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解题中“信息获取”环节的能力训练

2019-09-10 20:43王静仁
高考·中 2019年1期
关键词:训练解题

王静仁

摘 要:“信息获取”是由从客观问题向大脑抽象思维输入信息的过程,然而在解题的过程中。许多学生会在解题“信息获取”的过程中出现两个障碍:一是“错看”,即是由注意力狭隘与思维定势而造成的信息错误录入;二是“漏看”,即是由思维跳跃而造成的信息遗漏。这样的问题看似很简单,但在成绩中等偏下的同学中普遍存在,甚至在学习能力强的同学中也会出现这样的“拍脑袋”错误。我们通过针对性的日常训练加以强化,改善问题,从而提升问题的解决能力。

关键词:解题;信息获取;训练

“问题理解”是一个复杂而抽象的思维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起到关键的作用。在高中生物学科的问题解决中,该过程可细分为“信息获取”、“理解分析”和“知识联系”这三个主要环节。“信息获取”是由从客观问题向大脑抽象思维输入信息的过程,是客观问题与抽象思维之间的信息桥梁。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往往在这看似简单的环节出现障碍,因此需要通过分解剖析在“信息获取”的实践过程中所出现的常见问题,对问题的根源进行挖掘,才能够达到提升能力,规避问题的目的。

“信息获取”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读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所获取的信息是分析理解问题以及筛选关联知识的依据,所以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要确保信息的完整和准确。然而在解题的过程中,许多学生会在解题中出现两个问题:一是“错看”,二是“漏看”。这恰恰是信息准确性和完整性两个方面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通过有效的训练才能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解决“错看”和“漏看”这两个问题。

1.“错看”的定义及解决的方法

“注意是一种聚焦于特定刺激或者特定位置的能力,在大多数情况下,注意的聚焦特性是与选择性注意相关联的。选择性注意就是让注意聚焦在一个位置、客体或者信息上”(认知心理学)。注意力是聚焦的,所以在焦点以外的部分,我们的认知是模糊的。当我们的注意选择性地聚焦在某一个信息并停留,而没有从分扫描完整的信息时,就会发生信息遗漏。

思维定势是指以先前的活动而造成的一种对活动的倾向性,能够让人针对事件做出快捷决断,是解决问题时简洁又节能的途径。所以在获取局部信息就匆忙决断的人,往往是在注意有限的情况下,选择更加便捷的判断方式,也就是思维定势。这个过程事实上大脑主动在部分获取信息的前提下,主观注入了一个经验中曾经存在虚假信息,于是造成了“错看”的现象,事实上这个“错看”并不是真的看见,而是因为思维定势而主观注入。所以我们理解题目中,思维定势是错看题目信息的重要原因。

1.1解决方案:“诱错式提问”训练

“诱错式提问”是针对易混淆、易被忽略的知识内容,进行有目的有准备地设置显性问题和隐性问题,形成反差,强化细致全面获取信息的思维习惯。“诱错式提问”以常见的显性问题为诱饵,吸引学生注意力,而在题目中修改部分条件作为隐性问题,从而问题引诱学生进入问题陷阱,在解题后,可进行问题点拨,指出隐性问题。

1.2案例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有以下课后习题“水稻高杆(D)对矮杆(d)为显性,抗病(R)对感病(r)为显性。纯合矮杆感病品种甲与纯合高杆抗病品种乙杂交,F2中抗病抗倒伏个体占多少?”。按课文所学知识直接应用即可得到答案3/16。在下一次课的开始,作为复习导入,可以直接抛出问题“水稻高杆(D)对矮杆(d)为显性,抗病(R)对感病(r)为显性。纯合矮杆感病品种甲与纯合高杆抗病品种乙杂交,F2中稳定遗传的抗病抗倒伏个体占多少?”

显性问题就是算概率,隐性问题就是问题中增加了一个条件“稳定遗传”,学生可能获取了前一段信息后,因思维惯性而认为这是原来的遇到过的问题,顺而主观注入了“这是上次课所遇到的问题”的虚假信息,于是以原来的套路进行解答。告诉学生以同样的解答是错误,令其重新审题,揭示其中的差异。强烈的对比冲突,能够令其产生深刻印象。警示学生养成准确提取信息,避免进入思维定势状态甚至主观注入虚假信息的状态,最终纠正“错看”的问题。

2.“漏看”的定义及其解决方法

“相似性使得我们忽略眼前的实际情况,对应该关注的地方视而不见,草率作出结论”(简单的逻辑学)。漏看和错看有很高的相似性。区别在于造成的原因有所不同。漏看本身可能并不涉及以往经验的干扰,而由于思维跳跃而造成的信息遗漏。

2.1解决方案:“互助转述与校验”训练

“互助讲授与校验”是针对学习中所遇到的复杂原理和过程等,在同桌小组之间进行一方进行转述一方进行校验,彼此间可以颠换角色。在转述中可以强制注意力落在目标上,口头陈述则要求思维必须亲历每一个信息细节,并需要对信息进行有效输入才能完成。听者在校验的时候,听取信息的同时,还需要校验与所看到的信息是否有误差,同样可以达到思维亲历与信息有效输入的效果。思维亲历,才能够完整掌握细节,并形成经验。这一方法能够很好地训练学生,使之养成完整获取信息,避免因思维跳跃而造成的“漏看”现象。此外,转述以及校验者都在这过程中进行了信息的基本理解和加工,有利于后续对问题的精细处理。

通过有针对性的训练,帮助学生形成认知习惯,理解认知规律,掌握认知技巧,从而提高认知能力。

参考文献

[1]E.BruceGoldstein.认知心理学[M]张明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5.2

[2]D.Q.麥克伦尼.简单的逻辑学[M]赵明燕译.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6

猜你喜欢
训练解题
巧构造妙解题
高中数学解题教学中逻辑思维的培养——以数列解题为例
“化二为一”法在初中解题中的应用
让文言文教学迸发思维的火花
巧用比妙解题
解题勿忘我
日媒:日自卫队将以“训练”为名“出兵”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