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兆镇 柯琲
生命教育最早是由美国的研究者华特士(J.Donald Walters)针对当时社会上存在的青少年吸毒问题提出的。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的教育发展战略要求“重视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国防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因此,生命教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我国台湾学者认为“生命”属于教育的“内容”,生命教育顾名思义就是有关生命的教育。中小学生命教育是指通过对中小学生进行生命孕育、发展知识的教授,让他们对自己有一定的认识,对他人的生命抱珍惜和尊重的态度,并让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对社会及他人,尤其是残疾人的爱心,使中小学生在人格上获得全面发展。台湾学者强调生命教育要尤其培养对残疾人的爱心,而特殊教育学校是各级各类残疾学生聚集的学习场所,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以开发生命教育资源,为社会服务。
一、生命教育的发展现状和困境
对各级各类学校来说,当前生命教育的内容和开展均存在着困境。生命教育的讲授普遍安插在思想品德教育的课程之中,这样不仅没能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和学习兴趣,也没能将生命的科学知识有效传达。而在教授内容的组织上,学校有许多涉及生命教育的课本,如自然、生命科学、体育与健康等,但是这些课本对于生命教育知识只是简单提及,难以达到生命教育需要加深学生对自己的认识和对他人生命的尊重的目的。可见,生命教育的理论内涵过于粗浅,内容和形式比较枯燥,所使用的案例并不能很好地体现生命教育的实质内容,对于促进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进而感恩社会的能量不足。对社会人士来说,由于快节奏的工作,现代人心理普遍存在亚健康甚至心理疾病状态,也非常缺乏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的教育。
二、特殊教育学校作为生命教育资源基地的意义
开发生命教育资源,促进普特融合,让健全人了解残疾人,让残疾人融入社会,才能让“歧视”消失。特殊教育学校开发生命教育资源的意义体现在社会融合、融合教育、生命教育三个方面。
(一)基于社会融合的视角
残疾学生的社会融合正是融合教育的精神内核所在,必须挖掘残疾学生本身的正能量优势服务社会,进而将残疾学生推向社会大众的视野,让社会人士了解残疾学生,同时促进残疾学生社会融合,形成更加包容、有爱、和谐的社会风气。虽然社会在发展,人的素质有了很大提升,但仍然普遍存在歧视残疾学生的现象。这说明残疾学生在社会中不被尊重,社会上普遍存在不知道、不了解、不尊重甚至害怕残疾学生的情况。事实上,残疾学生尤其是智障学生友善、无害、可爱、纯真的特点并不为人所知。开发特殊教育学校生命教育资源有利于让社会人士走进残疾学生所在的校园,让他们了解学生,从而减少社会上的歧视残疾人的现象。同时,残疾学生乐观生存的精神也会激励一部分社会人士热爱生活、珍爱生命,形成人与人之间的友好关系。
(二)基于融合教育的视角
目前融合教育推行有难度,实施从上至下的推行方式,将随班就读从国家政策层面进行推进是有利举措。但是普校家长很难接受残疾学生在自己孩子班级就读,归根结底还是他们对残疾学生不了解,不明白残疾学生对于他们的孩子的教育作用,殊不知这种生命教育的重要性要远远大于孩子的学习成绩,社会普遍唯考试第一的思想急需调整。残疾学生作为人类社会的成员之一不是社会累赘,不是需要我们帮助的对象,他们坚强的存在就是一种资源,一种社会的正能量。真正需要完善的是我们每个人的人格,我们的包容才是社会最大的文明。如果我们从基础教育就开始进行更包容、更有爱的生命教育,我们的学生获益将更多。健全学生将有更大的机会成长为一个充满正能量、更有责任和担当的人。我们的很多家长除了是家长的身份,还可以是志愿者的身份,是一个社会人的身份,如果他们能够走进校园跟残疾学生接触,一定会对残疾学生的印象有所改观。认知引导行为,家长正是由于对残疾学生没有细致的认知,才会盲目抵制残疾学生。如果他们知道残疾学生到底是什么样的一群学生之后,相信他们一定会改变看法,放下偏见,接纳残疾学生,支持融合教育和随班就读。
(三)基于生命教育的视角
根据马建青等学者的统计研究,2008 年至2010 年我国大学生平均自杀率为1.24/10 万,《中国卫生统计年鉴 2015》的数据显示,2014 年中国 20 至 25 岁的自杀率为 1.83/10 万,大学生近几年的自杀率和被杀率都总体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大学生逐渐失去对生命意义和价值的重视和追求。在各中小学,由于课业负担重,很多学生不堪重负,小小年纪就患上了神经衰弱、抑郁、强迫等精神障碍,有的甚至放弃了自己的生命,自杀例子比比皆是。由此看来,探索、开发、构建生命教育资源势在必行,也确实迫在眉睫。开发特殊教育学校生命教育资源,让健全学生走进特殊教育学校,通过对比直观看到残疾学生并更懂得自己的幸运,进而感激生命、热爱生命,学会尊重生命。
有的社会健全人士在人格上是有缺陷的,也需要加强生命教育。开发特殊教育学校生命教育资源,为社会健全人士提供与残疾人交流的平台,同时也对他们进行生命教育,引导他们尊重残疾人,培养他们的爱心,增进对残疾人的理解,消除对残疾人的误解。在社会生活中,很多成年人在工作中焦虑、抑郁,更严重的抑郁症病患也会自杀。通过适当的形式化解这些人群存在的心理障碍,让其看到生命的多样性,为其提供打开心结的通路,给足其走出困境的理由,从而迎来更加充满能量的生活。通过一定形式的资源开发,将资源呈现在过错人士面前,通过充满正能量的资源教育,让过错人士深切体会到自己的幸运和生命的美好,给足其重新生活的理由。
三、特殊教育学校作为生命教育资源基地的可行性分析
(一)硬件设施条件充足
特殊教育學校具备开发生命教育资源的条件。特殊教育学校是各级各类残疾学生的学习场所,拥有完备的活动开展所需的场地,又有专业化程度较高的教师团队,可为生命教育资源开发和教育活动开展、发挥生命教育功能提供有力保障。
(二)学校拥有独具特色的生命教育软实力
残疾学生具有的友善、可爱、纯真的人格特点,为生命教育基地提供正面积极的教育案例。此外,特殊教育学校升学压力较小,学生在上基础课程的同时,也非常重视社会实践活动课程,以活动为载体,为生命教育基地提供实践路径。以我校为例,我校每学期开学的第二个月一般作为社会实践活动月,每个班级都由班主任带领,配合招募社会志愿者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例如:参观市内景点、春游或秋游、节假日游园、超市商场菜市场购物等。这些活动不仅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对招募到的志愿者来说,也是给他们一个接近残疾学生的机会,让他们了解残疾人,同时帮助残疾人,促进残健融合。
四、特殊教育学校开发生命教育资源的措施
(一)特殊教育学校和各级各类普通学校定期开展交流活动
为还未进行或没有残疾学生就读的学校或班级提供接触残疾学生的场地,让健全学生直面残疾学生,体会不一样的生命形式,感受残疾学生的困难。促进健全学生理解残疾学生,进而消除对于残疾学生的恐惧。为已经开展随班就读的学校班级提供持续的资源支持和方法指导。特殊教育学校可以在校园开放日邀请各级各类学校的健全学生到特殊教育學校来参观,看一下残疾学生日常是如何生活和学习的,也可以进行课堂交流和专业交流。让健全学生了解残疾学生是如何学习的,他们在学习中存在什么困难。虽然残疾学生学习存在很多困难,但是他们也没有放弃学习,这本身对健全学生来说就可以起到激励作用,教育他们以后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刻苦学习。同时也让他们了解到自己的健全是多么来之不易,一定要好好珍惜生命。校园文化体育艺术节也是残疾学生日常的一项重要活动。可以在校园文化体育艺术节上邀请健全学生参加文艺汇演和趣味体育项目,用比赛的形式,让双方都参与到活动中来,进行趣味体育竞赛和文艺竞赛。秉持“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精神,坚持“残健融合”的原则,让生命教育不再枯燥无味,而是落实到实实在在的活动中去,让双方都能感受到生命的美好。
(二)与医院心理卫生疾病科室、心理机构和监狱开展合作交流
与医院、心理机构和监狱等有心理障碍人士的机构合作,将残疾学生作为教育资源来开发,形成正能量案例集,共同开发焦虑、抑郁患者治疗班或生命体验活动,为有心理疾病或误入歧途的人士提供感受生命的资源,体会自身幸福,反思生命的机会。如此,残疾学生将不再是锁在特殊教育学校中,他们不仅是活的个体,还是看得见的正能量的使者。
(三)特殊教育学校自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在社会上广泛召集志愿者,让志愿者走进校园,带领我们的学生走出课堂,走入社会,当好残疾学生融入社会的领路人。每学期由各班级设计社会实践活动,然后招募志愿者,一起到社会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增长学生的视野和见识,让学生融入社会。同时志愿者也可以借此机会了解残疾学生,并为他们提供帮助,从而促进他们良好关系的发展。
(四)其他的活动措施
邀请各级学校学生、社会人士或志愿者参加特殊教育学校协办的残疾奥林匹克运动会、残疾人运动会,让他们参与到我们的活动中来,了解残疾人是如何开展运动会的,以及他们具有什么样的特点,我们该如何与他们进行交流。搭建“普特融合”平台,让健全人感悟生命、体会生命的来之不易,并且更热爱生命。同时提高他们的个人素质和修养,培养他们对于残疾人的爱心。
总之,在特殊教育学校开发生命教育资源值得探索,一方面我们可以立足残疾学生的自身特质,将每个富有特点的生命作为教育资源,源源不断地为社会提供正能量。另一方面发挥特殊教育学校的资源优势,将学校打造成一个高效的“普特融合”的平台,在努力培养新一代文明公民的同时,促进残疾学生真正融入社会,从而消除社会的歧视和冷漠,最终构建更为包容、和谐、文明、进步的社会。
责任编辑 陈春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