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名丰
摘 要:在传统教学方式下,学生的认知能力与质疑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发展,学生不能主动提出疑问,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下。在学习初中语文时,以质疑的态度去学习可以更深入透彻的理解文章的中心理念,本文主要分析培养初中学生在学习语文时的质疑能力的措施。
关键词:初中语文;改变教学;质疑能力
现如今学生对于知识的需求在不断发展,传统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培养学生以质疑的眼光去学习语文就是传统语文教学的一场改革。经过这样一场改革那么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关系就会产生变化,学生不再是以老师之言来学习,更多的是学生的自我思考与自我学习。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的求知欲与积极性都欠缺,但在新型模式下可以更突出學生的主体地位与探求知识的欲望。
一、改善师生关系,敢于求知敢于质疑
老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也需要老师的引导,不能只是仅靠学生自身,两者并行才能实现最好的效果。大多数学生认为课堂提出自我疑问是一件羞于开口的事情,这就需要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勇敢的展示自己提出质疑。据理力争不是学生与老师之间唯一的交流方式,要跳出局限圈来看待问题,剖析学生的心理消除学生内心的顾虑,给予学生鼓励。
比如老师在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最后一课时,可以在讲课前让学生进行自主讨论,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然后老师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即角色扮演,让学生通过去“亲身体会”人物的经历,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精神,最终老师再以学生的感悟进行讲解处理。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但可以促进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思想交流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还让学生可以更好的参与到课堂教学并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二、教师做好引导作用,帮助学生有效质疑
在人们的固化思维当中,教师是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更是占据着主导地位的角色,正是由于这样的老旧思维,导致大部分学生的思维与潜力被束缚。针对这样的现象,教师需要主动的去改变学生和老师的角色关系,与此同时也是在改变当前的教育方式,让学生作为主导角色去主动学习。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尝试“放手”,在课堂上仅仅作为引导者,让学生带着质疑去学习,教师可以故意将答案说错,让学生去抓老师的错误,让学生去探究正确的答案,以此来锻炼学生思维能力与自信心。
比如教师在讲授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出师表时,可以将文中容易与现代词语意思相混淆的词语故意弄错,如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与现代中文“卑鄙”意思进行混乱,然后问学生我是否能将《出师表》中“卑鄙”这个词翻译成品性差,让学生自行理解纠正,学生会查阅字典或者其他方式来质疑老师,并从中学到此文言文中的“卑鄙”是学识浅陋的意思。这样当学生自我学习理解文章意思时,能有意识的发现有的词是陷阱需要我们查资料才能了解,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质疑能力,还帮助学生巩固了知识点。通过教师在教学中故意“挖陷阱”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自身学习能力与质疑能力,也促进了师生关系的交流。
三、创造问题情境,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主动创造一个问题情境,能更大程度的启迪学生思维,帮助学生养成质疑能力。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是必然的事情,但是由于固化思维学生的潜能被限制了,一旦老师没有做好引导工作,学生的质疑意识可能就会被束缚且学习的主动性也会被磨灭。所以教师在教导过程中要正确且积极的引导学生学会用质疑意识看待问题,进一步让学生意识到质疑的重要性。
比如教师在讲授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课文竹影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体会文章中哥哥与弟弟一起用木炭进行作画,但要求学生发挥联想力在画中添加其他色彩,并将木炭画与所体现的艺术意义与中国水墨画中的“意与符”相联系,在阅读与学习过程中提出疑问并自我解答,以此深刻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意义与思想,鼓励学生发展质疑思维。
四、教授质疑方法,鼓励学生善于质疑
质疑就是对真理的更深入的探索,当学生开始质疑时可以发现更多奥秘,并且解决问题的思维与能力都会大幅度提升。老师帮助学生发展质疑能力其实就是授人以渔。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问题深入思考,逐步修改学生的固化思维。
比如老师在讲授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我的叔叔于勒课文时,可以针对文章中菲利普夫妇躲避于勒的情节进行假设性,抛给学生问题,让学生自行发挥想象力,当衣着光鲜华丽的菲利普夫妇在遇到贫困的于勒时,他们的内心会有怎么样的想法?他们的表情会有怎么样的变化?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鼓励与适当的提示,帮助学生学习文章的主旨。设问可以充分启发学生的想象力与拓展能力,与此同时还可以给予学生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关于金钱关系的现实现象有一定的了解。其实换一个角度看待这样的教导方法,学生在老师的触发性提问下,不仅可以更好的把握课文的中心思想与教导意义,还可以让学生在质疑思维下对人物形象刻画的更深入。
五、结语
“疑”源于思,它是学习的开端,思维的引线,进步的向导。而“质疑”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学生积极思维的过程。所以质疑能力需要学生不断的观察与思考才能养成,一旦养成学生的思维就会被更大程度的开发,创造能力也会无可估量。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与启迪下,学生的潜力才能够更好的被激发出来。跳出正常的思维圈去看待问题,才能以更高远且全面的眼光看待与思考问题。
参考文献
[1]方子玉.初中生阅读教学课堂质疑能力之重塑[D].湖南师范大学,2017.
[2]李燕.唤醒学生天性培养质疑能力——试论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6.
[3]赵锐.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J].科技创新导报,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