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新生代设计师的社会创新及改良

2019-09-10 07:22:44易欣
中国艺术 2019年1期

摘要:不可否认的是,日本设计在现代化发展道路上走在前列。地区交流的频繁,使中日创意设计打上各种力量相互作用的印记。我们可以从日本青年一代设计师的作品中一窥近年日本设计的部分新动向,以促进反思,并反哺国内设计。2018年,笔者于深圳设计周期间采访了两位日本青年设计师,从太刀川英辅的“设计进化论”以及岛津冬树的“再生设计”,可以清晰地看到当下的部分日本设计师在利用设计进行社会创新及改良,并针对环境友好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在活化设计的同时,又可废物利用,并产生良好的社会影响,可谓一举两得。

关键词:太刀川英辅 岛津冬树 日本设计 墨庭 Nosigner Carton

现代工业文明发展初期的环境污染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1879年,足尾矿山矿毒事件震惊日本。1968年,《熊本日日》《朝日新闻》分别对公害事件“水俣病”进行了集中报道。1971年,环境厅成立。自1973年石油危机爆发以来,日本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入低速增长时期。能源危机给日本这个自古以来物资并不充裕的国家,带来了更多的不安全感。日本作为发达国家,早已实现将污染严重的产业移出本土,故日本设计中常见“环境友好”“袖珍化”“节能”“生态”等关键词,在这方面的探索也比中国更前沿,这方面的经验值得中国借鉴和反思。

太刀川英辅的设计进化论

太刀川英辅作为设计师活跃于建筑、平面、产品等领域,获得日本优良设计奖金奖、亚洲设计奖大奖、Pentawards白金奖、SDA最佳奖、DSA空间设计优秀奖等主要设计奖50余项,并担任过诸多国际设计奖的评委,如“中国设计智造大奖”、WAF等。2011年日本大地震40小时后发起“OLIVE争活日本”项目,掀起了震后的防灾设计运动热潮;2015年参与《东京防灾》手册设计,750万本《东京防灾》短期内被秒杀,促使官方开放线上版下载。现在,太刀川英辅依然通过促进社会变革的设计策略,在下一代能源、地域活化、代际继承、传统产业、科学交流等领域,继续与各种企业及组织合作。

Nosigner是太刀川英辅创立的设计事务所。设计对于Nosigner而言意味着“发现产生良好关系的造型”,其创立的宗旨为“加速未来社会变化活动体”,试图在图像中表现看不见的深层内容。为了追求此目的,设计师在追求产生美丽造型的同时,更应该思考通过眼睛看不见的新型关系去“发现人”。這是一种将变化的可能性付诸现实,在各个领域中以求超越专业的藩篱,达成目标的综合性设计战略。Nosigner持有两种理念:一为制造改变社会的形态,将设计应用于新兴领域,最大化设计的可能性,加速从共创到实现希望的社会变革;二为解决从创意到系统的系列问题,将设计的系统组织推广到各种领域,促使更多有创意的、能增加社会希望的人投身到这一领域。

庆应义塾大学是日本私立学校的双雄之一,由教育家、思想家福泽谕吉于1858年创办,太刀川英辅毕业于该校建筑学专业。日元最高币值一万元纸币上即为福泽谕吉的形象,他所提出的“劝学篇”“欧化”“天不造人上人,也不造人下人”等思想为近现代日本的发展奠定了不言而喻的思想基础。在庆应义塾大学这样一个顶级高校中成长起来的太刀川英辅身上,其本身的知识结构也相当多元,既有理工科的严谨理性,又有深厚的历史和人文层面的累积。太刀川英辅作为建筑学出身的设计师,往往倾向于利用最新科技表现自己及团队的设计理念,并借此以求对社会进行改良,在造型上追求对自然的尊重和还原,对功能的把控则颇为理性及克制。

趣味性与参与性是日本传媒的一大特色。“1965年藤子不二雄的《妖怪Q太郎》是第一部幽默作品,这部作品开启了随后出现的幽默漫画热的先河。”“随着在电影电视之后出现的作为视觉文化的漫画读者的增多,在昭和四十年代的青年人中有读书习惯的人迅速减少,正在成长的普遍疏忽了读书和思考的影响一代已成为一大社会问题。”图像及影像等视觉传播方式的普及,造就了文字影响力的逐渐弱化,大众偏爱直观、简易的刺激,而对严肃文学及思考的逐渐淡漠,似乎正成为当下这个时代的一个通病。在这一问题的应对上,Nosigner团队联合东京都政府以及日本电通集团,针对日本“3·11大地震”后的救援问题,在互联网平台发起了民众自救以及互助的信息共享运动。最后,他们将这些信息收录成册,以《东京防灾》手册的形式进行传播,打破了商业组织与政府机构合作进行公益事业的藩篱。通过趣味性设计,诸如使用醒目的黄色与黑色的搭配作为主色调,注重页面排版阅读的舒适度及趣味性设计,尤其在页码的设计上,使用了吉祥物随翻页产生动画效果的巧思,让这种平时无人问津的公益性书籍也获得了大量的好评与认可。这样的设计方案针对当今时代的技术特点及问题,找到了改良社会的途径,可谓是集思广益之佳作。

自铃木大拙20世纪初期向西方宣传日本禅文化,至今已有一百多年。“20世纪西方文化受禅影响最典型的例子莫过美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禅佛教热’。这场运动的发端是美国反文化运动中的‘垮掉派’的作家和诗人,他们对禅的追捧影响了这一时期美国的青年文化。”禅作为日本在国际上最具标志性的思想之一,如何通过设计作品表现这种既传统又耐人寻味的哲学观念,是太刀川英辅及其团队需要思考的问题。

2018深圳设计周上,太刀川英辅的作品《墨庭》可谓将日本枯山水的审美趣味与现代简约主义结合得恰到好处。“禅”味的现代改良,成为日本设计师赖以存身立世的符号之一。据Nosigner团队成员介绍,《墨庭》使用了目前科技上可实现的“最黑”的一种材料,具体是哪种材料目前还在保密阶段。通过最新科技成果与传统造型的结合,并对形制进行重构的设计,重新阐释了“禅”在当下的语境,这正是太刀川英辅设计团队的创新之所在。“社会的变迁势必要使一些东西消失,又使一些东西出现,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惯性。”尽管所有经历了工业化浪潮的国家的传统手工艺及传统文化都遭受了史无前例的冲击与洗礼,绝迹的不在少数,但大浪淘沙,历史的精粹依然值得我们去守卫,因为文化的多样性不可多得。日本新生代设计师太刀川英辅,以他的《墨庭》这一作品,站在现代的立场上,也向传统和历史表达了敬畏和尊重。

论及设计师如何对待传统元素,尤其是日本传统文化的影响之时,太刀川英辅一再强调历史因素及自然因素对自己创作的影响,并以17世纪营建的日本经典园林建筑桂离宫为例,此园林凸显了典型的古老东方的风雅与浪漫,至今仍影响着当下的建筑师。而太刀川英辅将勒·柯布西耶列为对自己影响最大的建筑师。他认为,柯布西耶建筑五要素中,底层架空、横向长窗、自由立面等诸多现代建筑设计的元素竟然可以巧妙地与日本古典园林建筑的特点相契合。这可能是一种历史的巧合。无论如何,作为设计师而言,必然需要先尊重及了解自己本国的文化,才能在未来具体的创作中游刃有余。

踏遍世界寻找本我的岛津冬树

岛津冬树创立个人品牌之前曾为日本最大的广告公司电通集团的设计总监。“大正时期(1912年至1926年),仅凭广告代理业务,电通就已夺得业界的第一把交椅。”电通公司2000年即登上利润额最高广告公司排行榜之首,通过积极吸纳大批设计人才,培养了若干代优秀的设计师。离开电通公司后,岛津冬树创立了个人独立品牌Carton,这一品牌也是他个人用心之作的初步集成。

Carton这一品牌利用在世界各地收集的瓦楞箱既有的纹饰、造型、色彩及瓦楞纸本身的肌理,来对这种已经废弃并丧失原有语境功能的材料进行再创作及再定义。岛津冬树对瓦楞包装纸经过卫生处理后,选取富有设计感的部位进行切割,并将其加固制作成颜色形态各异的钱包。近几年,岛津冬树在各个城市向市民展示并推广这种环保钱包的制作方法,也让民众参与到这一制作过程中。在瓦楞纸本身就具备一定故事性的前提之下,最终制作出了比批量生产的钱包更富有人情味的作品,为每一个钱包制定独一无二的“名片”。这一品牌也因其独特的创意获得了大量青年的喜爱。岛津冬树自己就在使用瓦楞纸钱包,使用了一两年后尚未有破损。岛津冬树创立这一品牌并不以赢取商业利润为唯一目标,他更希望通过这种制作的方式去影响其他人,改变大众的观念。在笔者看来,这一品牌的创立或为设计师艺术追求及个性品位的隐居之所。

岛津冬树深受日本波普设计先锋横尾忠则的影响。横尾忠则在想象力及创造力上的高度成就影响了日本后来的整个平面设计界,他的设计视觉冲击力强,色彩绚丽,趣味浓厚,并信手拈来各种传统及现代元素,画面富有极强的创造性及可视性,将日本传统民俗文化与来自欧美的波普艺术融为一体。

从岛津冬树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提取到他的风格关键词,并看到他对云朵、飞机的热爱。喜欢表现云的画家有很多,英国印象派画家阿尔弗雷德·西斯莱的风景画里常现云朵,英国航空画家罗伯特·泰勒的作品尤以表现飞机的造型美感及运动感为特色。同一主题,不同的艺术家的表现形式各异,但自由和飘浮感是云这种形态所固有的特色。岛津正是因为出于对飘浮感的喜爱,围绕这两个元素创作了大量的插画作品。“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岛津在采访中也谈及这一古今中西皆通行的哲理,可谓真理跨越了种族与国界。设计师也并非天生而就,同样需要点滴的积累与练习。

在岛津冬树的插画作品中,可以看到河流中的水变成跃动的音符。富士山与小勺的组合产生了错位,山顶的残雪变为即将入口的食物,给观者以无限又富有趣味的想象空间;粉刷匠走上了天空,对空间的错位设计,产生了新的戏剧及幽默效果……从这些富有童趣及幽默感的插画作品中,可以看到岛津冬树对“平日”素材的重视以及高度敏感,一草一木均可为他的创作提供灵感,这些作品均为他个人的平日累积,非专为商业设计,作品富有幽默感及精微之妙,从这一角度也可凸显岛津冬树的部分人生哲学。艺术就是一种对世界的探索,这种探索永不停歇,同时也是对空洞日常的一种抵抗,人类发明了诸多与虚无对抗的武器,个人的艺术创作即为其一。从某种角度而言,艺术创作离不开创作者的生活环境,具体的器物、人在日常生活中往往被大众所熟视无睹,而艺术家则能发现日常之物的奥妙之所在,正如“出自工匠之手的作品具有怎样的性质呢?很明显,每一个都是以实用为宗旨而制作的。为了实用而制作,而不是为了欣赏或把玩去制作,在这里可以看出实用的工艺品和鉴赏用的美术品之性质大相径庭”。岛津冬树的这种理念巧妙地契合了日本民艺运动思想家柳宗悦的“实用之美”。

社会创新中设计的社会责任

中国现在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之中。2016年,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比率为57.4%,低于发达国家80%和同等发展中国家65%的水平。当下中国现存的一些发展问题,其他国家也曾经经历过。而我们现在面临的困境和机遇则又与历史上的全然不同,国外的工业发展与商业社会模式逐步定型,而中国当下正面临工业化、信息革命、人工智能等科技巨变的挑战同时进行且相互叠加,城市化进程中的变化也较国外显得更为剧烈,在全球性联结日趋紧密的当下,现在的许多问题也显得异常突出。“从历史方面观察,一民族文化之发达,一定是以固有文化为基础,吸收他民族的文化,造成新的时代,如此生生不已的。”一国文化绝不是孤立、自足的存在,设计亦如此,文化的交流与更新也是呈波浪式递进发展的。参考成熟工业国家的商业设計是一个可行的选择,毋宁说,日本作为我们的参照系,极有必要对其进行客观的审视,中日设计交流与互动日趋频繁,为我们创造了契机。中国设计不可能一日剧变,太刀川英辅与岛津冬树的各种尝试,对当下的我们而言可供参考。前文所涉2018年的两位青年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力争还原他山之石的面目,以求供业界略窥一斑。

(易欣/四川美术学院)

注释:

[1][日]山本文雄编著.日本大众传媒史[M].诸葛蔚东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305.

[2]王欣,李利安.铃木大拙对西方禅佛教发展的影响[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5).

[3][日]盐野米松.留住手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6.

[4][日]山本武利.广告的社会史[M].赵新利,陆丽君编译.北京大学出版,2013:231—240.

[5]易欣.崛起的日本设计界女性:2016JAGDA新人上西祐理[J].艺术与设计,2016(4):58—65.

[6][日]柳宗悦.日本手工艺[M].张鲁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201.

[7]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6[J].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6(1—3).

[8]林风眠.林风眠艺术随笔[M].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