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洪
为了让自己患有认知障碍的老伴儿过上干净、体面、有品质的生活,她不仅15年如一日地悉心看护老伴儿,还在看护过程中总结经验,自己动手改进、发明了10多种护理用品。这位受人尊敬的老人被人们称为“发明家奶奶”,她就是和丈夫相伴走过46年的71岁老人范成芬。
范成芬退休前是部队疗养院的一名后勤职工,丈夫汪其祥退休前是该院放射科主任。两位老人退休后本应好好享受天伦之乐,却因汪其祥患上了痴呆症,一家人的生活发生了巨大改变。
2003年,刚退休的丈夫行为出现了一些异常。范成芬带着丈夫四处求医,经多家医院检查,丈夫最终被确诊为额颞叶痴呆。医生告诉范成芬及家人,这种病吃药作用不大,最主要的是要做好病人的日常看护和照料。还有医生告诉范成芬:“如果做好护理的话,老人可能还有5年的生命。”
2004年到2010年,在范奶奶的悉心照料下,丈夫的病情控制得比较平稳,安然度过了5年多的岁月。
2010年,丈夫的身体状况急剧下降,病情发展得特别快。随着病情不断恶化,范成芬照顾丈夫也变得比之前困难得多,总是累得筋疲力尽。
范成芬的女儿帮忙從网上购买了许多护理用品,可范成芬在使用中发现,这些产品各有各的缺陷。学机械专业的范成芬决定自己动手来改造这些护理用品。
范成芬中专学的是机械专业,动手能力比较强。她仔细研究从网上购买的各种护理用品—接尿器、接便器、约束手套、无线报警装置等,然后开始一样一样地摸索着改善产品,增强其功能性和便捷性。
丈夫因病不能控制大小便,穿纸尿裤时间长了又会特别不舒服,范成芬就想着怎样给纸尿裤加装个报警器。在对比了国内和日本等国的同类产品后,她首先从材质入手,将纸尿裤中心以外的材质改成了棉布,增加病人的舒适度。在中心部位,起初她在纸尿裤内装了湿度感应器,达到一定湿度后会触发报警器,发出声响。但是,这样很容易在丈夫睡觉时把他吵醒。范成芬不厌其烦地一次次试验改良,最终成功发明了大小便管理裤。这种裤子分大小便两个系统:小便系统是用漏斗导尿至塑料瓶内,塑料瓶绑在丈夫的小腿上;大便系统安装了无线报警器,更换裤子时只需把两侧的纽扣解开,就能把脏裤子换下来,再把火柴大小的湿度感应器从脏裤子的隐形“荷包”里抽出来,重新放置在干净裤子的“荷包”内。这一设计有效地避免了不能及时发现排泄的问题,漏报或误报的失误率大大降低。
痴呆症患者经常会手乱动、乱敲甚至不配合。市面上买的约束手套,病人的手套在里面直板板的,不能自由活动,而且带子很长,操作很不方便。范成芬截取一部分普通的可乐瓶,然后在四周打眼,系上带子,中间用衣服上的弹簧扣做固定,再根据手腕粗细调节收口的大小。这样手在“手套”内不仅可以自由活动,冬天还可再加戴手套,既透气轻便,又穿戴方便……
范成芬的改造发明不仅改善了老伴儿的生活质量,也让她自己护理起来省心省力不少。就这样,范成芬搞起发明来一发不可收。
丈夫平日经常“秒睡秒醒”,在上卫生间的时候也会突然睡着。范成芬就将废弃的圆桌板改制成护板,放在可固定的便捷马桶前,防止丈夫突然睡着一头栽倒。她还在上面加装了一个纸盒,一来可以防止丈夫睡着了磕着头,二来如果丈夫醒着,还可以拿纸盒里的玩具玩儿,自己就可以腾出手来冲洗和收拾其他器具。
在范成芬家,类似这样的小发明随处可见:横握上肢牵引器、自制降温增湿窗帘、改良版马桶椅、可脱袖 T恤、架空温暖被窝、便捷烘干机、取枣核器、自制焖烧锅……对老伴儿的爱和对家庭的责任,赋予了范成芬无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家里有痴呆老人的都知道,照顾这样一个病人太不容易了。也正是因为这样,让我有了这种不断钻研、改造发明的动力。这些改造后的护理用品既实用又方便,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2014年底,范成芬带着丈夫到武汉荣军医院看病时,该院的一位医生意外发现了范成芬发明的大小便管理裤和约束手套,于是建议范成芬申报专利,这样就可以对其他类似的病人也有所帮助。2015年,范成芬发明的大小便管理裤和约束手套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发明专利证书。
范成芬表示,如果这些小发明能够给别人提供便利,自己很乐意分享出来。
“我个人没什么了不起,只是觉得如果自己的这些小发明可以帮助更多的人,心里觉得特别安慰。”
(摘自《中国妇女报》,郭旺启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