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中印文学交流升级版

2019-09-10 07:22郁龙余
中印对话 2019年1期
关键词:中印泰戈尔印度

郁龙余

有了两国政府的支持和文化企业的参与,中印文学交流将插上科技和资本的翅膀。

2014年9月17日,习近平主席应邀访问印度总理莫迪的故乡古吉拉特邦。莫迪总理对习主席说,中印两国是“两个身体,一种精神”。次日,习主席在印度世界事务委员会发表题为《携手追寻民族复兴之梦》的演讲时表示,这些话道出了中印两大文明和平向善的共同本质和心灵相通的内在联系。“两个身体,一种精神”为中印精神文化交流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精神文化涉及众多领域,文学是其最为核心、最具心灵震撼力的组成部分。各文化之间的传播交流,总是以文学为先锋和主力。中印之间有着一部源远流长、色彩斑斓的文学交流史。鲁迅曾对中印古代文化交流做出简扼而深刻的总结:“印度则交通自古,贻我大祥,思想信仰道德艺文无不蒙贶,虽兄弟眷属,何以加之?”在现代,印度文学,特别是泰戈尔的作品,对中国的影响依然深远。

2018年4月,习近平主席和莫迪总理在武汉进行非正式会晤,达成一系列重要共识。2018年12月,两国外长在新德里共同主持了中印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首次会议,落实两国领导人武汉会晤的重要精神。可以说,中印文学交流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如果说过去我们从事的是中印文学交流的“1.O版”,那么从现在开始应该努力打造“2.O版”。

在“1.O版”时代,中印文学交流往往是自发的、单向的、个体的,传播形式也是单一的。比如翻译文学作品,往往都是两国译者个人行为,即使有翻译群体出现,也局限于熟人之间。两国政府和学者之间缺乏沟通,翻译成果通常是纸质出版物,效率不高。从20世纪初开始,用了整整一个世纪,泰戈尔作品全集才得以翻译成中文并出版。

进入中印文学交流“2.0版”时代,这种情况将彻底改观。两国政府加大了对文学交流的支持力度,文化企业也大规模参与,文学交流将插上科技和资本的翅膀。伴随智能翻译软件的进步和5G技术的推广,文学作品翻译将呈现工厂化趋势,翻译家可将更多精力用于纠错、润色和提升译品水平。译文语种也将不再局限于汉语、英语和印地语,孟加拉语、泰米尔语等民族语言都有机会登场。在媒介融合的大背影下,多媒体互融合作也将为两国的文化事业和文学交流提供动力。

中印文学交流进入全新阶段,在许多合作方向上皆大有可为。

共建文学交流平台。旅印半个世纪的谭云山是现代中印关系的友谊之桥。在泰戈尔的支持下,谭云山于1937年在印度国际大学创立了中国学院,该学院至今仍是印度的中国学研究重镇。八十余年过去,中国学院楼依然是印度国际大学校园里最壮观的建筑之一。随着汉语教育需求的高涨,中国学院的师生非常希望得到中国的资助,建设一座“飞回殿”(此名与杭州“飞来峰”相呼应),和中国学院楼配套,作为中印文学交流的专用场所,包括小型报告厅、阅览室和接待中国师生的宿舍。这样一座“泰戈尔文学馆”如能建成,裨益深远。

拓宽经典互译的途径。中印经典互译向来是两国文化交流的重要形态,具有持久的效应。自2013年中印双方达成文学作品互译协议以来,《中印文化交流百科全书》一卷本、二卷本先后出版。同时,两国的一批经典著作互译也在加紧制作,其中印度尼赫鲁大学狄伯杰教授的印地语译本《中国诗歌》《论语》和《四书》的出版最为顺利。狄伯杰还将50多万字的《季羡林评传》翻译成英文版和印地语版。由于目前像狄伯杰这样精通汉语、印地语的专家稀缺,从汉语原典直接译成印地语虽是上上之策,但翻译速度难以满足社会需求。“中国翻译印度经典一屋子,印度翻译中国经典不满一盒子”的状况,如何改变?可以考虑从英文译本将中国经典转译成印地语等印度民族语言。中国和其他许多国家都使用过这样“求其次”而有实效的办法。目前,汉语、印地语互译和从英语转译两种办法可以并行不悖。像泰戈尔作品的汉译,也曾由英文、俄文转译而来,最后才全部由孟加拉文原文译出。

合作抢救、保护文学典籍。由于天灾人祸,中印两国的文学典籍曾遭到大量毁坏,经过努力抢救、保护后,任务依然艰巨。目前,印度政府正着力实施“手抄本抢救保护工程”。对于古代以“音声为教体”的印度来说,此举意义重大。中国在抢救手抄本(包括印刷的善本书)方面具有丰富经验和技艺,可供印度同行借鉴。

从文学交流走向电影合作。中印文学交流还可以延伸至影视领域,如中印合拍《谭云山》就是一项切合时宜的交流项目。若拍摄成功,还可以合作拍摄中印现代四座“友谊金桥”的另外三座:《泰戈尔与中国》《柯棣华》和《季羡林的天竺情》。《玄奘》《白马寺》《鸠摩罗什》《达摩》等历史題材作品也适合进一步发掘影视化潜力。

积极开展青年交流与戏剧演出。中印两国青年拥有对彼此文学相互欣赏的巨大热忱。这种热忱不仅表现在阅读文学作品、观看影视作品上,还表现在观看戏剧演出上。过去,互译名著等课题较受重视,其实戏剧互演也值得关注。泰戈尔的戏剧在北京、天津、济南、兰州、深圳的大学生群体中都深受欢迎。第九届北京·南锣鼓巷戏剧节就开设了“致敬泰戈尔”戏剧单元,包括《齐德拉》《邮局》《大自然的报复》《红夹竹桃》《谭云山》和《赎罪》等六部戏。组织中印大学生到彼此国家表演剧目,还可以培养戏剧交流的种子队员。

促进旅游文学创作。旅游是人类相互交流的重要形式,旅游文学具有独特的魅力。中国是世界最大的游客输出国。印度因其佛教文化、灿烂的古代文明以及宝莱坞电影,对中国游客颇具吸引力。中国的古代文明及当代建设成就同样吸引着大量印度游客。两国人民需要加深对彼此的了解,旅游是极佳的途径。

猜你喜欢
中印泰戈尔印度
如果可以去印度
[印度]泰戈尔《飞鸟集》
2019年中印贸易突破6300亿元
流着泪写作的泰戈尔
如此理解
中印商品贸易结构的互补性实证研究
最高警察
印度数字
印度地毯
太多的复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