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明生
摘要:体育教师工作的终极目标要着眼于孩子们的终身健康,让他们由于体育教学理念的正确,先被激发出乐意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再产生坚持锻炼的积极性,最后逐步形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关键词:体育锻炼;良好习惯;终身发展
我们体育教师工作的终极目标要着眼于孩子们的终身健康,让他们由于体育教学理念的正确,先被激发出乐意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再产生坚持锻炼的积极性,最后逐步形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国家体育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要“培养运动的兴趣与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我们体育教育工作者,一定要以这个规定来指引我们的体育教学。
一、把“激趣”摆在首位
爱动、好玩是儿童的天性,这是人尽皆知的常理。我们体育老师就要顺理成章,激发学习兴趣。
下面以一节一年级练列队的体育课为例,介绍一节优质体育课的教学过程。
步骤一:在教室内看建国七十周年的阅兵式片段,男队、女队各观看两分钟。然后,让小朋友各抒己见说感受。孩子们说得很动情。
步骤二:发给每个小朋友一張A4白纸,让他们在纸上大大地写上自己的名字,然后分单行走出教室。操场上已经摆好几十个原用来“掷圈”用的竹圈圈,教师让孩子们先按女孩的名字摆进前三排的圈内,并用圈压住,男孩则摆后三排。排好后,小朋友可以自由活动,规定听到哨声,必须停止一切活动,站进有自己名字的竹圈里。
步骤三:当小朋友自由活动了两到三分钟,老师鸣哨,小朋友很快各自回圈。老师宣布计时:57秒!又提出新要求,希望将“闻哨回圈”的时间提高到30秒。小朋友又被宣布解散自由活动。由于老师的提速要求,小朋友均不到远处玩。老师再吹哨,小朋友快步回圈,报时:32秒!基本达标。
步骤四:提升要求:(1)回圈时,不准发出任何声音;(2)回圈后,一定要像解放军叔叔那样站得笔直。小朋友又被解散,老师再鸣哨。这次状况明显好转,嬉笑声小多了,报时:34秒。
步骤五:小朋友自己比高矮,高的把名条放中间的圈里,矮的把名条放在两边的圈内。教师再解散,再鸣哨,再让学生回圈,再报时:46秒。由于孩子对高矮的比较欠准确,老师做适当调整,小朋友带着名条服从调整。老师宣布:从今以后,上体育课就按这个队形整队,不再变化。
步骤六:小朋友按调整后的新位置再训练一次,再报时:40秒,达到预期效果。
从这个课例我们不难看出,这位执教老师将较为枯燥乏味的内容上得兴趣盎然,且教学效果出色,让所有听课老师都深深感到:激发学生的兴趣何其重要。
二、把“坚持”贯穿始终
一周每班三节体育课,按照这样的课时量来完成“体育训练的坚持”,只怕很难。有部分学生天生爱运动,做到“坚持”二字对这部分人来说,的确不难。但让每个学生都达到国家颁布的课程标准的要求,单靠每周三节体育课是远远不够的。学校规定每天早上或上午课间做操一次,每天下午放学以后安排一小时的锻炼时段。这样综合算起来,孩子们在校每天都有一小时以上的锻炼时间。按理说,这应该是一种“坚持”的体现。
但是,有两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一个是为了应对文化课学习的巨大压力,有为数不少的学生就不能参加每天一小时的课后锻炼。另一个问题是的确存在一部分人不热爱体育锻炼,老师再怎么激发他们的兴趣,也徒劳无功。面对这两个问题,体育老师又如何应对,才能达到让百分之百的学生都能“坚持锻炼”呢?简而言之叫对症下药。
1.直面现实,力求领导支持。让领导出面,郑重宣布:老师不能挤占孩子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
2.让每一个学生遵守“每天坚持一小时体育锻炼”的铁规,不能找任何理由而放弃锻炼。
三、把“习惯”变成自然
在校时间,由于有早晨的出操、每周的三节体育课及每天课后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总算可以说得上“坚持”二字了。但到了双休日,到了寒暑假,学生还能“坚持”吗?怎样让他们坚持体育锻炼呢?我想从以下两点谈谈建议。
1.争取家长多支持,与孩子们同练。如果家长难以做到,希望家长能督促孩子按时完成锻炼任务,像语、数、英主科老师要求家长督促孩子按时完成家庭作业一样。
2.老师按年级特点为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周密的体育锻炼计划。这种计划的制定必须遵循由易到难、由单项到系列、由部分到整体的科学标准,既要体现训练点的年级层次,也要顾及到兴趣的维持,还要做出时间量的明确指标,越具体越好,越具体家长越好督促,学生越好落实。
(责任编辑:奚春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