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度间歇训练法是发展糖酵解功能系统的供能能力、磷酸盐与糖酵解供能混合代谢系统供能能力的一种重要训练方法,该方法适用于网球运动项目的技术、战术及专项身体素质的训练工作。本研究尝试将“高强度间歇性训练”引入到网球专项学生的训练课中以提高学生的速度耐力,使其运动成绩得以更好的提升,为“高强度间歇性训练”能够在网球专项训练中得到更好的推广与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1实验设计
1.1总体方案
對照组在教练的指导下进行网球技术训练,且对照组采用一般训练法进行网球击球精确度的训练。实验组在对照组训练内容的基础上,训练负荷与训练方法严格按照“高强度间歇性训练法”的标准进行,即每次练习负荷时间为120~180秒;负荷强度为大强度,心率指标为180次;间歇时间为30~60秒,间歇方式为走、慢跑;供能形式以糖酵解供能为主的混合代谢供能;一组练习中,练习队员需要连续正反手击球各10个,每组重复次数为5次。
1.2实验步骤和要求
第一,A、B两组的网球训练时间相同,教学条件相同,网球水平相当。实验前对两组学生连续移动击球正反手规定落点击球的测试,每名测试者连续测试五组。
第二,送球者与击球者每3分钟调换角色,一组击球和送球为一轮,共进行5轮,大约30分钟,这样一个场地上一节课,至少可进行三组学生的高强度间歇练习。
第三,每当击球者在底线回击来球后,要求击球者以最快的速度回到底线中点处,同时尽量保持好身体平衡,以提高底线正手击球的稳定性。
第四,送球者在球网后有规律地为击球者送出正反手位球,球要送到底线与单打边线相交处附近,且击球者击出一颗球后立马喂下一颗球,使击球者的技术、平衡和步伐得到充分的训练。
第五,送球者通过送深浅高低各种不同的球,使击球者在整场范围内击球,送球者要把握好喂球的时机,既要让对方充分跑动起来,又要让对方能接着球。
2结果与分析
2.1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前初始数据对比分析
实验开始前分别对实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进行了快速移动正反手击球规定落点的测试,实验前A、B两组队员的测试正手反手成功个数总数并无明显差异,A、B两组正反手击球进球成功率数据对比的P值分别大于0.05,这代表了实验前A、B组同学的击球成功率几乎不存在差异,实验数据符合统计学的对比要求,且能发现两组队员在快速移动中正反手击球规定落点的成功率都相对较低,而且都表现为正手击球的稳定性高于反手击球的稳定性,充分反映了网球专项生在击球技术上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为实验的进行提供了一个较好的数据基础。
2.2评定实验效应的指标
实验后采用下述方法进行测验:由教练站到网对面的发球线(T点位置)附近喂球,每个学生站到底线中点位置准备,教练喂球后快速移动正手反手击球各打4个斜线球,以越过中网打到对方单打边线距中线二分之一之间区域为成功。
A组的同学在经过高强度间歇训练法的训练之后,测试所测得正手击球进球平均为2.6,反手进球平均个数为2.1,都明显多于B组正反手击球进球的平均个数,而且比较A、B两组正反手击球的测试数据,测得P值都小于0.05,说明A组同学在实验后击球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从而验证了高强度间歇训练法的有用性。
2.3高强度间歇训练法产生的积极影响
在实验后分别对13名网球专项生进行了高强度间歇训练法后所产生积极影响的统计,在参加高强度间歇训练法训练的13名同学中,有8名同学认为持续移动能力得到提升,有4名同学认为动作的完整性和预判能力得到提高,有1名同学认为心理素质得到提高。
2.3.1对持续移动能力的影响
采用高强度间歇训练法训练的13名网球专项生中有61%的同学指出经过训练之后持续移动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可知通过严格的高强度间歇训练过程可使学生的心脏功能得到明显的增强;通过严格控制间歇时间,有利于学生在大强度跑动击球中保持稳定的发挥。而通过较高负荷心率的刺激,可使机体抗乳酸能力得到提高,速度耐力素质也得到了有效的提高,以确保学生在保持较高强度的情况下具有持续运动的能力。
2.3.2对动作完整性的影响
有15%的同学认为在实验之后正反手击球动作的完整性相比之前都有了提升,在快速移动的同时还能保持击球动作的完整性,而在采用高强度训练法的训练课中,由于训练课的密度大,使得快速移动挥拍练习不仅要作为学生学习的内容,还应该作为一项练习的内容在每次训练中反复进行,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恢复或加深对动作技术和要点的记忆,有利于他们巩固加深正确的动作定型。
2.3.3对心理和预判能力的影响
分别有15%和8%的同学“预判能力”和“心理素质”得到提高,在试验之后对来球的预判更加准确,在连续击球时的心理状态也有了明显的改善,而高强度间歇训练法可以为学生制造一种很紧张的训练气氛,训练的学生能在面对不适宜和不可预测的情况时更好地应付比赛及比赛中不断变化的形势与状况。而且运动训练学专家认为,不可预测的练习叫随机练习,它能反映出比赛的随机性,处理不可预测的事件叫随机应变,还认为随机性练习可以自然而然地增强运动员在比赛中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除非学生练习新的或特殊的击球动作,否则采用常规的训练方式,在没有实战的情况下练习对学生的技术起不到锻炼的作用,一旦学生已掌握了基本技术,要使训练有所成效,就要在不可预测的情况下训练击球,这一训练方法非常有利于他们在比赛压力下能维持较全面的技术。
高强度间歇训练法是一种很好的体能训练和高强度训练方法,近十年来,随着训练理论方法的改革,我国运动员的训练负荷从大运动量转向高强度运动,不仅提高了训练质量,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简介:
王梓豪(1996.4.30—),男,汉,四川人,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网球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