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时代危机事件情感异化传播探析

2019-09-10 03:11兰家兴李慧王刚
新闻前哨 2019年6期
关键词:米姆圈层异化

兰家兴 李慧 王刚

[摘要]在全媒体时代,危机事件在传播中容易情感异化。研究危机事件的情感传播特点,方式与原因,有利于我们理性化选择情感表达,促进社会稳定。

[关键词]全媒体时代公共危机情感异化传播

全媒体时代,媒介不仅传播信息,也传递作者的情感与态度。情感传播虽能促使危机事件得到合理解决,但情感偏执,情感异化风险也同时存在。危机事件中的情感,是推动危机事件发展的最大动力,移动通信技术为公众情感碰撞与情绪共振提供了交流平台。本文基于全媒体环境下的公众情感异化传播的现象、特点、方式、原因等的分析。

一、全媒体时代危机事件情感异化传播的生态现象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信息传播形成全民参与和互动强化的传播格局:公众南被动接受变到主动参与编发信息,但容易将收集的二手信息进行扭曲,从而煽动、激化网民情绪,情感传播呈现出“后真相”“草根化”和“场域化”等现象。

“后真相”现象:“后真相”指公众不理性的相信和探索真相,公众只相信自己的感觉,尤其在社群和圈层盛行、主流媒体权威性下降的情况下,公众很难辨别各种观点。一条危机事件信息,只要符合他们同有认知框架和偏见,就不加思索盲日的赞同。情感表达以及情感认可远胜于探寻事实真相,情感成为推动事件传播的主要动力。

“草根化”现象:社会学家劳维格勒(Lovaglia,M.)及其合作者豪瑟(Houser.J.)认为,有一定地位和身份的人,容易在牛活中感受到更多快乐和幸福,体会不公平事情相对比较少,而一名普通百姓或农民缺少资源,容易受到不公平待遇,对牛活感受消极、不满等情绪。[1]因此,在危机事件的传播过程中,地位低的草根阶层容易情感化,且情绪缺乏理性。随着算法精准分发技术的成熟,信息的房茧化、圈层化现象越发流行。当情绪在这些圈层中传播时,他们容易获得相似的信息,分享同样的观点,自动过滤掉与之相左的信息,他们便会依赖此圈子,取得圈层人的认同和信任。一旦被困在“信息茧房”,类似信息接触越多,就会加深偏见,最终会形成极端化的情感危机传播。

“场域化”现象:法国著名的哲学家和社会学家皮埃尔·布尔迪厄认为,社会是由一个个小场域所组成的大场域。各個小场域之中存在着极强的关系性,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2]一个网络圈层就相当于一个场域,圈层之间也有着良好的链接。一旦情感在一个圈层取得共鸣,容易迅速传播到大场域。当在大场域也获得情感认同时,公众在网络中争取利益的气势更加强劲。

二、全媒体时代危机事件情感异化传播的特点

观察危机事件的传播过程,公众的情感是一直贯穿始终,具有悲情、愤怒、调侃等特点。情感传播能将分散的看客群体,组织成具有情感共鸣的集体行动,其愤怒和同情起着重要推动作用。[3]

悲情和愤怒是牛活中常见的两种情感,在危机事件传播中,易被夸张化和扭曲化。如果不加以控制与合理处理,很容易导致情感极端化进而演变成线下的事故。其次,在移动互联网中,“调侃”是相对比较诙谐的情感传播。但在危机事件中,人们容易被自己的情绪左右,运用各种极端方式改编、亵渎和讽刺危机事件中相关人和事,引发社会不安情绪。无论是图片的选择,还是如今流行的表情包都体现着戏谑的情感。

三、全媒体时代危机事件情感异化传播的方式

情感表达方式关系到危机事件传播的效果。在争夺公众注意力的时代,如何恰如其分地表达情感,才能够获得更多公众情感共鸣、获得媒体关注呢?一般而言,全媒体时代危机事件情感异化传播的方式如下:

(一)塑造集体认同感

个人情感容易服从集体情感,通过塑造集体认同感获得情感共鸣。公众通过媒体平台参与话题,并逐渐形成集体认同和身份认同。在利益诉求相同的情况下,集体认同感会产牛巨大的能量,利益是集体情感的最大驱动力。在此前的某大学研究牛坠楼事件中,公众转发朋友圈并进行讨论,有利于公众之间互相认同——我们都是抵制师德缺失教授的人,而情感的相同能使个人情感慢慢转化为集体情感——从而通过集体的力量,警醒相关部门进行处理。

(二)数字米姆传播

“数字米姆”主要包括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四大类。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新闻和传播系的副教授、英国牛津大学互联网研究所前研究员利莫·士弗曼提出“交际导向型米姆”的概念,认为米姆作为交际媒介的一种,具有传递信息和情感的功能。尤其是米姆表情已经渗入网络,既能自制又可借用收藏,方便快捷。米姆表情是对人的肢体语言、心理情感表达的具体化呈现,是对人们现实牛活现状的放大。不过,表情包只是“躯壳”,情感才是表情包的“生命”。危机事件在网络中传播时,利用米姆表情进行情感表达十分普遍,要原因是认为外国新闻史是研究外国的东西,和中国无关,冉加上网络的匿名性,使得表情包传递的情绪更加夸张化在跨时间、跨空间的情况下表情包能在大范围内传播。

四、危机传播情感异化的原因分析

一个危机事件产牛、发展、高潮、结束的历程,就是一个情感变化的过程。情感来源社会中的人,是人们与牛俱来的,是人们之间传情达意的共有属性,受到社会文化、社会背景、个人成长经历、社会关系、文化观念以及主观意识的影响。情感的化学反应也是最强烈的,可以达到情感共鸣、情感共振、情感共享、获得一呼及应等的效果。在全媒体时代的虚拟网络中,公众为什么易于产牛情感异化?情感为什么成为“弱者的武器”?

笔者看来,有如下原凶。其一,现实生活中,受到挫折或者被不公平对待的人,没有通过合理的方式和渠道调节情感,容易长时间的隐忍。而危机事件正好成为宣泄的突破口,再加上在网络中身份的隐秘,情绪控制力凶缺少现实中人们的监督而减弱,导致极端怨恨的爆发。其二,在危机事件中,人们很容易偏向“情”的一方,极端情感容易被利用。其三,从媒介发展的角度分析,报纸是严肃性的、理性化的文字,不易引起情感的巨大变化。而电视和网络视频的报道采用的是蒙太奇的手法,其剪辑、组合和编排等不可避免的带有艺术性即电影美学中的沉浸、猎奇、快感等情感,公众在观看时不可避免的受其影响。其四,庞龙的《乌合之众》中对群体心理进行分析,认为个人进入群体,就会放弃自己的观点,否定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受情感影响与其他人一起盲目行动,且群体具有急躁、缺少理性和批判精神以及夸大情感等问题。在全媒体的发展下,由线下的个人发展到线上群体链接,这种群体心理在网上可见一斑。另外,商业化的媒体为了获得更多关注度和增加利润,放弃高质量的内容牛产,利用人性的弱点,调动公众的情感,易激化公众心理的不平衡感。

五、结语

危机事件情感传播,某种程度上也是公众不得已的理性选择。由于危机传播的理性化渠道不畅通,公众只能借助情感化传播方式才能实现自己的诉求。但不能凶此而过于情绪化,以致情感异化传播。凶此,应结合情感化传播与理性化传播,来正确地对待危机事件并表达情感。

注释:

[1]王鹏:《情感社会学的社会分层模式》,《山东社会科学》2013年第3期

[2]韩筱涵:《浅谈场域理论在当前新媒体环境下的延续与重构》,《艺术科技》2017年第5期

[3]郭小安:《网络抗争中谣言的情感动员:策略与剧目》,《国际新闻界》2013年第12期

猜你喜欢
米姆圈层异化
鬼畜视频的米姆式传播:生产逻辑和情感机制
农村聘礼的异化与治理——基于微治理的视角
商品交换中的所有权正义及其异化
俄图-22首在叙赫梅米姆基地着陆
No.4 圈层用户不断拓展,圈层经济价值释放
从米姆视角看当今表情包的发展
让圈内新闻飞出圈层——“振兴杯”宣传的一点思考
异化图像的人文回归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相片米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