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振华
摘要:畲族是一个善歌的民族,畲民在社会交往中常以歌代言、以歌论事、以歌传知、以歌为媒、以歌为贺、以歌逗乐,创造了大量精彩的歌谣。畲族歌谣可分为情歌、生活劳动歌、劝世歌、仪式歌、逗乐歌、知识歌、细崽歌等,曲调朴素,内容丰富,生动反映了畲族的社会生活和民族情怀。
关键词:歌谣;畲族;类型;情歌
《国风·魏风·园有桃》:“心之优矣,我歌且谣。”原始歌谣标志着我国诗歌的起源,在文学史上有重要意义。歌谣是人民的口头创作,最贴近生活,直接表达了人民的思想感情和意志愿望。歌谣具有特殊的节奏、音韵、章句的曲调等形式特征,并以短小或比较短小的篇幅和抒情的性质与史诗、民间叙事诗、民间说唱等其他民间韵文样式相区别。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歌谣,且各有特色。畲族歌谣的类型依据内容差异,大致可以分为:情歌、生活劳动歌、仪式歌、劝世歌、知识歌、逗乐歌、细崽歌。
一、情歌
情歌是人民爱情生活的真实反映。它主要抒发青年男女由于相爱而激发出来的悲欢离合的思想感情。它总是采用多种多样的艺术手法,或含蓄、或直率地表达青年们对幸福爱情的热烈追求,充分表现了人民淳朴健康的恋爱观点和审美情操。有的传统情歌还表现了对封建礼教的蔑视和公开反抗。畲族历来是一个自由恋爱传统比较浓重的民族,畲族人民较少受到的封建礼教的束缚,青年男女敢于追求自由美好的幸福爱情。因此,畲族人民创造的情歌十分丰富,有多种多样的形式和风格。
畲族情歌内容讲求浓情厚谊,多谈感情、缘分,少谈钱财礼金,追求爱情专一的高尚品质。勤劳、忠诚,是畲族情歌衡量爱人的主要标准,不过于追求容貌。畲族情歌不只是属于青年男女,中老年歌手也把情歌当成重要节目。在盘歌堂上,男女青年通对唱情歌相识和表达爱意,而中老年歌手也不甘示弱,唱情歌时他们的感情显得更加奔放,又不失成熟老练,通常能获得更多的喝彩。
畲族情歌语言多率真、奔放,追求优美真切,亦有含蓄内敛之作。奔放如《娘切小郎切到颠》,歌者大胆、直率地唱出内心的那份火热,一个恋爱中的少女,因思念情郎而歇斯底里,站也想坐也想,茶饭不思,辗转反侧,梦里依旧,接近疯狂。如《娘切小郎切到颠》片段:
站亦唱,坐亦唱,日日乃念小贤郎。
手掇饭碗无心食,田头做事无心思。
站不是,坐不是,日日念郎想相思。
热来通身出汗水,冷来盖得三床被。
畲族情歌亦有含蓄内敛之作,为数不多但语句优美耐唱,技艺高超。例如《大路悠悠好走马》片段:
大路悠悠好走马,井水悠悠好烧茶。
去时娣见人种李,转时又见李花开。
大路悠悠走马上,井水悠悠好煎糖。
去时睇见人种礼,转时又见李花香。
二、生活劳动歌
生活劳动歌,以人民生产劳动、日常生活状况为题材的歌谣,可以分为劳动歌、生活歌。
劳动歌,以歌唱形式表达各项劳动生产必须遵循的农事季节和生产生活,传播生产知识,既有实用性,又有娱乐性,同时表现出畲族人民勤劳实干的美德和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这类歌有《田歌》《挑水歌》《砍柴歌》《节令歌》《牧牛歌》《春耕歌》《种棉歌》等等。如《春耕》:
正月立春雨水来,春满乾坤人添岁。
百草时时发新叶,处处花木正好开。
一年四季春当前,春分催人莫等闲。
求人不如求寸土,男女起早忙耕田。
男落田哩女落田,冬来有食莫怨天。
节气不等人工紧,百草落泥要抢先。
生活歌是歌唱新旧生活、叙述生活状况或诉苦的歌谣。在旧社会,畲族生产力落后,人民饱受压迫,生活极度困难。畲族歌手将这些苦难生活以歌的形式叙述出来,排解生活压力或者告诫传谕后世子孙。如畲族歌手蓝高清所唱的苦歌《忆童》,长达千言,细细回忆童年时期的种种困难经历和无奈,品味过去的痛苦心酸,如泣如诉。改革开放以来,畲族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日子过得越来越好,心情愉快,欢乐歌唱新生活。畲族歌手顺应新时代创作了许多新生活歌,如《我村是个好地方》片段:
我村是个好地方,山青水绿百花香,
满山果园有鸟喔,牛羊成群满山放。
三、劝世歌
劝世歌是社会生活经验总结,教会人们为人处事的道理,警醒世人诸恶莫作一心向善,要人们孝敬父母、和睦兄弟姐妹、好学上进、勤劳苦干、知错能改、堂堂正正做人。这类歌有《劝少郎》《劝细妹》《劝戒赌》《劝勤劳》《贤人歌》《万般道理》等等。如流传于丽水莲都畲乡的《勸世歌》片段:
一劝世人嗳文明,讲话行动莫暴性,碗盏打破重新买,面皮失了补唔起。
二劝世人莫贪花,贪图美色败人家,头上双眼对双目,再多一眼是伤疤。
四、仪式歌
仪式歌是一种产生并盛行于人类社会发展一定历史阶段的歌谣形式。它总是在民间礼俗和祀典等仪式上吟诵和歌唱,有与该仪式的目的相适应的内容和形式。我国古代的庆节祈年、贺喜攘灾、祭祖吊丧等活动,大抵都有一定的仪式,并伴以有关的韵语。畲族仪式歌,是畲族人民在人生礼仪、祭祀、祈福攘灾、建造房舍等民俗仪式活动中所唱的歌。
每一种宗教仪式都有相应的歌,反映了畲族人民的宗教信仰。畲族仪式歌又可以分为起寮歌、婚嫁喜事歌、庆贺寿诞歌、祭祀歌、悼亡歌,风格各异。建造房舍歌和祭祀歌神圣庄重,婚嫁喜事歌、庆贺寿诞歌欢快喜庆,悼亡歌悲伤哀痛催人泪下。如畲族歌手蓝高清搜集的《噭歌》开头:
阿娘凶信报门楼,一下听知人大噭,
眼泪夹鼻浸掉路,要落娘寮嗳铺桥。
达晡阿娘嗨行又嗨坐,今晡来睇又没河,
无空白地山嗨倒,一寮大噭似敲锣。
畲族各类仪式歌中,人生礼仪类和祭祀类历来多受学者关注,而起寮歌较少人提及,但它却直接和迁徙活动密切相关。自唐宋时期畲族迁出广东潮州开始颠沛流离的迁徙生活,每到一个落脚点他们就伐木割茅搭建棚寮。畲民把居所称作“杆寮”“茅草寮”,建造房舍即“起寮”。畲族开始定居生活后,逐渐放弃茅草寮,建起瓦砖房,但迁徙时代的起寮歌得以传承下来。畲族起寮歌,有《起寮歌》《泡梁敬酒》《上梁歌》《祭梁歌》《造九楼》《茅草寮》《拆旧楼》《人寮歌》《新寮拜祖辞令》等等,既反映了他们的物质生活,也反映了他们的精神追求,如《起寮歌》和《人寮歌》结尾:“起新寮,住新寮,勤耕勤作莫扔掉。燕子衔泥作窠苦,后代享福子孙孝”“人寮来,编歌唱,为人一世做家堂,先来辛苦后得福,千秋大业久长长”。
五、知识歌
畲族人民通过知识歌传播动植物知识、地理名称、朝代历法等各种知识,知识歌充当畲族民间教科书的作用,使人们在轻松愉快的歌唱中学到知识,如《唱戏名》《皇帝名》《鸟名歌》《花名歌》《天下图》等,如《唱戏名》片段:“一字写来一横龙,魏征梦拆金鳌龙。改了水期犯天罪,皇帝亦赠三扇风。二字写来是两横,包公为官做亚相。判得无头空察事,世上难得个好官。”
知识歌传唱的内容包罗万象,并不是死板地陈列知识,善于运用各种艺术手法,可以使歌变得风趣幽默。如流传于温州苍南地区的《十二变歌》,歌词列举黄龙、麒麟、凤凰、海水、太阳、月亮、井水、野猪、山鸡、表妹等十二种变化的状态与作用,如“一变黄龙落井潭,口含龙珠朗来光。冬来归入龙宫海,春来行云雨茫茫”;
“十二会变变得去,变你表妹野屈驴,歌言唱出怪双停,是娘无用回不去”。
畲族谜语歌也属于知识歌,以一问一答的形式传播知识。如《谜歌》:
唱:问你奚挪三角尖,问你奚挪歪南山?
问你奚挪直直竖,问你奚挪指上天?
对:铁铸犁头三角尖,铁铸犁壁歪南天。
木做犁尖直直竖,木做犁手指上天。
六、逗乐歌
逗乐歌又称赛智歌,是歌手们在实际对歌场合与对方比睿斗智而即兴创作中积累起来的民歌。为了学习智者的长处和发挥自己的才干,有些歌手不仅把它搜集归类,也刻意进行创作。其内容多为斗智比才、戏谑讥笑和相“骂”争雄。
这类歌搞笑成分较多,深得畲民喜爱。如畲族赛智歌《一双仙桃红绯维》,歌词极力扬显自己的本领,贬抑对方的无能。如夸耀自己山歌多,是“肚里有歌无万千,坐落娘垌嘹三年”;说自己的本领,如“做鸟晤吓山林大,做鱼唔吓海塘深”。说对方的无能如“铁砂啮唔碎”“做鸟箭来射”“做渔网来锁”等等。斗智争雄时,许多歌手还有即兴之作,善用比兴,以压倒对方为胜。
赛智歌往往夸大其词,甚至有的赛知歌纯粹吹牛皮拉大鼓,笑煞圍观者。如流传于金华畲区的《大讲歌》片段:
大讲郎,郎歌多过田里禾,
郎歌多过田里草,今年割掉明年何。
大讲娘,一根甘蔗九重糖,
一斗糯米九瓶酒,一个鸡公九人抗。
七、细崽歌
儿歌是人民群众在符合儿童理解能力、生活经验、心理特点和欣赏趣味的前提下,以简洁生动的韵语创作并长期流传于儿童中间的一种口头短歌。畲族儿歌又称细崽歌,是开启畲族儿童才智和用于道德教育、韵律训练的“启蒙教材”,内容丰富,既有传知识道理,也有反映民众生活和儿童情趣的。流传较广的细崽歌,有《莫欺细》《月光姐》《三岁无娘》《鸡公上岭》《做饼歌》《老鼠做把戏》等等。如反映儿童情趣的《老鼠做把戏》:
老鼠崽,做把戏,拿个石鼓给你背,
起幢寮子给你住,一下压倒一世生。
又如祈祷儿童健康成长的《毛竹娘》:
毛竹娘,毛竹娘,旧年是你比我长,
今年望我长大大,明年你我一样长。
畲族歌谣基本上可以分为以上七类,极少部分兼多类内容和特征。畲族歌谣特有的歌规是“喜精细,忌长短。”意思是歌言内容可浪漫、幽默,但忌咒死绝后的歌词。“喜精细”的歌句中也得尽量不用明言土白词,应用论物喻人的双关语。畲族歌谣的曲调朴素单纯,具有高亢、健朗、自由、舒展等山野风格。畲族民间传统演唱畲歌时,都是清唱,很少伴随动作,唱到意兴特浓时,紧靠在一起对唱的青年男女,身体也会左右摆动,有时也伴随歌曲内容打一些手势,但动作、手势都很简单。畲族歌谣的大众化的语言表达。畲族歌谣是口头文学创作,因而通俗、口语化是其基本的创作特征,而口语化的歌词直白朴素,不含蓄,即语言通俗易懂又凝练。
在畲族群体社会交往中,常常以歌代言,沟通感情;扬善惩恶,以歌论事;斗睿斗智,以歌传知;婚姻恋爱,以歌为媒;劳动休闲,以歌为乐;喜庆节日,以歌为贺。形成一套上山劳动、接待来客、婚丧喜事的对歌习俗。畲族歌谣集中而生动地反映了畲族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生产、生活和乡土风情等情况,是畲族精神的沉淀,是畲族智慧的结晶。
参考文献:
[1]钟敬文.民间文学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钟发品.畲族礼仪习俗歌谣四].中国文化出版社,2010.
[3]吕立汉.浙江畲族古籍总目提要[M].民族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