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泽峰 何玮 喻凯
摘 要:作为“大思政”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共青团组织在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引领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要坚持把高校团支部的建设放在最基础、最重要的位置。面对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工作所提出的新要求、新战略,高校基层团支部必须创新工作思维与路径,与时俱进,主动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当前高校基层团支部还存在着思想引领能力不足、方式方法传统老套、班级团支部建设力度不足等问题,应从打造共青团品牌建设、调整团支部引领方式、完善团干部选拔和考核机制、推进“班团一体化”等入手,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开创高校“大思政”格局。
关键词:高校团支部;引领能力;思想政治教育;实现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769(2019)01-093-05
一、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与意义
2017年6月1日共青团中央和教育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指导下,高校共青团要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1]。该意见同时也为在新形势下如何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进相关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指导方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一再强调:“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2]青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了更好地引导青年振兴国家和民族,加强对青年的思想政治引领也同样迫在眉睫。我们必须看到,在现今这样一个网络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高校青年学生面对着日趋多样但良莠不齐的价值取向和发展选择,这给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带来了针对性、实效性和有效覆盖面等多重挑战,也对相关工作人员与时俱进、把握规律、创新方法与理论素养、工作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毫无疑问,青年群体对于整个社会的延续与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但同時也存在着被腐朽落后思想侵蚀与敌对势力意识形态渗透的风险与挑战,因此我们必须把高校的思想政治建设工作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前沿阵地,并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建设工作在高校共青团工作中的核心地位,积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构筑青年的思想基础,在青年群体中大力培养马克思主义者,为青年的成长营造良好的教育和思想氛围,合理高效运用互联网等现代科学技术形成线上线下协同互动的青年工作格局[3]。更好地迎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所提出的新战略、新目标。
二、当前高校团支部思想引领中的挑战
1.高校基层团支部思想引领能力有待提高
社会多元化和网络化的发展给高校基层团支部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大部分高校基层团支部的引领能力和水平还有待改善,还存在考虑问题的方式、工作模式、引领手段过于单一、缺乏互动性且以单向灌输为主等问题,这导致高校学生对共青团缺乏认同感和归属感[4]。高校基层团支部必须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上的填鸭式理论灌输并不能激发青年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反而会造成他们对共青团组织的疏离。因此,提升高校青年团员的参与度、凝聚力,提升高校基层团支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必须从改变高校基层团支部工作模式开始,逐层深化,最终实现共青团与青年学生的双向互动。作为基层团组织,高校基层团支部处在共青团与青年群体接触的最前沿。就引领能力而言,高校共青团在育人队伍的建设上未能建立起明确有效的规范制度,高校团干部、青年教师的队伍建设存在局限性,既缺乏相应的考核制度和规范性要求,也没有充分发挥社会各界优秀人才在思想引领上的积极作用。必须要深入群体内部才能真正了解当代青年的需求,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确切把握了解青年群体的实际需求及思想动态[5],如何真正做到“问需于青年,问计于青年,问效于青年”成为高校基层团支部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班级团干部缺乏完善的队伍建设机制
班级团干部工作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高校基层团支部工作质量的高低和影响力的强弱,因此必须重视团干部的选拔任用,做到选人唯贤、人尽其才。由于缺乏有效的选人用人育人机制和健全的选拔、培育、考核制度,部分高校团支部干部的理论素养和工作水平难以胜任其工作需要,限制了共青团在思想引领中的关键作用,也降低了高校基层团支部的影响力与号召力[6]。除了加强对团干部工作能力与理论素养的培养,在干部的选择上也应当发挥民主作用,使高校团支部干部的选拔任命更具有权威性和公正性。当前部分高校直接由辅导员任命团干部,尽管高效,但缺乏民主性和群众基础,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团干部的代表性和支持度。与此同时,缺乏有效的团干部培训机制建设也导致团干部在思想引领能力上略显不足,亟待综合提高基层团组织的工作能力和组织能力。此外,在团干部的日常工作中缺乏相应的考核机制,容易造成团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下滑,忽略对团干部能力和工作情况的考核,这导致上级团组织不能及时了解各团支部的建设和发展情况,难以对团干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及时的纠正,也就无法保障团支部的先进性。
3.僵化的运行机制难以凝聚和发挥青年群体的价值
认同感是一个组织得以存在和延续的重要因素,青年团员对共青团的认同感直接影响着共青团的凝聚力和执行力,也影响着国家方针政策及相应思想政治教育宣传的落实。当前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团员与高校基层团支部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互动,高校基层团支部对青年学生的影响力、吸引力逐渐减弱,并且由于当前高校团支部工作过于繁重,无法有效创新引领能力,部分高校团员组织意识淡薄, 出现个人主义、思想立场不坚定等问题,团组织的先进性没有得到充分体现[7]。此外,由于缺乏规范合理的队伍管理制度,高校团员素质整体下滑,高校基层团支部思想教育活动建设出现形式化、懈怠化、淡化思想教育性等问题,"团日活动"等团支部思想教育活动缺乏有效的管理,程序、内容没有规范执行,流于形式。在活动内容上准备时间过于仓促和客观条件的限制导致高校团支部活动形式僵化、内容苍白单调,高校团支部活动也因此失去引领青年、服务青年的作用,团员开始疏离团支部活动,造成高校团支部与青年团员相分离的局面。
4.现代科学技术的冲击使传统工作模式难以延续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加强“网络团建”“智慧团建”成为高校共青团发展的重要任务。但目前高校基层团支部在网络化建设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一是网络化建设意识不强。许多高校基层团支部对网络平台建设认知不够,投入力度也不足;二是组织内容更新缓慢。部分高校团支部在网站和其他多媒体平台的建设过程中,由于没有专业的人员负责打理,内容和信息存在滞后现象,信息更新缓慢、缺乏时效性、内容陈旧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团支部思想宣传功能的发挥;三是内容形式较为单一。近年来许多高校基层团支部越来越重视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但多媒体平台的竞争也日愈激烈,而当前高校团支部在网络化、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优化信息和内容设计能力还存在不足,无法在内容和主题的选取上满足青年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多样化需求,种类和栏目单一、枯燥,致使高校青年学子对高校团组织的认知也处在相对僵化封闭的状态。
5.班团一体化改革问题亟待解决
促进班级团支部和班委会一体化運行改革作为新时代高校共青团工作面对的重点课题,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也出现了班团基础性工作发展后劲不足、高校班团工作割裂、班团工作机制不健全、团干部职能弱化、基层班委会和团支部育人和考核机制不健全等问题[8],具体表现为:一是部分高校团支部存在固守传统方式、思想教育模式僵化、工作缺乏创新性、工作态度敷衍等问题,这导致班团工作开展效果不佳,未能及时了解其他班级成员的所需所想,这容易造成班级成员对团支部工作的误解;二是团支部与班委会之间缺乏有效的协作机制,职能划分不明确,在团支部思想引领工作中分工不明确且缺乏合作,导致班级凝聚力、向心力不足;三是部分高校团干部在班级活动建设中主动性不足,因班级团支部与班委会分工不明确,双方工作和职能缺位或越位的现象,高校团干部的职能存在被弱化的现象。
三、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的实现路径
1.发挥团支部的先导性作用
搭建团组织与青年群体的良好互动渠道。以服务青年成长为导向的共青团工作,要懂得充分掌握青年所需所想的重要性,依托基层团支部的群众基础,发挥“青年数据交互中心”的作用,这不仅有利于宣传落实最新的政策方针,及时为青年学生提供权威、官方的信息,实现“线上线下”平台的有效对接,充分利用两个平台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而且还可以利用“智慧团建”“青年之声”等新媒体平台,及时掌握青年团员的思想动态和发展情况,为青年学生提供准确、有效的引导和帮助。
创新思想引领模式满足时代青年的成长需求。高校基层团支部的作用就在于不断满足青年学生的成长需求,遵循教书育人和学生成长的规律,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推出配套的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传统的单向灌输式的教育模式已无法满足青年学生的发展需求,基层团支部应当积极开展不同形式的思想教育活动和课程,推进个性化课程设计,以满足不同年龄、知识层面学生的发展需求。
2.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
建立完善的团干部选拔与培养机制。高校基层团干部的选拔必须按照党的要求,遵循“德才兼备”的原则进行民主挑选,通过建立健全选拔、培训、使用、评价等制度,完善高校团干部的选才培养机制,明确团干部的任用程序,加强对团干部任命程序的监督管理,实现干部任用的公开透明化。在人事任命上共青团组织必须注重发挥团干部对青年团员的思想引领作用,加强对团干部的理论素养和工作能力培训,通过学习培训、经验交流、素质拓展活动、团干部技能大赛等加强团干部的作风和能力建设。在青年群体中大力度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共青团实现思想政治引领的关键举措,通过思想引导和实践锻炼等方式,提升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思想政治素质、政策理论水平、创新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坚定他们的理想信仰,使这些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在团支部中担任重要职务,并发挥其在思想引领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加强团干部工作考核监督体系建设。完善团干部工作考核机制是加强团干部队伍素质建设的重要保证。唯有进一步加强考核体系的建设,加深广大师生对团干部的日常工作情况的理解,才能发挥高校基层团支部的作用,同时有利于更好地监督团干部的工作,提升团干部的整体能力和水平。由此,需要建立完善的团干部工作考核制度,定期对团干部工作情况进行量化考核,加强党组织和上级团组织的监督,及时调整高校基层团支部和团干部任命或工作方式上与实际需要不相符合的情况,促进团干部队伍的建设。
3.加强高校基层团支部思想引领活动建设
整合资源,优化组织活动的方式和途径。高校团组织人力物力是有限的,必须通过多方面的资源整合,寻找最优化的方式和途径。资源的整合需要从多方面入手:一是联合高校党组织,以党建带团建,借助党组织的引导作用促进团支部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二是以开放的姿态吸纳社会力量,邀请优秀校友、其他领域的专家进行经验分享和思想交流,为青年学子接触社会主流价值提供平台,弘扬正能量,以榜样的事迹激励引导青年团员奋发向上;三是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通过合理的活动设计和组织模式开展组织活动,将有效的活动资源最大化;四是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利用高校理论竞赛、艺术节、文化节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平台,充分挖掘各类社团组织的思想引领潜力,以学生带动学生,以兴趣带动思想的进步。
把握主旨,积极探索团支部活动的新模式。为了让团支部活动更有效率、作用最大化,高校团支部在开展活动前必须做到:一是做好充分的调研和信息收集工作,以引领学生、服务学生为宗旨,利用网络平台等媒介,及时获取学生的需求、思想动态、时政热点等相关信息,有针对性地做好活动准备工作,解决青年团员的实际问题,提升活动的吸引力;二是在"大思政"格局下,开展团支部活动必须牢牢把握思想引领这个根本性任务,通过资源整合积极探索开发团支部主题团日活动新内容、新模式;三是推进团日活动竞赛,高校按照不同的年龄层和学科特点,指导开展主题各异和任务多样的团日活动,同时积极探索高校团日活动分层分类机制。
打造品牌,深化基层团支部活动的品牌内涵。高校基层团支部团日活动作为共青团思想引导工作的一块金字招牌,要紧跟时代主题,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旨思想,深化高校团日活动的内涵,加强团日活动的吸引力、影响力,大力打造共青团育人品牌,不断调整拓宽团日活动的覆盖面。应当优化竞赛和评选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开展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分享和交流活动,通过研讨会、讲座、课外实践活动等方式进而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将主题团日活动打造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
4.发挥互联网平台的作用,创新引领方式
打造“线上线下”互动交流平台。依托互联网平台,高校共青团要着眼于“高校基层团支部+网络”的模式建设,利用网络平台和大数据技术高效全面完成基本数据收集、整合建模、交互利用,及时了解青年学生的需求,为青年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有用的引导。此外,还要促进“线上线下”平台的有效对接,使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和多媒体课堂形成互补,推进多媒体服务平台建设。在此基础上,积极促进共青团和青少年的互动交流,通过微博、微信、论坛的形式为学生提供“线上”咨询服务,推进“青年之声”互动社区建设,探索新型的共青团工作路径。
积极引导青年群体的思想发展方向。高校基层团支部应当建立专门的官方网站、微博、微信平台,及时向青年学生传递最新的政策信息,确保信息传播的实效性、有效性,利用多媒体技术搭建联系团支部和青年学生的重要纽带桥梁,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充分发挥优秀文化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作用。同时,高校基层团支部也要注重对高校网络舆论的引导,组建网络思想政治队伍,建立完善的舆论监督体系,牢牢把握网络意识形态的领导权、主动权,牢牢掌握青年学生的发展趋势、需求状况、思想动态,采用灵活、实用的方式和手段引导高校青年依法上网、文明上网。
5.推进班团一体化建设
强化班级团支部和班委会的协同作用。共青团要不断推进班级团支部和班委会的一体化运行机制,实现班委与团支部的强强联手,搭建更为多元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此举有利于促进优势资源的整合,取长补短,为思想政治教育注入新的活力。班团组织的优势在于能够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良好环境的建设,因此,开展“三会两制一课”,注重團日活动的建设有利于在青年群体中搭建起安全的价值观堡垒,有效防止敌对势力的意识形态渗透与落后思想的蔓延。
增强班级团支部的思想引领作用。团支部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担负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担子。团支部要与学校齐步走,与共青团中央齐步走,配合推进思想引领工作的开展,在为学生学习生活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将思想政治教育融汇其中,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班级工作相结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依托班团一体化工作,不断扩大共青团员的思想引领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EB/OL]. (2017-02-17).http://news.xinhuanet.com/2017-02/27/c_1120538762.htm.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28(001).
[3]石国良.青年国际政治研究的新范式——意识形态视野中的青年和青年组织[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227.
[4]陈大勇.切实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几点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5(5): 126-129.
[5]沈威.高校共青团改革中的职能定位及问题研究[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7(1):108-111.
[6]张华.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团干部队伍的发展与启示[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0(1):17-21.
[7]程晓丹. 高校共青团基层组织活力提升的路径研究[J].文教资料,2018(1):171-172.
[8]黄媛媛. 新形势下高校班团一体化协同工作机制建设研究[J]. 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9):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