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中学生的作为

2019-09-10 03:04:40高帅华
高考·下 2019年1期
关键词:中学生创新能力人工智能

摘 要:人工智能在深刻改变着世界的同时也给中学生的未来带来了挑战。中学生要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发展,肩负起未来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责任,需要增强国家责任感,学会自主学习,自觉扎牢知识基础,不断增强创新能力。

关键词:人工智能;中学生;创新能力

未来已来。人工智能时代已经来临。我国要在今后成为世界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和世界科技强国,离不开我们中学生这一代人的努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当代中学生今后的作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未来中国人工智能的发展。

一、人工智能给中学生的未来带来了挑战

人工智能正在深刻改变着世界。它不但深刻改变着全球经济运行模式,改变着人类生活方式,也对我们中学生的未来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我国人工智能发展在世界上并不落后。据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截至2017年6月30日,我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和融资金额在世界均排名第2,人工智能从业人数排名世界第7,预计未来人才缺口将超过500万。

当我们进入大学后,可能面临“人工智能+X”的人才培养模式。当我们从大学毕业步入社会后,那时的社会一定是人机普遍共存的世界。人工智能将深刻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保守的、传统的思维方式将难以适应时代的新变化。我们的学习思维、做事思维、工作思维、交往思维、生活思维等都必须作出相应的改变。人工智能将深刻改变我们的工作方式。现在很多需要人做的工作将会被机器人代替,尤其是那些重复性、多数据的工作。这对我们中学生今后的专业选择、就业取向、从业方式都将带来挑战。人工智能将深刻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在人机共存成为常态的时代,我们必须学会并适应与机器人共同生活,让机器人成为我们的朋友而非敌人。

二、中学生需要增强国家责任感

不可否认,与先进的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工智能发展水平还存在差距,尤其是在关键核心设备、高端芯片等方面差距比较明显;目前我国芯片市场95%靠进口;人工智能尖端人才缺乏,不能满足国家战略需求,每年还有大批人才流失到国外。我国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美国挑起对中国的贸易战,试图阻碍《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压制我国高新科技产业的发展,遏制我国的崛起。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少年强,则国强。中学生是国家和社会的未来和希望。人工智能时代,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存。十几年后,今天的中学生必将成为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的中坚力量。到那时,我国能否占据人工智能科技制高点,我国的人工智能产业竞争力能否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中学生这代人。我们对祖国的热爱要超越其它国家的中学生,我们的综合素质也要强于其它国家的中学生,我们要有强烈的国家责任感、远大的理想抱负、脚踏实地的正确行动,我们国家的战略目标才能顺利实现。

三、中学生应自觉扎牢知识基础

人工智能具有技术属性和社会属性高度融合的特点,正在形成各领域的智能化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催生一批颠覆性技术,引发可产生链式反应的科学突破,深刻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人工智能时代对人们的思维模式、知识结构、智力结构和心理承受力等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今天的中学生已经并将长期生活在人工智能时代。要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生产生活,必须掌握人工智能时代所要求的多方面知识和能力。而中学时代正是打好多方面知识基础的最佳时期,中学生应珍惜时光,勤奋学习。

对我们中学生而言,学习应着眼于今后的长远发展,而不应仅盯着高考和其它考试。学习的知识应是丰富而又全面的,不能仅学习考试要考的内容。在不断开阔知识面的同时,不管是理科还是文科学生,都要努力学好数学和物理,因为这是人工智能时代离不开的知识基础。同时,要用心学好计算机和人工智能课程,自觉培养对这些课程的浓厚兴趣,以‘手脑结合的学习方式,掌握人工智能的基本知识技能。目前,机器人和编程课程已经纳入到了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中小学的教学计划。在这方面,我们国家的中学生不能落后,我们不能把空余时间仅用于享用人工智能的成果,而应为人工智能的开发做好知识技能储备。

四、中学生要不断增强创新能力

从十几年前的“钱学森之问”到今天的“中兴之殇”,无不透露出我国在科技创新尤其是人工智能核心技术原始创新方面的明显不足。核心技术靠买是买不来的,最终只能依靠自主创新。而高科技创新最需要的是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目前我国在人工智能产业方面最缺乏的也是創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的成长离不开大学和中学的教育教学,也离不开国家政策支持和社会文化环境,但与中学生自身也息息相关。中学生是否树立科学志向并为之奋斗不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自己能否成长为创新型人才。

我们中学生要在高考至上的中学教育氛围中,在金钱至上的经济环境下,在娱乐至上的社会文化气候里,坚守自己对于科学和未知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保持对探索科学和未知的浓厚兴趣,敢于并善于探索、发现、提出问题。要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培养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锻炼自己的自我控制力。要积极参加研究性学习和适合的科研活动,锻炼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研究的能力。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要善于独立思考,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善于利用人工智能成果自主学习和探索,把享用人工智能成果的时间尽可能多地转移到思考人工智能创意、开发简单的人工智能产品上。

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时代,国家的富强、社会的进步需要当代中学生肩负起自己的责任与担当。我们中学生应从思想观念、知识储备、创新能力等多方面做好准备,以便将来能够引领人工智能时代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7-07/20/content_5211996.htm.2018-3-17.

作者简介:高帅华,男,2001年6月6日生,山东省寿光市人,寿光市第一中学2016级42班就读

猜你喜欢
中学生创新能力人工智能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化工管理(2021年7期)2021-05-13 00:44:44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信息化建设(2019年2期)2019-03-27 06:23:58
2019:人工智能
商界(2019年12期)2019-01-03 06:59:05
人工智能与就业
IT经理世界(2018年20期)2018-10-24 02:38:24
数读人工智能
小康(2017年16期)2017-06-07 09:00:59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北方音乐(2017年4期)2017-05-04 03:40:28
下一幕,人工智能!
南风窗(2016年19期)2016-09-21 16:5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