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移动微学习平台建设的理论研究

2019-09-10 15:28李晓晨
学习与科普 2019年14期
关键词:平台建设互联网+互联网

李晓晨

摘 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教育领域,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课堂,也拓展了原本可控性差的课程学习,衍生了新的学习模式,有效提高了学习这一行为的移动性、灵活性,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本文从“互联网+”、微学习、移动微学习等理论概念入手,分析移动微学习平台建设的优势,探讨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移动微学习平台建设的意义。

关键词:“互联网+”;中职计算机专业;移动为学习平台;平台建设

引言:中职学校招收的学生大部分来自中考失利的学生,还有一部分生源来自基础教育水平普遍较低的农村,学生的基础知识储备水平普遍较弱,对抽象的、逻辑性较强的计算机专业课程学习热情不髙,课堂学习质量和效率低下,很多知识靠死记硬背通过考试。但是对专业课程不感兴趣不代表学生不喜欢手机、笔记本、计算机,不代表学生对于影视后期制作、PS等浅显的微型计算机操作不感兴趣,因此,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师可以通过这些微型计算机操作来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碎片化移动式理论渗透持续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对专业理论的掌握质量。

1.“互联网+”移动微学习平台建设的相关概念

1.1 “互联网+”教育

“互联网+”是現代社会生产、生活产业转型升级的热词,也是十分热门的组合词,“互联网+教育”代表着互联网技术与传统教育教学的组合,代表着教育领域的变革。在“互联网+教育”出现前,好学校、好师资意味着学生的好成绩,家长为了好学校的一席之地挤破头,似乎进入了职业院校就意味着没有机会学习更高端、专业的知识和技术;“互联网+教育”的出现推动了教育平等的实现,学生可以借助互联网、登录终端选择学校、专业、教师进行学习,不必被地域、时间所约束,可以进行终身学习。可以说,“互联网+教育”的出现使传统教育领域重新焕发了生机和活力。

1.2 移动微学习

微学习是在“互联网+教育”前提下出现了新型学习模式,包含较短的学习时间、较少的知识点、不受时间地点对象等数个优势,更契合互联网时代人们的生活。互联网技术的出现催生了人们对碎片化时间的利用,相较于传统45min的课程长度,10min以内的学习内容更符合现代人们的学习需求,更能够被学习者所接受。从基础工具、实现方式上来看,微学习属于数字化学习的一种,建立在计算机、互联网的普及,实现于网络教育平台的建设和完善。移动微学习是较微学习更进一步的学习方式,手机等移动终端的出现帮助微学习进一步突破地点的限制,使学习者在移动过程中也可以进行学习,乘车、走路、跑步、做家务都可以进行移动微学习,可以说,移动终端与教育平台的连接,进一步扩大了微学习的覆盖范围。

1.3 移动微学习平台建设

目前市场上在线教育平台所应用的系统并不适合中职学校使用,成本过高是一方面,在线教育学校的平台往往有产权、版权类的限制,另一方面是适用性,在线教育学校建设的平台往往服务于公考、资格证考试、自考等方向的学生,与中职学校教育教学有一定的差距,中职学校需要建设服务于本校学生的移动微学习平台。目前,我们研究的目标是建设一个基于微信公众号进行教学、考核评价的移动微学习平台,使中职学生在课前、课后、课余时间能够在微信公众号内进行预习、学习、回顾、复习、自评等操作,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提高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打造主动学习的习惯。以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Premiere Pro CS6 标准教程》为例,微信公众号需要对接百度网盘来提供微课视频,连接问卷星平台来为学生提供考核评价,洽接班主任、任课教师进行答疑,使其成为适合中职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能够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中职计算机专业建设移动微学习平台的优势

建设一个功能强大、资源丰富的移动微学习平台能够发挥多方面的作用:首先是与学生的生活更贴近,微信公众号是微信平台提供了信息传播渠道,与学生 们常用的微信是一体的,学生不需要再下载专门的APP就能够使用微学习平台,不需要占据更多的内存,更加方便;其次是信息传递更加便利,微信公众号能够实现信息、文章的及时推送和实时更新,等于是将学习相关的信息送到学生面前,不需要学生主动打开学习APP就能够提醒学生进行学习,信息传递速度大幅度提升;然后是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有效性,学生自己在网络上寻找的微课视频与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的贴合度有限,由教师选取、汇总的微课程更契合学生的学习进度、学习内容,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微信公众号形式的移动微学习平台本身就结合了微信的高分享性,便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习素材分享,便于扩大学习资料的传播和应用;相较于单独建立一个教育教学平台,微信公众号的搭建成本更低,利用率更高,被学生、教师的接受程度更高,出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情况的几率更小;相较于课堂比较约束的师生关系,隔着网络、手机的师生之间地位趋于平等,在移动微学习平台中,承担教育重任的是微课视频,学生可以一遍遍反复观看直到掌握所有的知识点,实在不懂的地方再通过微信请教教师,教师的角色转为引导者,给学生的压力会更小。

3.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移动微学习平台的建设原则

3.1 模块化原则

移动微学习平台的内容建设原则之一是模块化,即将相关的、连贯的专业课程知识点划做一个学习模块,不受教材章节的约束,使学生能够进行系统的学习,保证学习的完整性。例如: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中,可以将原本的内存、设备、处理机、文件四个管理部分合并成为操作系统功能模块进行教学。

3.2 独立性原则

在移动微学习平台建设过程中,要遵循独立性原则。独立性是指将模块与模块之间、微课视频与视频之间建设成为相对独立的,从视频的标题上突出视频内容的重点,学生学习一个模块的内容不需要从头开始学习,只需要从自己有疑问、不明白的地方开始学习,注重对重难点的突破,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和针对性。

3.3 连贯性原则

虽然移动微学习平台中的各个教学视频要注意独立性,使学生能够从最需要的部分进行学习,提高计算机专业课程学习的有效性。但同样,一个模块中的计算机专业知识的排布需要具有一定的连贯性,使学生可以在根据知识内容所在部分顺利寻找到教学视频,提高学生进行移动微学习的效率,不使学生将实践都花费在寻找视频上。例如:计算机的内存连续存储方式分为4个部分,单一连续、固定分区、动态分区、可重定位分区是连续存储方式的4个部分,不建议放在一个视频中进行教学,但在视频标题、分布上进行说明,比如“计算机内存连续存储之一连续单一分配”。

结束语:移动微学习是“互联网+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是必然的发展趋势,能够有效填补传统教育教学中的缺陷和不足。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中应用移动微学习,建立移动微学习平台,是学校发展的必要要求,这个平台利用起来能够有效辅助学生的培养,培养出更加全面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吴胜玥. 基于微信的移动微学习平台的建设与运营[D].河北师范大学,2018.

[2]唐志航,李俊,周玉英. 互联网+背景下移动微学习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 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8(09):119-121.

[3]吴军其,王勋倩.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移动微学习活动设计[J]. 现代教育技术,2016,26(01):53-59.

[4]乔静,屈志强. 面向计算机专业课程的移动微学习系统研究[J]. 计算机教育,2014(14):60-63.

基金项目:

本文属于课题研究论文,2018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互联网+”背景下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移动微学习平台建设与实践研究——以博白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为例》,立项编号:GXZZJG2018B149

猜你喜欢
平台建设互联网+互联网
运用QQ群开展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研究
高职院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绩效提高途径探析
“互联网+”思维在应用型高校课堂管理的思考与探索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