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学平
摘要:近年来,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广受关注和重视,但在实际推广中,大家往往只重视书单的推荐,而忽视一本一本的阅读过程,特别是一线语文教师对各学段课外阅读的整体把握仍没有清晰的思路。怎样让一线语文教师发挥学科特点,陪伴学生课外阅读,使其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呢?可尝试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开发贴合实际需要的阅读平台,避开功利性,把学生、教师、家长、社会紧紧地联结在一起,在阅读陪伴中培养学生阅读的目标、方法和习惯。
关键词:课外阅读;信息化;主动学习;智慧教育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要求学生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要达到145万字以上,阅读材料包括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显然,课外阅读已经成为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当下,在学生身上乃至全民掀起了一股阅读热。然而,面对现实中浩如烟海、良莠不齐的图书,教师有时也无法为学生推荐更多适合的读物,家长和学生自己就更难选择。在学校,仅仅靠老师们研究的有限的推荐书目和有限的阅读交流课,是不能满足所有学生长期有效的阅读需求的。如何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质量?阅读效果怎样?能不能坚持下来?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尝试借助网络平台,链接学生、家长、老师,乃至作家,指导自选书目,教给阅读方法,组织读书交流,让课外阅读更有序有趣。
一、读什么?变推荐书单为个性化自选书目
传统的课外阅读指导,一般是教师根据课标的要求向学生分类推荐一批阅读书目。这些推荐书单,在一段时间内,能为全体学生指明阅读方向,也方便教师有目的地进行阅读指导。然而,我们面对的是各种不同年龄、不同性格、不同爱好的一个个鲜活的人,一个书单能否适合所有人,值得思考。因此,我们尝试创设网络平台,在确保完成课标指定阅读篇目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借助网络,自由选择个性化的阅读书单,让学生的阅读面更宽,阅读量更大,阅读内容更新。
(一)详细介绍
在借助网络指导课外阅读的实践中,我们优选众多优秀书单,将推荐的书目详细地介绍在网络平台上,包括封面、内容提要、目录,还有先前阅读者的体会评价、相关资源的链接。这样的介绍,图文并茂,新颖直观,内容丰富,使读者觉得更有趣有序,还能获取更多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二)科学分类
在建立网络课外阅读平台时,我们一方面将所有入选书籍按内容进行分类,保证阅读的量和面;另一方面,我们将平台设置成能根据不同年龄、性格、爱好的学生的阅读习惯进行分类,方便学生分类查找。
(三)实时更新
网络资源是不断丰富的,网络数据是实时更新的。我们一方面根据老师、家长的推荐和学生自己的阅读实践不断充实阅读内容;另一方面根据读者的点击热度、推荐的指数、周围人的阅读等作为参考,实时更新各种数据,保证信息有参考的价值。在网络平台上,我们设计了下面的网络数据分析表:
有了这样的网络数据分析,学生会很轻松地选择自己个性化的书单。我们还将阅读清单与网上商城链接,读者可以直接点击购书。这样的课外阅读更方便快捷。
二、怎么读?变随机跟从为有计划、有同伴、有分享
课外阅读互动、交流、分享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诸如阅读指导交流课、师生互动、生生合作、亲子共读等,但这些机会并不是时时都有,也不能让每一个阅读者全部参与。因此,我们巧借网络,让学生变随机跟从为阅读有计划,互动有同伴,分享有平台。
(一)阅读有计划
学生可以根据老师、家长、同学的建议,借助网络自动生成个人阅读计划表,然后按计划实施阅读。下面是一份个性阅读计划表:
(二)互动有同伴
读书需要认同,需要有许多志趣相同的伙伴互动。网络的优势是能及时知道正在看同一本书的同伴。一起看同一本书的学生,可能是不同班级的,也可能是不同学校的,但是一定会有很多共同语言可以交流,这就有了随时可以互动的同伴,彼此又会形成一种竞争,从而使学生的阅读更加投入。
(三)分享有平台
网络、手机的普及,使学生分享阅读感受更便捷,学生可以随手拍,随时记录阅读感受,与更多的读者进行交流讨论,他们阅读的感受会更深。这样,有了阅读的伙伴时刻分享着阅读的果实,学生会自然而然爱上阅读。
三、读得怎么样?变匆匆而过为即时反馈、积分激励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对同一本书的阅读感受是不一样的。我们要尊重每个人的不同感受。为了让学生能广泛交流,集思广益,收获更丰富,我们设计了网络阅读积分模式,以此促进学生的阅读。
学生借助网络平台可以坚持每天阅读,按计划完成阅读任务。网络阅读计划中一个个精心设计的问题,吸引着学生有计划地进行阅读。他们每按时完成一阶段的阅读、解决一个问题,便得到一个积分,以此激发阅读兴趣,检测阅读效果,使学生享受阅读的喜悦,增强阅读动力。
学生通过网络平台可随时了解自己的阅读进度,对还没有完成的书单进行有序安排,对阅读中遇到的问题,也可以请教老师、家长或网友。共同解决问题的学生,都可以获得积分。
学生借助网络平台可随时发表自己的阅读感受。学生可以与阅读同伴进行交流讨论,产生共鸣;教师、家长可以进行指导评价,便于整理消化;所有读者可以点赞认同,从而得到更多的积分。
我们设计的积分模式,虽不能完全反映读者的阅读情况,但是数字却能体现学生阅读努力的程度,能大大激发读者的兴趣。相信有了读者之间的相互交流,学生的阅读会更加深入。
教师借助网络指导课外阅读并不是一个新话题,在实践中也遇到很多问题,但是我们在初步尝试后觉得:
(一)巧借网络,有利于教师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对于班级中每个学生的阅读情况,教师都可以在网络中看得清清楚楚,从而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班级读书活动。
(二)巧借网络,有利于及时记录学生阅读的成长足迹
好的书籍需要反复多次的阅读,每一次阅读都会有不同的收获。学生借助网络,可以将每次阅读后的感受都记录下来,时间一长,反复回味,定能提升閱读的品味。而这样的记录正是学生阅读成长的足迹,记录着学生成长的点滴,是评价学生的第一手资料。
读书需要认同,需要有许多志趣相同的伙伴共读;读书需要坚持,需要在每一个阶段享受阅读的乐趣;读书需要品味,是在循环往复中得到智慧的滋润。我们将坚持实践,巧借网络,发挥现代化平台的优势,让课外阅读真正陪伴学生不断成长。
参考文献:
吴静静,魏登尖.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病例分析及深度阅读策略探究[J].教学与管理,2018(26).
(责任编辑:奚春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