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活视角审视体育教育的生活回归

2019-09-10 13:28杨长久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19年12期
关键词:回归生活体育教育

杨长久

摘要: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生活方式,归根结底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是一种将“自然人”培养成为“社会人”的社会活动。体育教育,除教授运动技能之外,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会生活,应通过多种途径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体现生活教育理念。

关键词:体育教育;生活视角;回归生活

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生活”“从做中学”等著名的教育思想,主张将教育与生活联系起来,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无独有偶,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重要教育思想。他认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有学者说,“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是在中国具体国情下对杜威教育生活思想的继承和延伸”,二者均重视教育与生活的联系。体育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除教授学生运动技能外,更要教会学生学会生活。体育的要素是团队合作,是顽强拼搏,是坚持不懈,是崇尚荣誉,所有这些都是一个人的社会化指标。

一、问题的提出

受传统教学及应试教育的影响,体育教学有脱离学生生活实际之嫌,体育课上一些简单、机械的练习重复出现,一些体育课因此也变得单调、枯燥乏味,导致出现很多学生“喜欢体育但却不喜欢上体育课”这一怪象。究其原因,在于很多体育教师上课时只注重抓考试项目,而考试之外的项目无人问津,练习内容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

因此,作为体育老师,我们应该多思考这样一些问题:体育课的意义是什么?除了掌握體育考试的应试技能外,通过体育教育,学生还应获得哪些东西?学生走出校园踏上社会之后,体育课堂所学对他(她)是否有所帮助?因此,从生活视角出发,体育教育不仅要传授技能,更应回归生活实际,让受教育者成为一个会生活的“人”。

二、体育教育回归生活的途径

(一)教育目的——从培养应试教育者扩展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教育之目的,就是要将一个与动物无异的“自然人”培养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总而言之,“教育应该体现出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加之家长望子成龙的思想严重,以分数论成败的观点让本该快乐成长的学生背负了太多压力。虽然“素质教育”和“减负”的口号已经喊了很多年,但无论初中生升高中还是高中生考大学,都还是以分数作为录取依据。作为教育者,我们能做的就是让教学更加高效,让学生学习更高效。只有高效地完成了作业,学生才有时间培养其他爱好,发展其他兴趣,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二)教育场所——从学校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教育并不仅仅是学校的任务与使命,教育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通力合作来完成。体育教育亦是如此,仅仅依靠学校的体育课堂教学来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锻炼意识及运动习惯远远不够,某种程度上讲,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重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个家庭里面,如果父母都热衷于参加体育锻炼,其行为就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孩子,给孩子起到榜样的作用,身教大于言传。

除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外,社会的大环境对孩子的成长亦有很大影响。社区或小区的体育器材与设施、公园的体育器材与设施、大众的健身与锻炼意识等,都会无形之中影响到少年儿童参与体育锻炼的意愿与行为。

(三)教育任务——从传递知识扩展到提升道德修养和培育生活技能

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教育就是为了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教师的任务就是传道、授业、解惑。现代教育,尤其是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需要怎么办,教育的任务是什么?回归到现实中,一句话:教会学生学会生活。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观就很好地解释了教育的任务是什么。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概念可以概括为三点:(1)生活的教育;(2)为生活而教育;(3)为生活的提高、进步而教育。可以这样理解:第一,教育要教会学生了解生活常识、生活常态,并知道怎么生活;第二,为了生活而教育,可以是为了生活而作为教育者去教育别人,也可以是作为受教育者为了生活而接受教育;第三,为了提高生活质量,为了自我进步和提高而教育或接受教育。

为了生活也好,为了提高生活质量或自我进步也罢,教育观念已今非昔比,教育不能只是单纯地传授知识与技能,要向提升受教育者的道德修养和提升生活技能迈进。教师也不能只是“传道、授业、解惑”,更要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

(四)教育方式——从课堂教学扩展到生产劳动和社会交往之中

传统的课堂教学,能让学生在短期内学习和掌握书本知识,继承先辈们的生产、生活经验及知识,是一种高效的教育和学习方式。然而纸上得来终觉浅,课堂所学终究是经验之谈,实践方能出真知,体育教育亦是如此。

世事洞察皆学问,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也是教育形式之一。教育源于生活,源于生产劳动,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不能只靠课堂教学,不妨让学生多参加实践。从课堂教学到社会实践,不仅是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思想的体现,也是他“教学做合一”思想的体现。

三、体育教育体现生活教育的方式

(一)体育教运动之技能,养锻炼之习惯,打终身体育之基础

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丰富文化生活为目的的一种社会活动。其原始功能就是让人强身健体,再高一层次,就是让人掌握基本的体育运动技能,丰富文化生活。众所周知,现代生活环境下,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或为调理生活,或为释放压力,人们越来越重视参与体育锻炼,通过体育锻炼来强身健体、缓解压力、交友会友。因此,对现代人来说,掌握一项运动技能必不可少。体育教育,不仅可以让人掌握一种甚至多种运动技能,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且这种有规律的参与体育锻炼的方式更能让人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使参与人终身受益。

体育,归根结底是一种社会活动,人们参与其中,不仅能强身健体,还必定会和其他参与体育锻炼的人产生交集,进行交流与沟通,学会如何与他人相处,这便是体育的育人功能之所在。作为教育者,我们在传授学生体育技能时,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要让学生学会获取知识的正确途径和方法,为其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为其终身从事体育锻炼、参加体育活动奠定基础。

(二)体育让人遵守规则,懂得团结协作

世界上任何举世瞩目的成就,无不是团队合作的结果。因此,遵守规则、团结合作在当今社会显得无比重要。体育最讲究的就是遵守规则和团队合作,任何体育游戏或体育比赛,都有相应的游戏规则或比赛规则。要参与体育竞赛,就必须遵守相应的竞赛规则。相比从不参加或少有参加体育锻炼和比赛的人来说,经常参与体育竞赛的人更懂得如何遵守规则,懂得如何尊重他人。此外,有些团队项目的竞赛,除需要高超的个人运动技能外,还需要全体成员的团结合作与默契配合。经常参加团队比赛的人始终明白这样的道理:给他人机会,便是给自己机会。因此,说体育让人遵守规则、懂得团结协作、懂得尊重对手一点也不为过。

在体育教学中 ,我们尤其要注意培养学生互帮互助、团队至上的理念。因为学生终究要走出校园,踏入社会,通过体育教育培养的这些遵规守纪、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精神品质将会伴随学生一生,成为其人生之路上的宝贵财富。

(三)体育比赛让人晓胜败乃兵家常事,知胜不骄败不馁

对大多数孩子来说,如今的物质条件非常优越,成长道路过于一帆风顺,因此有的学生从小就没有经历过任何挫折。当代青少年挫折承受能力差,体育教育就能很好地起到挫折教育的效果。有比赛就会有输赢,赛场上,没有常胜将军,胜败乃兵家常事。经历过赢,就不会在输的时候黯然落寞、一蹶不振;经历过输,就不会在赢的时候趾高气扬、骄傲自满。赛场上,只要尽力,只要整个团队都奋力拼搏,输赢不重要,重要的是学会坦然面对,胜不骄败不馁。经历过体育竞赛的输赢,学生在面对生活中的小挫折时就能够坦然面对、泰然处之,而不会采取极端措施。通过体育比赛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无疑是实施挫折教育的良方之一。

(四)体育教人生活常识

体育的功能并不只是让人身强体壮,体育运动中的进攻与防守、技术与战术、速度与力量等,本身就包含了许多的哲理。体育不仅让人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通过参与体育锻炼,还能了解其他生活常识。

体育中考改革后,初中男生1000米跑、女生800米跑成为体育中考必考项目。因此,平常的体育课上,教师也会着重抓学生的耐力训练,几乎每周都会有一次耐力测试。偶有體育课在上午,有学生耐力跑之后出现头晕、脸色发白等症状,竟是没吃早餐的缘故。遇见这样的情况,体育老师就应该给所教班级的学生普及生活知识,让学生知道早餐的重要性。此外,通过观看体育竞赛、亲身参与体育活动等,参与者能够了解运动前热身准备的重要性,减少或避免在运动中受伤。这正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里的“生活的教育”的体现。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科教方可兴国,只有办好教育,才能国富民强。办好体育教育,就能为增强人民体质添砖加瓦,为实现全面小康和全民小康助一臂之力。

参考文献:

[1]刘梦.“教育即生活”与“生活即教育”:杜威与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比较[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1(11).

[2]潘斌.论教育回归生活世界[J].高等教育研究,2007,27(5).

[3]万国华,杨小勇,王碧怡.生命:体育教育的本真回归[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5(3).

[4]段静.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代的启示[J].兰台世界,2015(28).

[5]陈霞.陶行知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意义[J].甘肃科技,2009,25(6).

[6]陶行知等著,胡晓风等编.生活教育文献[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88.

(责任编辑:奚春皓)

猜你喜欢
回归生活体育教育
谈尊重教育理念下的英语课堂教学
让小学音乐教育融入自然回归生活
让幼儿教育回归自然
体育课堂中融入礼仪的重要性
西安体院学院体育专业学生人生规划研究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河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课教学现状及改革设想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路径研究
探寻体育教育的精神内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