撷取什么给孩子

2019-09-10 07:25沈国梅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19年10期
关键词:文学作品儿童文学宝贝

沈国梅

有研究者将儿童文学分为韵语儿童文学、幻想儿童文学、写实儿童文学、纪实儿童文学、科学文艺、动物文学、图画书。[1]一个文学作品常常包含认知、情感、娱乐、审美等多重价值。面对这些“丰富”和“多样”的价值,我们该如何选择,我们应该撷取什么给孩子?这是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困惑。结合实践经验与理论思考,本文将阐述教师在文学作品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策略。

一、幼儿园文学作品教学中常见的问题

1.重语言的学习,轻审美的体验。

实践中教师常常只注重文学作品中儿歌、诗歌、故事的学习,忽视作品的意境美,忽视作品中蕴含的审美价值和情感价值。以诗歌《小雪花》为例,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常常只是将活动目标定位于帮助幼儿学习诗歌、朗诵诗歌,而忽视引导幼儿感受雪花飞舞的美,忽略引导幼儿体验“我”在雪中欢唱、舞蹈尽情嬉戏的快乐心情。

著名作家、儿童文学理论家刘绪源先生提出儿童文学是“供儿童审美的文学”。他认为:“文学的作用,首先是审美作用,只有经历了审美的过程,只有在审美过程中获得了内心的悸动和愉悦,这种心理变化才有可能转化为其他,比如转化为一种类似于教育的作用。只有以审美作用为中介,文学的教育作用与认识作用才能实现。”忽视文学作品审美、忽视文本内涵的挖掘,有悖于文学作品创作意图,因此,笔者认为文学作品教学中教师应先从情感体验、审美体验的角度进行引导,然后再是语言学习、思维发展。

2.重道德说教,轻语言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但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常常将文学作品作为道德说教的工具,忽视引导幼儿感受文学语言的优美和丰富。

以儿歌《椅子上的小钉子》为例,儿歌朗朗上口,充满韵律美,故事中小猪发现椅子上有钉子,把椅子换给了小兔。小兔发现椅子上的钉子后,便把椅子修好。一位教师在执教时,通过情景表演、故事讲述、引导发现等教学策略,引导幼儿对比小兔小猪的行为,从而培养幼儿关心爱护同伴、不把困难留给别人、想办法解决困难等一系列道德品质,但却忽视了儿歌本身的语言美,忽略了这样一首朗朗上口的儿歌对孩子语言发展的价值。

儿童文学作品是语言的艺术,带有口头语言的特点,又不同于口头语言,它是艺术语言的集合体,对幼儿语言的发展有示范的意义。文学作品能够让幼儿感受到语言的韵律美,丰富幼儿的词汇,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重要输入方式。

3.重文本的学习,轻思维的发展。

很多时候,教师注重文本的学习,将学会文本作为目标,忽视了在欣赏、理解文学作品过程中发展幼儿想象、推理、分析、判断等能力。如故事《小鹿历险记》中小鹿遇到大灰狼后,向小壁虎、黄鼠狼、花狐狸、小青蛙等小动物求助,小鹿尝试后发现它们的方法都不适合自己,最后小鹿明白了要利用自己的身体特征躲避危险。有教师选择直接讲述故事,然后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故事。但如果出示几种动物的主要特征,然后让幼儿猜测是什么动物?再根据动物本领来猜测它教给小鹿的逃生方法,将目标定位在“能根据画面大胆想象,推测故事情节”,则对幼儿的发展更有价值。

二、幼儿园文学作品教学的建议

1.认真品读,梳理作品的价值点。

好的文学作品中蕴含了教育价值,如文学的、美学的、教育的等。教师在选择文学作品时,首先要认真阅读,反复揣摩,然后逐一梳理出其中蕴含的教育价值点。

以《小鹿历险记》为例,这个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对话生动、重复,富有动作性;故事中几种动物特别的自我保护方式又能激发幼儿探索动物奥秘的兴趣。多次研读后,教师梳理出的教育价值如下:①鼓励幼儿猜测、想象故事情节,提高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②帮助幼儿了解动物自我保护的方法,萌发探索动物奥秘的愿望。小壁虎断尾保护自己,黄鼠狼放臭屁保护自己,花狐狸装死保护自己,小青蛙用保护色保护自己,动物世界真神奇,还有哪些动物有自我保护的本领呢?③理解故事内容,尝试角色对话,并表演故事,提高表达、表现、表演等能力。

2.追随幼儿,确定适宜的教学目标与内容。

充分解读、分析文本,梳理其中的教育价值后,教师还需要思考应该选择哪些内容与幼儿共同探讨,即确定适宜的教学目标与内容。教师不能根据个人的喜好选取教学内容,应更多地去关注幼儿的兴趣与需要。要对照各年龄段幼儿的发展目标和班级孩子的兴趣需要,寻找与文学作品相契合的价值点。必要时还可对作品进行处理,剪切无关细节,放大核心价值,使之更符合幼儿当前的发展需要。

如民间故事《老鼠嫁女》中老鼠夫妇想要将女儿嫁给最厉害的人,世界上谁最厉害呢?太阳?云?风?墙?老鼠?老鼠夫妇觉得老鼠怕猫,就决定嫁给猫。结果猫一见她,就把她吞到肚里,美其名曰保护她。这个故事呈现了自然界万物相生相克的规律,也说明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强项,也都有自己的弱项。对于这样一个故事,教师该如何选择教学的侧重点,确定教学的目标呢?上海特级教师应彩云发现现在的孩子,有的不把同伴放在眼里,表现得自信满满,让孩子说同伴的短处比说长处容易得多;有的盲目跟从没有自我,表现得自信不足,常常会羞怯地说“我不行”。据此,应彩云老师最终将教学目标确定为:让孩子自信自己长处的同时,也欣赏别人的长处。这样不仅让孩子感受了中国的民俗民风,还为孩子养成“尊重别人、悦纳自己”的良好品格奠定了基础。

3.合理挖掘,引发幼儿的共鸣。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可根据幼儿的经验和兴趣,通过增加、删减环节,对文本进行适当的挖掘和拓展,以调动幼儿快乐的情绪,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文本的内涵,提升活动的质量。如在绘本《彩虹的尽头》中,我对“鸭妈妈的宝贝是鸭宝宝,她爱鸭宝宝胜过世界上任何东西”这一情节进行了拓展。我问孩子们:“你是谁的宝贝?”“你们想对妈妈说什么?”通过对话找到文学作品与中班孩子情感的共鸣点,让他们在角色扮演中感受爱、表达爱,体验妈妈的爱。

再如,绘本《我绝对绝对不吃番茄》的阅读活动中,教师拓展了罗拉不爱吃的食物的情节:“这里还有许多她不爱吃的食物,我们来帮帮查理哥哥吧!你们可以把这些食物想象成有趣的东西,也可以想象成最喜欢的人爱吃的东西。”引起了幼儿的共鸣。

4.有效互动,达成教学目标。

集体活动中的互动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教师的提问是师幼互动中最直接、最常见的一种形式。西方学者德加默认为“提问得好即教得好”。由此可见,提问是教师教学活动的核心。准确、恰当地提问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导幼儿积极思考。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孩子的发展水平与学习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提问。如《彩虹的尽头》活动中教师将核心目标定位在理解故事内容,知道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宝贝。根据教学目标,教师设计了“你们说说什么是宝贝?”“什么是松鼠的宝贝?”“这是獾和狐狸想找的宝贝吗?”“鸭妈妈的宝贝是什么?为什么?”“你是谁的宝贝?”等问题,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最后教师又通过“你的宝贝是什么?说说理由。”这一问题帮助幼儿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宝贝,凸显主题。

教师在提问时要注意追问,需要提供一连串具体、递进的提问,让幼儿的观察越来越聚焦,越来越细致,越来越深入,从而帮助幼儿深入理解绘本的内涵。如:《收集东收集西》活动中通过“奶奶喜欢收集什么?”“这些拖鞋和我们平时穿的拖鞋有什么不一样?”“像这样木头底的拖鞋叫什么,你们知道吗?”“奶奶收集木屐时是什么表情?”“你觉得收集木屐时奶奶的心情怎么样?”等一系列问题的探讨,让幼儿理解原来收集是一件很快乐、很美好的事情。

撷取什么给孩子?基于文本价值进行精准定位,不仅需要教师有良好的文学素养,更需要教师有较高的教育素养。

【参考文献】

[1]王确. 文学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文学作品儿童文学宝贝
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
刊首语
文学作品与电影文学作品间的对比分析
文学作品与数学
什么样的儿童文学作品才算优秀
儿童文学更需要成人关注
“神奇”宝贝
瞩望儿童文学高峰
快乐宝贝秀
快乐宝贝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