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浩,周惠瑜
(1.昆明市昙华寺公园,云南 昆明 650216;2.昆明市金殿名胜区,云南 昆明 650224)
科普是科学普及的简称,是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有效方法[1,2]。根据第十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结果显示,2018年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为8.47%,除传统的科学知识宣传模式外,互联网对公民科学素质的提升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公众通过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获取科技信息成为新时期科普工作的重要途径[3,4]。
城市公园作为科普教育宣传阵地,在园林园艺、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文明知识普及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丰富昆明市城市公园的科普形式和内容,适应新时期科普工作需要,提高科普成效,对6个城市公园2018年度开展的科普工作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分析昆明市城市公园的科普现状,并为今后科普发展提出科学化、合理化建议。
对昆明大观公园、金殿名胜区、昆明动物园、西华公园、昙华寺公园、黑龙潭公园6个市属公园2018年度开展科普工作情况进行实地走访及与工作人员交流。调查内容包含科普基地类型、举办科普活动次数、周期、科普开展形式及科普主要内容等相关工作。
通过分析和整理调查资料,主要对调查的6个昆明城市公园开展科普工作的主要形式和内容进行分析和讨论,以及对科普机构人员配置和时间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研究。
2.1.1 举办科普知识讲堂
有3个公园有组织的举办科普知识讲堂,如大观公园定期举办大观讲堂,在固定场所采取专家学者坐堂的方式进行科普讲授;金殿名胜区在寒暑假主要以动手实践、现场游园交流的方式开展研学科普教育;昆明动物园在上学季开展科普课堂进校园活动。科普讲堂科普知识专业性较强、现场互动交流优势明显,但对科普基地硬件软件要求较高,为达到良好的科普效果,科普主办方须针对不同的受教育人群设计不同的科普内容和方案,对于公园来说人力和物力投入较大,适合专业性强、方向明确的科普活动开展。
2.1.2 短期发放科普宣传资料
作为最普遍的科普形式,调查的6个城市公园均采用这种形式围绕科普主题,编写、印制、发放宣传单、宣传册,向游客普及知识和实用技术。短期发放宣传资料的科普形式,不受场地和时间限制,受众面广,入园游客均可作为科普对象,公园可以充分考虑游客综合因素,制作浅显易懂、广谱的科普知识宣传材料,提升科普知识的公众趣味。适合以提高公众的知识素养和文化鉴赏水平为目的,公众感兴趣的科普活动开展。
2.1.3 在活动节日开展科普宣传
公园利用一些特殊节日如科普日、植树节、爱鸟周等宣传和传播相关科技知识,如黑龙潭公园开展的爱鸟护鸟主题科普,西华公园开展的水净化科普等。公园还结合专题花事活动,有针对性地开展园林摄影、花卉品种、花语礼仪等方面的科普宣传,如昆明动物园的樱花节,大观公园的荷花展、菊花展,昙华寺公园的牡丹花潮会等。这类科普形式,时间相对固定,科普内容也有一定的局限,特别是公园结合花事活动的科普,入园人数激增,游客驻足静心观看宣传、倾听讲解的时间较少,科普效果受一定影响。适合结合科普旅游让群众牢记活动、牢记节日。
2.1.4 长期开展现场科普咨询
西华公园的植物医生和昙华寺公园的植物超市就是利用固定的场所,固定的科普辅导员长期开展现场辅导咨询,对游客提出的疑难问题实现面对面交流,科普效果好,但服务人群相对较少。公园开展这种形式的科普,受公园专业技术人员专业局限,科普咨询内容以病虫害防治、植物养护常识、土壤肥料知识等为主。适合园林绿化基础知识的科普。
2.1.5 利用新媒体进行科普宣传
以手机、互联网、网络直播等形式开展科普。西华公园、大观公园等4个公园不定期在公园微信公众号推送科普知识,其中昆明动物园开展的网络视频宣传教育,每次专题直播收看量均在10万以上。利用新媒体进行科普有更新速度快、不受时间空间限制、互动参与性强的等传播优势,改变传统的口耳相传的传统科普形式,但服务人群以中青年为主,惠及部分时尚的老年人群。适合开展系列科普知识的传播。
从调查结果看,昆明市属公园开展科普工作的主要内容为园林绿化方面、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保护方面及其他方面。具体如图1。
图1 各类科普活动内容次数及所占比例
2.2.1 园林绿化方面
调查的6个公园的科普内容都涵盖了病虫害防治、观赏植物养护、家庭养花、盆景赏石、土壤肥料等方面,既有园林绿化行业的新技术、新理念,也有老百姓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养绿护绿知识。依托行业优势,公园开展这类内容的科普工作,可与园区日常工作结合,科普对象可以是园林绿化行业的从业者,也可以是市民爱好者,有利于城市园林绿化整体水平的提高。面对科普对象既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也不断增强生态文明意识。
2.2.2 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保护
昆明动物园作为多功能的城市动物园,利用专业优势开展以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保护为核心内容的科普宣传教育工作,激发公众对野生动物的关心和爱护,以唤起大众的保护意识和保护行为,提升社会力量投入到野生动物保护工作中[5]。这类科普内容受到软硬件的制约,较适合动植物专类园开展,对科普主办方有很高的专业要求。
2.2.3 其他方面
除以上两类内容外,大观公园、金殿名胜区、昆明动物园还围绕非遗传承、音乐欣赏、传统文化、乡音民俗、健康养生等方面开展科普教育工作。这些科普内容,需公园邀请相关行业的专家、学者、传承人等,多以举办科普知识讲堂形式拓展科普内容,丰富了公园的科普宣传广度。
根据实地调查及统计分析,科室设置上只有昆明动物园设有专门开展科普工作的科教科,其他公园由其他科室兼顾开展科普工作。人员配备上,昆明动物园配有4名专职辅导员,其他公园从事科普的辅导员和讲解员均为兼职。科普活动开展次数看,除长期的现场咨询科普和微信定期推送科普内容外,2018年度6个公园开展的主题科普活动为64次,其中,昆明动物园开展次数最多为20次,金殿名胜区次之为18次,黑龙潭公园、西华公园相对较少为3次。时间分布上(见图2),科普活动开展次数最多的是8月为12次,其次是7月为8次,9月只开展科普活动1次,今后可以有意识增加活动开展次数。科普服务对象上,金殿名胜区、昆明动物园暑假针对青少年的科普活动达16次,12月昆明动物园开展的5次科普课堂进校园活动,针对青少年为科普对象的活动次数较多。
图2 科普活动次数统计和时间分布
城市公园作为重要的城市绿肺,是市民游客休憩娱乐和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作为科普基地有着先天优势。为更好地利用公园开展科普宣传工作,提升市民、游客的自然、人文、艺术等综合素养,公园应设立专门的科普机构,专人开展科普活动的策划,科普时间及对象可按寒暑假以青少年、节假日以中青年、日常工作日以老年人为主的原则,制定详细计划,明确主题内容,让科普活动惠及各阶层人群。公园还应持之以恒地做好科普人才队伍建设,定期组织辅导员和讲解员培训。公园开展科普活动内容上可依托各公园的资源特色打造整体性、连续性的赏花月历系列科普,立足于公园自身优势做好常规科普的基础上,充分结合生态环境保护、园林艺术鉴赏、植物生物气象、植物地理分布等社会发展趋向的知识。科普形式上,公园在做好发传单、开讲堂等传统形式的同时,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增加频次推送科普微信,高效及时进行微博互动,架设园区科普云平台,开发手机科普APP,园区新建VR体验、人机互动科普区域等科技传播形式。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公众参与和社会共治,普及公众生态文明的科学素养,城市公园站在了生态文明科普的最前沿。新时期,城市公园的科普工作必须与时俱进,丰富现代科普教育的途径与方法,推动全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