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新 郭玉祥
摘 要:田径运动主要是锻炼人的协调能力、力量、速度等方面的素质,对提高运动员的体质和运动能力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田径运动也是各项体育运动的基础项目。随着我国体育运动的不断普及与发展,田径运动也在逐渐深入发展,参与田径运动的人也越来越多,体育运动学校是培养体育人才的重要基地。目前,江苏省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在田径运动的人才培养方面也有自己独特的方式。但是,笔者通过对江苏省部分体育运动学校的田径训练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很多专业运动学校在田径教学训练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本文通过对田径教学训练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策略,希望能为江苏省田径运动的健康发展提供依据。
关键词:江苏省;田径训练;问题;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2-7475(2019)10-090-02
1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和思想理念在不断改变,体育教学也越来越受到高校的重视。但是学校体育教学可选项目不断增加,比如健美操、体育舞蹈、武术、篮球、足球、排球等项目,使传统的田径运动教学受到了冲击,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也越来越多。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当今的田径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教学观念落后
通过对江苏省部分体育运动学校田径教学训练进行调查发现,很多教练员(教师)在田径运动教学训练中大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练员(教师)在教学训练中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田径运动的动作和技巧的教授上,剩下的就是让运动员(学生)不断重复练习动作。这种教学方法容易造成教练员(教师)和运动员(学生)缺乏有效的互动,使田径课堂枯燥乏味,导致运动员(学生)失去对田径运动的兴趣。教练员(教师)在进行田径运动教学训练时始终以竞技体育的模式开展教学(以快速提升竞技水平为目的),使部分运动员(学生)无法承受教学训练强度,影响常态的长效发展。除此之外,在田径教学训练过程中,教练员(教师)的德育缺乏,也会导致田径教学训练效果不佳。
1.2内容陈旧缺乏创新
田径一般设有短跑、中长跑、跨栏跑、跳远、跳高、铅球、标枪、铁饼等,实际上出于传统考虑,教学内容已被大大缩减。大部分运动员在小学、中学就已经经历专业训练,到运动学校来还是相同的训练方法,尤其对中长跑项目记忆“深刻”。
受教材内容的限制,追求所谓的正确技术,很多教练仍脱离不了讲解-示范-练习的模式,一味重复单个技术动作练习。由于侧重于技术的掌握,强调系统性的技术教学,这种较死板的田径课结构显得单调,忽略了运动员的主体地位及以发展身心为主的教育目的,已不符合时代的要求。
1.3训练评价不够健全
田径教学传统的考核形式就是以运动成绩为主,即项目的达标率和优秀率来作为衡量标准。考核机制过于固化,运动员也常常很难达标。这样,过多的定量指标,直接的测量数据就是运动员的学习成绩。因此,片面的评价方式,并不能全面客观地对每个运动员(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并且田径运动是一项长期的运动过程,不可能在短期内就有成绩。这些因素都极大影响着运动员(学生)的全面发展。
1.4主体地位得不到保障
体育教学需要将学生作为训练的主体,使教学相长。但是调查发现,在田径教学过程中,教练员(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在整节课中只是模仿教练员(教师)的动作。整个教学过程中运动员(学生)缺乏自主性,很容易因此失去学习兴趣。而且,现在很多高校的田径运动教学主要是采用竞技比赛中的田径项目,而大学生并不是专业运动员,身体素质也存在差异。教练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与运动员(学生)的互动沟通,不了解学生的身体状况,有时候不能合理把握教学强度。
2对策研究
田径运动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体育运动发展水平、一所学校体育工作开展情况的重要标志之一。运动学校肩负着培养田径人才的重任,做好田径教学工作,有效提高运动员(学生)运动能力是运动学校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下面结合教学实践,就做好田径训练工作,提高运动员(学生)运动水平谈一些粗浅看法,以期抛砖引玉。
2.1培养训练兴趣
青少年正处在身心成长的关键时期,运动训练的主要目的虽然是提高運动技术水平,创造优异运动成绩,但归根结底它是一个培养人、塑造人的教育过程,其最终是要把他们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因此,开展田径训练,首先要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以培养运动员(学生)训练兴趣为第一要务。日常训练过程中,应引导运动员(学生)向我国优秀运动员的先进事迹学习,学习他们是怎样刻苦训练,顽强拼搏创造好成绩为国争光的精神。同时,还应结合本校有史以来被国家、省市录取,并取得优异成绩的典型例子,引导学生向他们学习,为他们骄傲和自豪,激励学生的训练兴趣,从而使运动员(学生)树立起认真训练,为国家、为学校和家乡争光的信念。
2.2教练员应不断丰富自身素质
教练员在田径项目训练中起着主导作用,是运动训练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是运动员的教育者和指导者,教练员素质的高低将对运动员的能力有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对青少年运动员的影响更加深远。教练员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敬业爱生,才能完成好训练任务。运动学校田径训练是培养体育人才的基地,教练员必须明确本质工作,树立责任感和事业心,这样才能脚踏实地进行工作。
要想使江苏省田径教练员的执教水平达到高水平,就要不断加强教练员知识体系的更新,学习国际上先进的训练理念、训练方法,使教练员的整体素质、执教水平得到大幅提高。学习文化的黄金时期是青少年时期,运动员在加紧训练中,学习文化课也是至关重要的,教练在一定程度上,要对运动员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潜移默化的培养,这样做不但能让运动员在训练的乐趣中得到学习的快乐,还能在学习中正确对待自己的比赛成绩。
2.3提高田径文化认识
任何学科的学习都是从了解这门学科的历史发展开始的,田径教学也应该如此。教练员在第一节课就应该向运动员讲解田径运动发展的历史,让运动员了解田径运动的内涵、精神、文化、价值,以及参加田径运动最终能够收获到什么。这样运动员会更了解田径运动,也不会在学习过程中存在轻视心理。教练员在教学过程中也要配合动作、技巧以及战术等,向运动员讲述与其相关的知识和故事。这样田径课堂的教学内容将更加丰富,运动员在了解与田径有关的文化知识的同时,也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田径运动,进而提高田径教学的效率。教练员除了要掌握田径运动的基本动作、规范之外,还要多补充与田径相关的各种知识,争取使田径课堂更加有趣。
2.4合理安排训练方法
田径训练比较单调,如果单纯地重复跑、跳、投练习,久而久之运动员们就会感觉厌烦,并产生疲劳,导致消极情绪。因此,教练员要多动脑筋,安排训练多样化,科学化。不同的训练方法,要有相同的训练效果,达到同一个目的。让运动员感到训练安排有特色,有新鲜感,更容易接受训练安排,这才是最成功的训练计划与实践。例如,中长跑训练不要总是在场地跑道上跑,可安排听音乐跑,变速跑,追逐跑,野外跑,上坡跑等方法,都能达到提高奔跑能力,发展耐久跑和提高专项成绩的作用,采用变化训练环境的方法还能克服单调枯燥的情绪。在大自然中训练,开阔视野,心情舒畅愉快,运动员就能投入更大精力去完成任务。又如,在短跑的起跑疾跑练习时,可采用起跑上台阶,利用自制训练器材和抗阻训练法,起跑上坡跑等方法,既能较快地纠正起跑上体抬起过早的错误动作,还能发展两腿起跑蹬地力量。训练时还可以穿插游戏活动,游戏训练法是青少年业余训练中重要的训练方法,训练前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游戏、活动,时间在十分钟之内,每个人在一定的情境氛围中扮演各自的角色,尽情地玩,在玩中学、玩中乐、玩中育,这样,不仅增添了青少年对体育的理解,了解体育的魅力,而且还能使青少年自身的潜力得到发展。总之,只有运用多样化,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运动员才能愉快地去接受,快乐地去完成,从而达到提高运动成绩的目的。
3结语
当前,田径教学的效果不尽如人意。在教学过程中,教练员(教师)的教学手段单一,运动员(学生)难以承受教学强度,再加上田径训练枯燥乏味,他们也不了解田径教学的历史文化,心理上存在轻视。为改变这些问题,要从营造多元化课堂、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构建完善的评价体系、普及田径文化等方面入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进而推动田径教学训练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范中杰.论创新的普及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4).
[2]冯建军.创新教育与课程改革[J].江西教育与科研.2000(10).
[3]施良方.课程理论[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6.
作者简介:
徐新(1991.1.20—),男,籍贯:江苏省,职称:教练员,主要从事体育教学与田径训练方向研究。
郭玉祥(1964.7.21—),男,籍贯:江苏省,职称:教练员,主要从事体育教学与田径训练方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