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惟敏 唐鸿骏 李匡
摘要:在延安这片饱含斗志和自强精神的黄土地上,一面是新区拔地而起的高楼带来的新气象和时代感,一面是蜿蜒绵延的黄土地带来的厚重感和使命感,如何在其中找到一个平衡点,既不辜负延安光辉历史的期盼,又能与自然环境相融合,同时彰显地域文化特色,体现开放亲民的时代精神,是我们思考的起点。我们从生态修复入手,注重文化性、地域性和时代性,通过环境景观的提升、建筑体量的消隐、地域文化元素的表达、现代材料及工艺的运用,创造出兼具地域特色和时代精神的亲和建筑。
关键词:亲和建筑 地域特色 时代精神
延安学习书院位于延安市新区西北一块地势较高、被称作观景台的山峁之上,用地面积约1.17公顷,建筑面积约6400平方米。
从2012年开始,在“中疏外扩,上山建城”的城市发展战略指导下,延安新区削山填沟,大量的黄土高原蜕变为城市建设用地,有效地解决了城市发展空间的问题,但生态环境受到了较大破坏。新一届延安市委市政府按照中央绿色生态发展战略的要求,对新区建设中保留的山体进行生态修复,作为城市山体公园,并在山顶建设学习书院作为学习、宣传和展示新理念新思想的平台,传承代表初心的延安精神,同时也作为市民活动和交流的场所,服务广大人民群众。
一、设计理念
1. 生态修复
学习书院原用地为一处小山峁,山体顶部被人为削平,山坡上黄土裸露、缺少植被覆盖,在强降雨等恶劣外部动因下常常会发生水土流失,甚至山体坍塌等地质灾害,因此将修复山体生态环境和自然风貌作为设计的切入点。在对场地地质及降水情况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专门设计了雨水调蓄系统,汇集建筑屋顶、铺装等硬质界面的降水,经多次净化后作二次利用,避免了水土流失与黄土局部湿陷。同时,对周边山体土壤进行改良,采用原生及适应性强的植物,营造出局部生态自循环系统,打造山体公园,同时综合考虑解决停车、游览路线等功能需求,为延安市民提供一个休憩、交流及公共活动的城市客厅。
2. 文化传承
建筑布局采用延安传统建筑常用的半下沉式处理,以适应当地夏季日照强烈,冬季北风凛冽的气候。外墙面的装饰混凝土挂板,模拟了延安独特的夯土墙的色调、肌理和质感。屋面采用当地青石板,整体风格朴实厚重,又不失细节的丰富性。以延安传统的土黄色及灰色混凝土板墙面和黛色青石屋面为色彩基调,苍灰石材铺地,辅以褐色格栅,营造出厚重素雅、谦逊宜人的研学交流之所。
3. 建筑布局
学习书院建筑布局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儒家学说的核心“礼乐相成”。主入口空间采用了中轴对称手法,结合台阶、入口大门、两侧的植物种植,形成了迎宾主轴线和富有纵深的空间序列,营造仪式感。入口门廊上部采用由斗拱演变而成的装饰构件,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利用庭院、天井等创造出虚实相间、灵活多变的空间层次。建筑东西两侧的下沉庭院幽竹掩映、佳木葱茏,意在营造自然、朴素典雅的人文场所。
4. 场所精神
学习书院着力体现空间的秩序感,强化空间刚性和张力,以质朴的材质和色彩,烘托出端庄大气的整体氛围。同时利用室内层高和用色,体现红色精神,用情境化、沉浸化、活态化的场景来体现历史氛围的相融感。
5. 空间形态
强调建筑与环境的融合,通过建筑的坡屋面对生硬的山顶形态进行修补,从视觉上形成完整的山体地貌。同时,消隐建筑体量,使书院最大限度地与自然环境相融合。建筑首层一半覆于土中,下沉处理降低建筑整体高度,创造出亲切宜人的尺度感。从城市道路远望,建筑几乎隐匿于绿意盎然之中;在近处观看,建筑体量如山峦起伏,错落有致,与周边山体环境融为一体。
6. 公共空间
书院内的图书馆面向市民开放,结合建筑坡屋顶设置的台阶状休闲空间,建筑平屋顶及周边的场地经过景观处理后,成为市民远眺新区的观景平台。庭院、平台、广场等趣味盎然的景观空间构成了供市民交流休憩的公共空间。
二、主要功能
学习书院主要由展览馆、图书馆和汇报厅三大部分组成。
入口为两层通高的大廳,大厅的正上方是一组以中国梦为主题的浮雕,下方是“依靠学习 走向未来”的题字。
书院内有两个展厅:地下一层展厅主要展示的是党的治国理论,共有六个板块,以中国梦为主线。地上一层展厅主要以“正圆中国梦”为主题,展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所取得的一系列成就。
东西两侧为延安书局,藏书三万余册。东侧阅览室面积800多平方米,以时政党建、文学艺术、红色文化等分类的书籍为主。西侧阅览室面积300多平方米,以少儿类、传统文学及生活化的书籍为主。
书院内有两个报告厅,一号报告厅可容纳150人,二号报告厅可容纳240人,主要是以学习、分享、交流为主。
三、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
建筑外墙面主要采用装饰混凝土挂板和玻璃幕墙,屋面采用当地青石板,整体风格朴实厚重、清雅谦逊、不奢华。装饰混凝土挂板模拟延安独特的夯土墙的色调和肌理,表面的凹凸变化营造富有质感的墙面效果,使建筑形态既有厚重感又不失细节的丰富性,彰显了延安地域文化特征。实墙面和玻璃幕墙穿插交融,展现了书院建筑传统形态与现代功能的融合。
景观设计秉承开放包容、朴实厚重的理念,注重景观的文化性、地域性及时代性。建筑半围合形成入口庭院空间,核心的静水面增加了空间的灵动性,与建筑虚实呼应,烘托出宁静高雅的环境氛围。东西两侧的下沉庭院作为建筑功能的延伸与发展,通过汀步、碎石、竹子等元素布置,营造出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景观氛围。
结语
延安学习书院位于山顶,俯视整个新区,却刻意规避以高大或恢宏的建筑体量去占领制高点,而是以半下沉的消隐手法,通过起伏的屋面、通透的院落,使建筑与环境融为一体。通过地域文化元素的表达,用现代的设计语言创造出具有地域特色和人文气息的建筑空间。以谦逊的设计态度、宜人的空间尺度,营造出历史氛围下的亲和建筑,为游客和市民提供学习、交流,休闲、观景的绝佳场所,用自信自强的场所感染力和温润宜人的空间亲和力,把学习从单纯的求知变为一种自然而然的生活方式。润物无声、大道至简,让书院文化穿越历史的滚滚尘埃,在新时代破茧重生,焕发出熠熠生辉的文化魅力和磅礴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