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名师评课谈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

2019-09-10 01:05尹巨龙
教师教育论坛(普教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儿童诗名师语文课程

在朋友圈看到这么一则消息,在某省举行的乡村学校特岗教师成长论坛上,一位来自偏远乡村的教师上了一节示范课,然后由名师对他的课进行点评。这节课上得怎么样,我们没有亲临现场,所以无法评价,但个人感觉,长期在农村小规模学校进行小班化教学的这位教师的教学,无论是课堂氛围还是教学目标应该能符合课堂教学需求。然而从朋友圈流出的名师点评实录看,两位名师虽然对这堂课进行了肯定,但更多的是列举出了课堂中存在的问题。笔者仔细研究了其中的几个问题,发现都与这堂课的教学内容相关。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25课《太阳是大家的》,这是一首儿童诗。一位名师点评时,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大大的圆意指地球,地球上有花草树林,有各国小朋友。突出“地球是大家的”这个主题时,她手指着黑板上的“地球”是这样说的:“太阳来到哪里,哪里就有温暖,其实有太阳就有爱,只要有爱,我们的世界就变得美好了,这就是这篇课文的主题。”这篇诗文的寓意是世界是大家的,全世界孩子共享一个太阳的温暖,同在一片蓝天下成长。我们让孩子“分享太阳的温暖、世界的和平和社会的安宁”这也无可厚非,但是课堂最终把这篇文章的主题归结为“世界共享大爱”却有些牵强附会。

众所周知,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以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为主要目标。语文这门学科特有的、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主要表现在语文知识、语文方法和语文技能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的内容传授是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承担的任务,是与其他学科内容不同的。就《太阳是大家的》这篇儿童诗而言,全文运用了拟人的表现手法。从语文本质教学的角度出发,这堂课的语文教学目标有两点:一是儿童诗的认识或者写作技巧的掌握;二是拟人手法的运用。

三年级学生之前接触到的诗文基本为古诗,现在突然有这么一篇现代诗出现在眼前,学生肯定是耳目一新的,这时候教师要及时让学生明白原来学过的古体诗与现代诗的区别,什么时候可以用现代诗写作。要不然的话学生还会犯嘀咕:“噢,文章原来可以这样写!”三年级是习作起步的阶段,而习作也是语文教学难以解决的瓶颈之一。如果一篇写人物的文章学生写成了诗歌,一篇写动植的习作学生也写成了诗歌……这样的话,教学就会“阴沟里翻船”。小学生写作不是不可以写诗歌,而是要看什么时候写,怎么去写。拟人手法在小学低年级段经常出现,学生掌握得也较好,但以儿歌的形式整节出现的文章却不多。教师必须把握这个语文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强化对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积极主动地培养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亲身参与课堂实践与活动,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想当然地判定一堂课的教学内容是什么,重难点是什么,而从来不考虑语文课程呈现的是什么。在小学阶段,我们经常看到的就是用课文教课本,而不是用课文教语文,不对语文教学内容进行解读。课程具有完整性、系统性和逻辑性,而课堂要对课本进行系统性解读。课本是课程的主要载体,是课程系统中的一个具体要素。从整个语文课程体系来说,小学语文课程要侧重语言的准确性、描述的形象性、表达的流暢性、思维的形成性和言语的逻辑性。正是语文课程的这种特殊性,使语文课堂除了语文知识、方法和技能的教学之外,在文化认同、文化归属和文化根基等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方面都能发挥显著作用。但是教师绝不能因此而本末倒置,忽视课程内容的解读。

(尹巨龙,甘肃省静宁县三合教委,甘肃平凉743419)

(责任编辑:彭慧)

猜你喜欢
儿童诗名师语文课程
名师直播课
名师成长的四个阶段
教案《创作儿童诗》
新文科背景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改革研究
长了翅膀的儿童诗
浅议"名师"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站在语文课程的高度教学
名师读意林
儿童诗的情感表述与情境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