明相互借鉴、共同进步,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 1 8 ]由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了和平,我们要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偏见和歧视、仇恨和战争,只会带来灾难和痛苦。相互尊重、平等相处、和平发展、共同繁荣,才是人间正道。”[ 1 9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适应时代潮流,有效治理全球问题,将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纳入其中,以使社会主义爱国主义更加富有国际视野和全球担当,从而实现与国际主义的有机结合。”[ 1 7 ]
[1][10][12][13]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05-01(1).
[2][3][4]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09-04(2).
[5][6][16]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84.41.40.
[7]习近平.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N].人民日报,2015-10-01(3).
[8]习近平同马英九会面[N].人民日报,2015-11-08(1).
[9][11][14][17][18]习近平.大力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精神支柱[N].人民日报,2015-12-31(1).
[15]冯国芳.习近平系列讲话中的爱国主义思想论析[J],上海党史与党建,2016(6):37—39.
[19]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 外文出版社,2017:446.
[20]王泽应.习近平新时代爱国主义思想研究[J],伦理学研究,2018,6(2):1—7.
基金项目:2017年教育部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重点项目“思想政治理论课选修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批准号:17JDSZK036)
作者冯国芳系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史琳系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