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高中尖子生的培养

2019-09-10 20:43黄国栋
高考·中 2019年1期
关键词:方式方法培养

黄国栋

摘 要:升学率的高低,始终是衡量学校办学成功与失败的一个重要标准。特別是高中升大学,更是如此。升大学是一种挤“独木桥”的竞争活动。只有尖子生才能获得成功。所以培养高中尖子生就显得极为重要。如何培养?本文所研究的就是这个问题。

关键词:高中尖子生;培养;方式方法

年年高考,优胜劣汰,已成规律。每所高中,学校和老师都把考上大学的希望寄托在尖子生身上,都很注意尖子生的培养。我们不能把培养尖子生看成是追求名利,更不能把它扣上应试教育的帽子;它既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国家建设和社会需求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更是广大人民群众对子弟成长成才的需要。培养好高中的尖,大学才能有更多更好的生源,科学知识才会有合格人才去接受,才能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尖端科学才会发展,我们的民族才会有希望。

一、尖子生的内涵与特质

所谓尖子生,是指在学习过程中成绩出类拔萃、名列前茅,充分展示出过人的智力,非凡的才华,并能在各级各类学科知识竞赛或智能创新活动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

近年来,很多专家学者和教育教学科研人士都对各省市在高考中所冒出的的文科状元或理科状元进行了采访。通过采访,总结出一个事实或结果:那就是这些文科或理科状元,尽管他们生长在不同的环境,接受过不同程度的应试教育或素质教育,但他们在成才的过程中却有着很多的相同或相似之处,即都具备有如下几种共同的优秀品质。

1.较高的智力水平

几乎绝大多数的尖子生都悟性好、记忆力强、能对知识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具有较高的智力水平和较高的理解能力。智力水平的高低,主要体现在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的高低上。只有具备良好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学生才能更容易接受新事物、理解新知识,把这些新内容、新知识运用到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并呈现出理想的高效率。

2.扎实的基础知识

尖子生不仅要高智商,还必须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具有系统性和连续性的知识,并呈现出环环相扣,天衣无缝,节节相关,融会贯通的特点。此外,还应加深拓宽自已的知识结构,广泛涉猎各种课外知识,扩大视野,让自已的知识变得丰富多彩、更渊博精通。

3.创造创新精神

尖子生的创造创新精神建立在优质的高中教育之上。如果没有优质的教育,就不能培养批量的尖子生;没有尖子生,再好的老师也就英雄无用武之地。创造创新精神,就只能是纸上谈兵,一纸空文,天方夜谭。尖子生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有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雄心壮志,有喜欢学习,刻苦钻研,善于思考和强烈的求知欲,还要有博览群书、积累知识、扩大视野、充实自己的好习惯。

二、培养尖子生的方法

培养高中尖子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来不得半点虚假,要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不能有一蹴而就、快步行、高速度、走捷径的想法。就像起房子一样,要认真抓好“打基础→建墙体→搞装饰”这三个环节。

1.善于发现苗子

善于发现苗子是培养尖子生的第一步。苗子发现了,选准了,是培养好尖子生的前提和基础。尖子生多源于一贯成绩名列前茅的学生,少数源于普通一兵的后来者居上的人。尖子生有的是来自一块本已闪闪发亮的宝玉;有的却来自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如何发现尖子生?作为科任老师,最有发言权,也最有经验。事先,必须蹭到学生中去,调查了解学生,要看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否明确,道德品格是否优秀,学习方法是否恰当,思维能力是否灵敏等各个方面去综合考虑,不能看学生的一时一事,就武断决定尖子生的培养对象。

要准确发现尖子生苗子,就得需要有个好“伯乐”,才能用一双慧眼和一颗爱心去发现人才,实现人尽其材,不浪费人才资源。发现尖子生苗子,要注意层次化,要善于逐层发现,不能把眼睛只盯在某个层次上。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壮大尖子生队伍,使尖子生后继有人,像雨后春笋一样,层出无穷。尖子生多了,就能营造班级良好的学习气氛,在他们的带动下,让中等生积极上进,让后进生醒悟自己得要努力,不然就会被时代所淘汰,进而形成比学赶帮学习风气。

2.注意培养方法

方法得当,培养工作就事半功倍;方法不当,就事倍功半。培养尖子生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何谓“得法”?笔者认为:老师应该具有全面发展的眼光,顾全大局,不苟且于一人一事,不能为培养而培养,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如果成功培养出一个尖子群来,就能使“准”尖子生成为真正的尖子生;尖子生则更加尖中拔尖,这就能算之为“得法”;反之,培养尖子生的意义就不大,其成效也不理想,则谓之不得法。在培养过程中,要注意“扬长补短。”尖子生之所以称为尖子生,凭的是他具有与众不同的一面,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一技之长或一方优势。只有扬其所长,才能发挥和突出他的优势,使其卓然独立,鹤立鸡群。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培养尖子的老师,要注意考虑学生的德行,不要过份担心要学生守规矩就会扼杀学生的个性。调查研究证明:不守规矩学生的所谓“个性”,只能是一种不良的“野性”。试想:一个连规章制度都不遵守的学生,他的身上怎么可有良好的个性呢?生活中,一些看似潇洒、不拘小节的人,往往因小节而被众人所不耻,最后竟断送了前途。所以张扬个性的前提是遵守规矩,要想发展个性就必须遵守规矩。这种“规矩”和“个性”的辨证关系,作为科任老师一定要理解清楚,运用得当,不能有半点含糊。

3.重视提升拨高

提升拨高是培养尖子生的重要阶段,是为尖子生由高中迈进大学、走向社会所做好的准备阶段,是充分体现尖子生出类拔萃、事业有成、步入成功成才的阶段。提升拨高阶段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帮助尖子生“扬长补短”。所谓“扬长”,就是发扬学生在某个学科中的学习特长,发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良好个性,是为学生拔尖、发展的一重要举措;所谓“补短”,就是弥补学生在学习中的不足之处,目的是为了扬长。正确的“扬长补短”,是以能否仍然保持“长处仍长”的感觉来衡量的。如果为了“补短”而失去“扬长”,那是得不偿失的,也是不可取的,不明智的,必须摒弃。处理好“补短”与“扬长”的关系,就是“补短”不忘“保长”,“补短”后尽力“扬长”:可弱“长”而补短,但不可为补短而舍“长”。只有这样,学生的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才能取得长足性的提高,其发展也才能保持充足的后劲,产生源源不断的动力。

猜你喜欢
方式方法培养
拓展训练引入体育教学的方式探究
浅析体育教学中的柔韧性练习
武术搏击训练的运动反应能力探讨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