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 陈冲
摘要:荆浩是我国五代后的著名画家,长期在太行山隐居。因此,在画作的创作中,太行山风景成为荆浩的主要创作内容。在长时间的研究中,荆浩的太行山写生对我国山水画发展产生一定积极影响。本文基于此进行分析,对荆浩的太行山写生进行分析。
关键词:荆浩;太行山
荆浩,字浩然,生于我国唐大中四至十年。早年喜爱画作,受到吴道子等著名绘画大师的影响,采用独特的绘画技巧展示太行山的秀丽景色。并且,荆浩师承张璪,画作有笔有墨,通过水晕染墨,展现出不同的太行山美景。荆浩的太行山写生为我国后世的山水画发展做出杰出贡献。
一、荆浩太行山题材创作背景
(一)太行山选景分析
如何描绘我国美好的江山景象,通过中国画元素去构造画面意境。画家荆浩通过前人经验所得,并长期隐居至太行山之中,这座山峰高昂耸立,雄伟壮观,荆浩在此环境之中描绘我国大好河山,绘画松山绿水,由此构建出一篇名为《笔法论》的理论文章,这篇理论文章是荆浩的代表作,更是超越荆浩自身山水作品的艺术理论形式。在荆浩发表理论文章前,人们便认为山水有灵,但具体如何体现出灵,荆浩在此基础上将其以图真论的形式表现出来,以荆浩为代表的画作流派提出真思、真景表达出画家真实的内心情感。在面对荆浩所绘画的太行山写生欣赏过程中,我们可以看群峰耸立、沟谷纵横、沟壑错落与美丽的瀑布,画中的每一幅风景都令人陶醉其中,没处笔墨中皆流露出太行山独特的美感。从整体来看,该画作内容十分和谐,山峰高低起伏,山水雄壮秀美,包含着太行山俊秀的壮观景色。观看荆浩的太行山写生可令人感受到绝美的绘画艺术与人生感悟,便如张操所说“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一般。只有丰富人们的内心世界,将人的本质精神通过艺术得到外化,明确其绘画内涵所在,才可创作出挥发心灵意境的写生作品。
(二)太行山选题文化创作背景
人类与自然的亲近是与生俱来的,越是接近自然,越能够发现大自然的美好,如同荆浩一般深入大自然创作,可领会自然精神,实现物我融合,由此感受大自然的宏观之美与微观之美,体会大自然带来的美好。如同六十年代时期李可染先生所创作的《月芽山图》和《桂林阳朔》皆通过自身与大自然山水相融合进行创作。由此便可看出,我国山水画中皆通过大自然中的山水进行创作,在写生过程中激发创作灵感,山水画中的写生便是创作与灵感的结合,是作者对当下景色的感悟与人生体会,在大自然的灵韵下激发自身创造性与情感思维。因此,想要创作出更为优秀的山水画作品,便要亲临大自然之中,用眼睛去感受大自然中的一景一物,只有这样,才可创作出美妙灵动,富有内涵,引起观众产生共鸣的山水画作品。
二、荆浩太行山解析
(一)中国画角度
站在中国画的角度来看,写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人们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与大自然的奇珍逸景中感受到艺术的气息,并通过笔墨的形式将其绘画而成。我们可以认为,一名画家的写生水平直接关系到画家的专业素养与作品水准,对于我国山水画画家来说,其写生水平直接影响到整体山水画作品标准。但我国常年以来一直没有对山水画写生问题产生重视,只是简单的认为写生是通过搜集形象,并将其通过速写本进行呈现,而后根据速写本内容与画面进行对比与汲取,由此便形成一幅山水画作品。然而这种写生方式对画家整体山水画发展并没有促进作用,只不过是在填充绘画空白的题材方面,而不能将其拓展为笔墨变现力。随着我国交通越来越发达,人们可以随时去自己想去的地方,画家们也可以实现全球各地进行写生。在我国各地的风景区中我们便可看到无处不在的写生画家们,他们将自身投入于山水之中,丛林之内,与大自然结为一体,专心致志感受大自然的钟灵毓秀,并通过自己的双手将其释放于画纸之上。画家荆浩便是如此,他出生于山西省,常年居住在太行山之内,学识渊博,十分擅长创作山水画。荆浩之前创作的山水画作品中难以见到全景式布局的雄伟山水,但在太行山中却被气势磅礴的大山被动提升审美水准,从而进一步认识到太行山中的"山水之象,气势相生"。在荆浩放宽自己眼界后,面对雄伟气势的太行山,从而形成开图千里的写生歌剧。
(二)绘画方式解析
由于荆浩十分喜欢在冬天和秋天季节进行创作,从而其著名代表作品中具有《秋山萧寺图》《秋山楼观图》《楚山秋晚图》《秋山瑞霭图》等。宋人米芾曾大量收藏荆浩画作,并总结其绘画特点"善为云中山顶,四面峻厚",并对荆浩画中的气韵雄伟的绘画布局做出评价"山顶好作密林,水际作突兀大石"。荆浩对我国山水画奉献出重要贡献,他曾将水晕墨章这种唐朝时期的绘画方式推广至今,并根据唐代山水画中的笔墨技巧进行总结。在师承方面,荆浩不仅仅采取张璪的绘画方式,更借鉴项容和吴道子等人的绘画与笔墨技巧,取他人之所长,补己之所短,并在长期的写生创作中达到山水画笔墨運用神形兼备,荆浩的进步与突破代表着我国山水画艺术的迈入了另一发展阶段。荆浩在太行山的绘画过程中,景色布置上较为特殊。通过中景与近景的交叉,展现出太行山的雄伟壮阔。并且,在其中穿插人物活动,使景色更加逼真,以此形成一幅完整的太行山风景图。
三、结语
综上所述,荆浩在太行山写生创作过程中,通过《笔法论》进行选景定位,以此展现出太行山的灵。并且,荆浩长期隐居于太行山中,与自然进行亲密接触,领会自然的美好,从而展现出最美好的太行山景象。在创作过程中,荆浩采用特殊的绘画技巧,展现出中国山水画的美,为后世的山水画创作提供绘画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刘丽,白少楠.解析荆浩——太行山写生与造境研究[J].大众文艺,2011(20):32-33.
[2]荣宝斋画院涉县写生基地“太行山北方山水画派临摹创作工作室”招生简章[J].荣宝斋,2019(03):277-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