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雪霞
复习课是小学数学课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章节复习是巩固学生知识的关键,而高效的章节复习是提升学生对本章内容认识和看法的重要节点,它能够使知识更具体、更系统地扎根于学生的大脑中。然而,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讲课乏味枯燥,没有亮点,不能将知识讲得通俗易懂,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同时,学生也产生了畏难情绪,害怕学习,久而久之,小学生的数学成绩越来越差。因此,教师应该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以新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长期摸索,我发现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中,教师可以运用思维导图这种新的方式进行教学,以此激发小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更系统、更有效地汲取知识。下面,我以“多边形面积的整理和复习”为例,分析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中的应用。
一、思维导图概述
思维导图的概念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由著名教育学家东尼·巴赞首次提出。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思维工具,旨在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一种基于大脑回忆分析的放射性思维方法。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新型笔记方法,具有清晰明确的优点,中间部分是思维导图的核心,由此核心逐级向外扩展,由此产生了一级又一级分支。分支是对核心的补充与解释,但即便如此,分支所用的语言也不能繁杂,而是应该以关键词的形式进行阐述。上一级分支与下一级分支间要有一定的区别,例如图形的形状、图形的颜色以及图形之间的连接方式,仿佛模拟了人体大脑结构中一级又一级的神经系统。以此方式,能够形成一个系统全面的知识网络,有了这个知识网络,就能够随时发现不足,并有针对地及时弥补。使用者在应用思维导图过程中能够用图像、文字等形式把先前所知所感以放射性的方式画出来,这个图像可以是圆形,也可以是方形;可以是树叶,也可以是一朵花。在图形与图形之间,用直线、波浪线等将有关系的图像连接起来,线上可以注上文字解释,至此,一个思维导图就绘制好了。思维导图是一个将抽象的想法具体化的工具,能够将大脑中的想法及时简洁地用各种方式记录下来,因此,思维导图不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促进记忆、激发创造性的方法。
二、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作用
(一)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数学知识对小学生来说本身就是固化知识,不需要感性认识去理解,而是需要他们死记硬背大量的文字、公式、表格,以致学生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学习小学数学的学生年纪小,接受能力普遍较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总是不到位,简单的问题对他们来说难于登天,久而久之,学生对数学课越来越提不起兴趣。在以往小学数学课中,教师将各种重点罗列在黑板上,重点与重点之间毫无联系、杂乱无章。如今,思维导图成为当今教育界研究新的教学方式的热点。教师以思维导图的方式为学生绘制出本节课、本章节的所有内容,根据传统方式对某一知识系统的分析讲解并板书,形成一个只有空节点和空连接线的思维导图,让学生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填入合适的概念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建立思维导图“以形为主”的知识体系,这种图文并茂的形式使知识点变得生动有趣。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中应用这样的教学方式,可帮助学生以系统的方式将章节知识点刻在脑中,记忆知识点的时间更久,对复习课上的内容也理解得更加透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显著提高学生的成绩,同时也为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奠定了基础。
(二)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思维导图的绘制中只需用到图形和些许文字,不需要对各个模块进行详细解释,这是思维导图的优点,可以让学生通过几个关键词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比如怎样对知识点进行扩充、如何更简单地解决问题等。我们可以制作一个简单的思维导图,以层级的方式表述各概念間的关系,同时每一个概念都可以形成一个节点、一个发散的中心,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式和开放式的思维结构。当一种方式无法解决当前的问题时,我们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放射性的特点,从其他角度考虑问题,寻找解决方法。若问题可以解决,学生就可以思考各个知识点后提出问题,或者利用复习课所学的章节知识提出自己的看法,寻找更加合理简便的解题方式。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中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不仅有利于知识的巩固与发散,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师与学生互动,有利于形成良性的师生关系
小学数学复习课中,教师在课堂上带领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绘制后,引导学生自己绘制思维导图,并发散创新思维。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就不懂的问题向教师提问,对自己本章节中未理解的知识点进行查漏补缺,同时,教师通过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表现观察学生对本章知识的理解情况,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耐心询问、尽心辅导不懂的学生。教师与学生在复习课上的良性互动不仅能够促进教师、学生共同发展,也能使师生关系变得更加和谐,提高了小学数学课的教学质量。
三、思维导图的应用——以“多边形面积的整理和复习”为例
本节以“多边形面积的整理和复习”为例绘制思维导图,构建本章知识体系,为学生梳理多边形复习中的难点,以便推进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中得到广泛应用。
(一)绘制思维导图
在小学数学中,复习课的目的是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强化重点,利用思维导图可显著增强学生学会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多边形面积的整理和复习这一章,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将班级学生分组,每组选出一个负责人。教师在课堂上讲授本章节重点内容,并画出章节大纲,在剩余时间让学生自己绘制思维导图。合理标准的思维导图应以多边形的面积为核心,第二级共分为四类: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和组合图形,在第二级下又分为面积公式、字母公式以及图形转化三类版块。教师应重点观察每个学生的绘制情况,包括学生在绘制过程中有没有缺项漏项、基本大纲有没有把握好。在观察学生的三级版块时,教师要观察学生的面积公式、字母公式表达是否正确和思维导图的分支布局是否合理等。思维导图绘制完成后,首先,进行小组之间的讨论;其次,每个小组选出绘制得最好的思维导图,并对其加以完善;最后,教师对复习课知识点进行巩固,加深他们对多边形的面积这一章的印象,然后教师对每个小组的成果进行点评,找出他们的不足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二)总结错题
思维导图绘制完成并经教师点评后,让学生重新做这一章的错题,以检测本节复习课的效果。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对错题进行整理,对错误的地方进行分析,并找出错误的原因。此时,由于思维导图具有发散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另一种颜色醒目的笔将错题类型、错题原因总结在思维导图上,实现思维导图的另一次扩展。
(三)运用思维导图,学会归纳问题
复习课本身就是一种归纳知识的方式,绘制小学数学多边形的面积的思维导图,并将错题的类型总结在绘制的图形后,学生应该随时拿出思维导图仔细复习,对平时遇到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看看能否用思维导图绘制其他章节的内容。思维导图不仅是一种教学方式,同时也是一种增强记忆的复习方式。例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底乘以高,正方形与长方形的面积公式与它相似,它们三者之间存在某种关系,是一个公式的变形。因此,学生可以将这三类问题归纳到一起,在思维导图上画出它们的关系,这样不仅明确了平行四边形面积这一节的主要内容,同时也能做好相关知识点的总结归纳。
(四)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对复习课知识点的接受程度也不同。学生根据自己对多边形面积的理解画出思维导图,自己建立知识架构,将自己的所知所感用图像文字的形式填在上面,不受教师、同学的思想限制,从某种程度上促进了自身的个性化发展。
四、结语
思维导图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上应用思维导图复习多边形知识,通过构建章节整体架构,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显著改善复习课的效果,教学质量得到了极大提高。
(责任编辑 袁 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