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的中国文化价值观

2019-09-10 03:11李诗溢
新闻前哨 2019年6期
关键词:流浪地球流浪跨文化

李诗溢

[摘要]电影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电影的内核。《流浪地球》里的中国文化价值观,体现了中国电影的文化自信。《流浪地球》被海外观众所喜爱,表明中国文化价值观虽然与西方文化理念有差异,但并不冲突,也能得到欧美观众的认可。在电影的跨文化传播中,需要中国故事、中国表达,需要中国故事、国际表达,也需要国际故事、中国表达。

[关键词]《流浪地球》 文化价值观 跨文化传播 文化自信

《流浪地球》被誉为中国科幻电影的里程碑,创下了近年中国电影在海外上映的最好成绩。自己的剧本、自己的团队、自己的特效、自己的语言,讲述了一个国际化的故事。国际化故事,中国式表达。从影片突破灭际的想象和荡气回肠的叙事中,观众能看到中國人的世界观、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中国人的行为逻辑。无论是牺牲、忍让、顾全大局舍弃个人利益,还是执着的亲情纽带、向死而牛的勇气:无论是对家同故土的眷恋和珍视,愚公移山一般的执着,还是凶为缺乏交流沟通而疏离的父子关系……这正是《流浪地球》引起海外观众强烈共鸣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试图进一步探寻本部电影所凸显的中国文化价值观,及其跨文化传播带来的启示。

(一)

地球,是人类的共同家同。地球末日来临,人类通过艰苦努力拯救地球,这是西方科幻电影的常见主题。

科幻电影生于西方、长于西方,其山峰是美国好莱坞。但在好莱坞科幻电影中,面对地球末日来临,人类的选择,往往是放弃地球,迁居外太空的其它星球。而《流浪地球》却给出了全新的、充满东方智慧的、中国式的解决方案:人类带着地球一起流浪,寻找新家同。

不仅如此,为了抵御灾害,人类成立了联合政府,全人类团结在一起,共谋解决方案。电影中的这一大胆超前的设想,体现了时代精神,宣介的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流浪地球》的核心价值观,它使得《流浪地球》显示出与好莱坞科幻大片的根本不同——不再是超级英雄拯救世界,而是人类共同改变自己的命运。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和合理念,主张天下为公,推崇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正是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大同思想,它着眼于人类发展和世界前途而提出,是应对当今世界面临的各种挑战的中国理念和中国方案——它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是反映人类共同价值追求的思想观念。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内涵丰富,仅从文化上来说,要尊重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多样带来交流,交流孕育融合,融合产生进步。《流浪地球》对好莱坞科幻电影主题表达的突破,对人类憧憬美好未来视野的拓展,让世界感受到了文明交流互鉴带来的感染力。正如中宣部常务副部长、国家电影局局长王晓晖所说,《流浪地球》的成功,首先得益于它“树立的价值标杆和占据的道义制高点。”[1]

(二)

除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流浪地球》呈现的中国文化价值观主要还有:

1.故土情结

《流浪地球》贯穿的主线就是“家”。以太阳急剧老化、带着地球“流浪”开篇,对“家”的守护和渴望贯穿全篇。面对希望,航灭员刘培强和以王磊为队长的救援队成员,选择为共同的家同战斗;陷入绝望,人们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回家。

“故土情结”是中国人心中难以割舍的情感,沉积为内心深处的精神归属。因为“故土情结”,才有了突破灭际、“带着地球一起流浪”的想象,这奠定了整个电影的基石。也正是这份“故土情结”的真实温暖,引发了无数海外观影者对电影文化内核的共鸣。

2.家庭亲情

西方人也重视家庭亲情,但没有东方人特别是中国人那样把家庭亲情,放在不可或缺、至为崇高的地位。《流浪地球》刻画了同一家族的三代人物老韩、刘培强、刘启之间的亲情,特别是父亲刘培强与儿子刘启之间的英雄认同,在地球即将毁灭的时刻,联合政府决定放弃救援,让所有救援队就地解散,让队员们赶紧回家团圆等情节的设置,都是非常中国化的价值观。影片中,父亲刘培强对儿子的情感、祖父韩子昂对孙子的情感,哥哥刘启对妹妹的情感,人物对人物,代际对代际,以家庭亲情为原点,凝炼成为家人而为国而甘愿牺牲的强大精神力量,具有强烈的感染力、震撼力。

3.英雄长成

在《流浪地球》中,主人公刘启最初可以说是个“问题少年”。影片着重叙述了刘启在姥爷和父亲两代人及周围人士的引导下,从“问题少年”成长为英雄的经历,特别是刘启身上所体现的英雄主义品格,既来白长辈的传承,又体现了现代成长叙事的当代传承。这是一个“很中国”的家庭教育、英雄长成的励志故事,令人感动万分。阿尔·凯斯说:“家庭提供了一个环境,人类价值观与道德观在这个环境中萌芽与发展,脱离了家庭这个单位,这些价值观与道德观将不复存在。”[2]

4.集体主义

好莱坞科幻电影大多强调某位个人英雄拯救世界,如《钢铁侠》《蜘蛛侠》等。而《流浪地球》则相反,强调的是集体主义——在《流浪地球》中,每一个人都是普通人,没有超级英雄,他们依靠集体的、团结的力量完成地球救援。

不仅如此,这种中国文化传统中的集体主义思想,被置于整个宇宙背景下,当人类共同的家同——地球的“生命”受到威胁时,全世界的人们,在地球联合政府的统一指挥下,所有国家都服从安排,共同参与拯救地球行动。集体主义被赋予全新的时代内涵,升华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电影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电影的内核。价值观反映一定社会主体的利益和需求,并渗透在文化的各种形态中,是文化影响力的最重要的构成因素,强烈地影响社会和人的行为。文化影响力或文化软实力,主要指的就是特定的价值观念。[3]作为一部传播中国文化价值观的科幻电影,《流浪地球》体现了中国电影的文化自信。它能够被海外观众所喜爱,表明中国文化价值观虽然与西方文化理念有差异,但并不冲突,这种差异通过适当的载体、国际化的呈现,也可以得到欧美观众的认可。

(三)

文化思想和文化理念,需要有載体。电影是文化传播的有效载体和主要媒介,也是跨义化传播的重要手段。在跨文化传播中,电影充当着文化使者的角色。

跨文化传播的内涵,是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电影通过画面、镜头、色彩、语言等负载的大量文化信息,通过其所具有的生动直观性,达到文化传播的直接与高效。在跨文化交流中,它能让陌牛的民族相互熟悉起来,让千差万别的不同文化彼此接近、逐步磨合,是一种直接而强大的传播力量。

《流浪地球》的成功,树立了通过电影传播中国文化思想和文化理念的范本。它启示我们:

1.坚定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对于自我文化理想、价值、活力与前景的确信。”,是“对于自己文化理想的信仰与坚守、对于自己文化价值的肯定与认同、对于推进自己文化创新发展的坚韧与执着”。[4]坚定文化自信,是实现跨文化传播的基础。很难想像,一个对于自身民族文化理想与价值不肯定、不认同者,能够做好跨文化传播。

中华文化有强大的感召力和吸引力,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机因,成为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这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底气。我们所要做的,是通过电影等有效的载体、高效的传播手段,巧妙地、贴切地承载中国优秀的文化精神和价值理念。就像《流浪地球》一样,用现代艺术手法,用时代技术手段,更自觉、更从容地表达中国人的文化底蕴。

2.讲好中国故事

讲好中国故事,是跨文化传播的有效方式,讲好故事事半功倍。故事具体而生动、通俗而深刻,蕴含着思想智慧、文化力量,会拉近与外围观众的距离。从一定意义上说,塑造国家形象的效果、传播价值理念的力度、增进文化认同的质量,直接取决于讲故事的能力和水平,取决于选择什么样的故事载体、采取什么样的讲故事的方式。

讲好中国故事,需要中国表达。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讲好中国故事,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展现中华审美风范,应当凸显中国精神的核心价值观。

讲好中国故事,需要国际表达。讲好中国故事,要让国际社会易于理解和接受。要尊重传播规律,选择与价值观念相适宜、兼具民族特色和国际表达的话语体系,紧贴海外观众的思维方式、文化习俗、接受习惯,激发感情共鸣。要找到更多与世界各种文化理念互联共通的元素,比如《流浪地球》中流露的对亲情的依恋、对希望的坚持,以及高尚的牺牲精神等,这些西方观众熟悉、共通的东西,容易获得共鸣。

3.讲好国际故事

实现跨文化传播,需要讲好中国故事,也需要借助国际化的故事。《流浪地球》对此作了有益的尝试:用中国式的表达方式,从容表达了对全球性问题的看法、主张和担当。某种意义上,国际故事、中国表达,成就了《流浪地球》。在跨文化传播中,我们要会中国故事、中国表达:也要会中国故事、国际表达:还要会国际故事、中国表达,以期跨越文化的藩篱,达到情感的共鸣,提升中国文化价值观传播力与影响力。5

注释:

[1]《人民日报》2019年2月21日第12版

[2][美]拉里·A·萨默瓦、里查德.E.波特、埃德温·R·麦克丹尼尔:《跨文化传播(第六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郝立新:《文化建设的价值维度》,《光明日报》13版理论周刊2014年2月19日

[4]沈壮海:《文化自信的维度》,《求是》2017年第5期

[5]沈壮海:《文化自信是要理解“中国”概念的时代性和世界性》,《长江日报》读+周刊2019年3月19日

猜你喜欢
流浪地球流浪跨文化
流浪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流浪的歌
刘慈欣作品《流浪地球》首登银幕
刘慈欣《流浪地球》让外媒期待
国产科幻片《流浪地球》首发概念短片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遇见一只流浪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