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立构思维与生活美学融合有效提升审美认知

2019-09-10 12:46朱星亚
雨露风 2019年1期

朱星亚

摘要:现代社会高速发展,对人的认知要求越来越高,并趋向于边界越来越模糊,融合跨界凸显。在现代社会环境下人的认知体系中,设计思维、审美认知和感知能力,以及随着生活条件提高生活美学的素养能力,都变得与人们息息相关,成为解读现代生活和社会传播密码的能力。因而,作为学习掌握创意编码能力的实践教学,将设计思维、生活美学和审美能力如何有效提升是必须面对的课题。

关键词:立构思维;生活美学;审美感知;审美认知

此研究基于一个实践教学问题,广告学专业学生为非艺术生,学科交叉融合的特性,需要兼具一定的设计思维、创意思维和审美能力。短时间的设计基础立体构成练习中,如何兼顾提升设计思维、审美感知和审美认知能力?以此思考为研究,依托立体构成基础实践,融合生活美学和审美发现理念,引导学生从具象认知走向抽象想象,搭起设计思维和审美表现链接的桥梁。以立体构成实践为切入,以创新的视角提升学生审美认知、个体创新思考和实践的信心和能力。本次研究的特点是将生活美学中的审美发现,融进立构思维和创意中,深人思考如何架构,明确着眼点在哪里,起到哪些实践目的和意义。

一、相关概念界定

立构思维是三维空间思维,研究在三维空间中如何将立体造型要素按照一定的原则组合成个性的美的立体形态。使用较为单纯的材料,对立体形态分割,重组创造出新的形态,也称空间构成艺术。通过训练提升抽象构成能力,培养审美观。生活美学倡导美学回归现实生活,是物质充裕后对精神需求的渴望和表达,是能以平常心发现生活本来的美感,体会生活本来的快乐。它已渗透每一个人的生活,越平静越细心,就越能体会它的美好。审美者在认知一个常态事物时已经有了一种审美观念,选择和判断该事物美感、美的特性时,先人为主的刻板印象会阻碍审美思维和审美发现,进而误导审美认知。本研究从熟悉事物的未知感人手,关注美本身、美的事物,透过美的现象去把握美的本质,借助新的思维角度,尝试开拓新的方式。

审美感知对事物形式特征的整体把握,关注、选择对象的形式特征及其所暗示的东西,从完整性中获得某种本质性的领悟。知觉活动不是被动地将各种感觉要素加在一起,而是以一种主动的态度去解释和理解它。审美感知包含人的感觉和知觉,是由感到知的过程,如内心某些已有图式和审美期望之间的选择或抑制,较为侧重感性经验。审美认知,是以审美经验为基础,对审美的理解力、注意力、判断力,侧重理性、实意层面。

通过概念界定,看出不相关的关键概念之间有隐含的联系,深入研究尝试将几方面能力架构起来解决现有的问题。

二、立构思维引人生活美学与审美的架构

参照概念解读,可以看到立构思维的特性和认知优势,在立体形态中形成三维空间思维、抽象构成和审美能力。现代生活美学兴起,将生活素材的介人,搭起拉近专业与学生距离的桥梁,由具象实物转化成立构抽象构成的线材、面材、块材,产生双向变化,一是使立体构成中几何化形态概念拓宽,可以有具体质感视觉感,产生新的立构形态;另一方面可以改变惯常的生活素材作为具象物的单一认知,以对熟悉事物未知感的审美感知为媒介,形成新的立构形态,提升审美感知和认知的能力。

将立构思维引人生活美学与审美的架构,改变了常态立体构成练习的思维和观察视角。生活食材熟悉、认知具象简单,减轻学生抽象思考的迷茫;在自主选择的熟悉的生活食材中,探寻未知感的审美发现,极大地激发学生个体的活力,新鲜的观察方式,带来新的认知视角和个体认知经验;将食材切割后进行观察选择,作为立体构成线状、面状、块状素材,完成了由具象物向抽象素材的转换,即不再是具象物的原名称来认识,而是成为依据形态形成的线状、面状、块状素材;再把素材以立体构成思维创意立体构成形态,进而产生独具视觉美感的立体构成形态。纵观过程,里面包含了新理念的介人、新视角的观察、新视觉美感要素的发现,进而到立体构成新创意的产生。结合课程训练唤醒学生内心和打开五感,尝试解决非艺术生在专业基础练习中,兼顾提升设计思维、审美感知和审美认知能力的问题。

三、以实践案例解析

关于立体构成课题设计的论证,好的课题设计,目的明确,架构论证清楚,学生实践时能激发出活力,由被动向主动实践,合作积极有默契,作品有新意和活力。实践案例从以下几方面解析:

课题设计创新实践;以立体构成中面材、块材立体构成练习为例。教材中和相类似的案例练习资料,多以易加工简便的纸材为主,也有用到塑料、毛线、金属丝等,生活美学的生活素材的介人还没有,材料也影响和丰富形式语言的表达,因此是一次创新的实践尝试。

审美想象发生变化:想象力是个体创意创新的积极源泉。蒋勋曾提出打开五感,人不仅有视觉,还有触觉、听觉、嗅觉和味觉,这些丰富的感官会帮助人们产生多元丰富的刺激和可能性的,有些感官无意识去用到,长期处在休眠状态,势必影响个体的认知和表达的多元和丰富;原研哉提出发现熟悉事物的未知感的设计理念,本研究引入两位师者观点作为生活美學素材审美发现的课题理念,两者结合是有效打开五感的途径。通过课题设计架构,学生将生活中的食材通过切割,深入观察,发现隐含的未知美感,将其转化为立体构成面状、块状素材,在素材的审美发现中,实现了由具象物向抽象素材认知的转变。比如案例中,素材选取的有很多较为常见的,有鲜花、胡萝卜、橙子、洋葱、紫薯等,边动手切片边观察中,发现了紫薯切割后成为最独具的美感发现,因为是自然生长之物,紫色不是平的、单一的,而是随内在纹理极其富有变化的,紫色透紫红色色调别致独特,获得新鲜视觉感知和认知(如图1、图2)。

过程是未知的,这个作品成为立构实践中独有的审美发现和经验,作品也具有了独创性。观察方式改变,带来审美想象的变化,学生自助选取素材,开始有自己的观察视角,同一主题作业,阐释面貌多元(图3、图4)。创作过程学生由很想创新,非艺术生的薄弱基础又使其由于惧怕没有创意,到自然而然的导人创新作品的形成,使学生增强了信心,获得原创创意的能力。

审美认知带动提升:此次研究在强调立构专业性基础认知的同时,切实基于学生现有基础和现存间题的细节思考,扎实论证课题设计和架构。田中一光曾说过,在设计领域中,随便的构思,千篇一律的模式、过分摆弄的编排联系在一起,几乎成了廉价与无知的代名词。在实践教学中,将生活中个体熟悉事物未知感的感知能力唤醒,避免这种无感的堆砌和拼凑,实践中发现食材本体天然的属性之美(图5、图6),隐含介入了审美感知、审美发现的新鲜体验,找到属于个体的新的发现和审美经验,获得个体提升的审美认知,使作品提高了表现力和原创活力(图7、图8)。

将立构思维引人生活美学与审美的架构实践,稍微转换了视角从而发现了意想不到的视点,接着以此为新的切入点再继续进行了深入一步的思考。

四、结语

审美认知能力有其发生、发展的规律,现代社会高速发展,审美被更多的关注。物质生活提高后,人们更加重视生活中的审美和感受,生活美学因彰显生活态度成为热门风尚,在这历史变更与现实发展猛烈对撞的时代,对专业人员的认知要求越来越高,趋向于边界越来越模糊,融合跨界凸显。面对弥漫生活方方面面的传播新生态,在这种现代社会环境下的认知体系中,设计思维、审美认知和感知能力,以及随着生活条件提高生活美学的素养能力,都变得与人们息息相关,成为解读现代生活和社会传播密码的能力。因而,作为学习掌握创意编码能力的实践教学,将设计思维、生活美学和审美能力如何有效提升是必须面对的课题。本文的论述以期带来更多的交流与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海力波.艺术人类学视野下的审美认知研究[J].思想战线,2011(05).

[2]蒋勋.美的沉思[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14.

[3][日]原研哉.为什么设计[M].朱愕,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0.

[4][日]田中一光.设计的觉醒[M].朱锷,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基金项目: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项目“一带一路视域下广告影像语言跨文化传播新内涵研究”(编号:TJXC18-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