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童心”教学“童话”,让“儿童”感受“童趣”

2019-09-10 07:22陶婷婷
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拓展延伸童心童话

陶婷婷

【摘要】童话以其奇特的想象、生动的情节、有趣的语言为儿童营造了一个丰富奇妙的世界。童话能愉悦儿童的心灵,启迪儿童的想象,健全儿童的人格,在儿童的成长道路上扮演着重要角色。童话作为儿童最喜欢的文体之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与價值。本文以儿童为出发点,浅谈童话类文本教学的实践研究。

【关键词】童话 感知特点 体验情感 拓展延伸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童话、没有活跃的想象,孩子就无法生活,没有童话,周围世界对于他就会变成虽说是美的但却是画在画布上的画,童话能赋予这幅画以生命。”童话作为儿童接触最多的文学形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已倍受关注。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应积极推进童话教学的实践,呵护儿童的全面发展。

一、在阅读基础上感知特点

童话在形式上的结构特点简单而鲜明,除了常见的单线性结构,也有类似于《猴子种果树》这一类的反复性结构。在《猴子种果树》这一文本中,大部分的文字都是雷同相似的,只是在“梨树”“杏树”“桃树”“樱桃树”这几种果树名称,“乌鸦”“喜鹊”“杜鹃”这几种鸟类名字以及几句农谚之间发生了些许变化,其余的文字都依次沿袭了下来,这便于儿童记忆背诵。这类童话的教学,教师只需带领儿童理清第一个环节,其余环节儿童完全可以在反复的基础上自主自学,这样既体现了“由扶到放”的教学过程,又能激发儿童学习的兴趣,让儿童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会学习。

童话在内容上的文体特点体现在它有奇特的想象、生动的情节、有趣的语言以及深刻的寓意上。童话具有浓厚的想象色彩,主人公多为一些被拟人化的事物,尤其以动物居多,而且童话的想象扎根于现实的土壤,童话是想象与现实的结合。儿童正处于爱幻想、想象力丰富的阶段,童话正适应了这一儿童心理特征,它以独特的表达方式去编织构造各种故事。童话的情节可以是生动有趣的,甚至可以是离奇的,如:小树开口说话了,太阳和风比本领了,丑小鸭变天鹅了……这些都在儿童乐于接受的范围之内,因为每一个儿童都是一个精灵。

童话的奇妙在于,虽然它以想象为主要手段,但它以现实为出发点,并且最终落足于现实。童话通过想象,把不同寻常的人物、事物联系在一起,在儿童面前展示了一个超现实的世界。但当儿童阅读这些童话故事时,在他们的脑海中会出现动物、植物与人的对话,这一切使得教学的情境熟悉起来,勾起了儿童在现实生活中的生活经验,使他们仿佛就身临其境地成了童话故事中的主人公。儿童读着人物的对话,就走进了人物的心灵,于是童话所要告知儿童的道理、所要揭示的寓意,就都水到渠成地生发了,都了然于儿童的心灵深处,童话教学的难点、目标也因此得以突破和实现。

二、在品味分析中体验情感

情感体验是个体对自己情感状态的意识,首先体现在情绪感受上。在童话文本的教学中,教师总是通过品味分析文本中的重点字词句,让儿童获得一种情绪感受,体察人物的心理活动。《狐狸和乌鸦》一课的教学尤为典型,课文讲了一只狡猾馋嘴的狐狸,为了骗到乌鸦嘴里的一片肉,绞尽脑汁想尽办法,在一次次试探诱惑下,终于引得乌鸦开口,成功骗取肉的故事。狐狸先是“眼珠一转”,接着“赔着笑脸”,最后“摇摇尾巴”,这一系列动作诠释了狐狸的狡猾与谄媚。乌鸦从一开始的“没有回答”,到第二次的“看了狐狸一眼,还是没有回答”,到最后“非常得意”,它在狐狸的阿谀奉承中,一次比一次动摇,情绪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从一开始的置之不理到有些许动摇再到后来的得意扬扬,乌鸦防备心理一步步瓦解,直到完全进入了狐狸的圈套。再看狐狸说话的用语,它对乌鸦说话都用“亲爱的”“您”等尊敬的词语,狐狸急于得到肉的迫切心理跃然纸上。课堂上儿童通过抓住这些关键字词,对语言朗读品味,还进行分角色朗读,在对文本的分析品味中获得了情感体验。

情感体验还体现在情感反应上,即产生情感时身体所作出的反应。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加入一些游戏的环节,让儿童在一种类似于游戏的过程中体验情境,获得情感体验。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儿童在做游戏时永远充满着快乐和向上,童话游戏能够激发儿童对文本作品阅读的欲望。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让儿童加入表情、动作来朗读课文:叉一叉腰,瞪一瞪眼,指一指鼻子都会让他们开怀大笑,走进人物的内心。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让儿童参与角色,表演课本剧,《狐假虎威》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在演绎老虎跟在狐狸身后,去森林里见证百兽的反应这一重点段落时,表演狐狸的儿童“神气活现”“摇头摆尾”,走起路来手臂甩到半空中,好不得意!而扮演老虎的儿童,紧扣“半信半疑”“东张西望”,表现出一副疑神疑鬼、信心不足的挫败感。充当野猪、小鹿、兔子的小演员则填补了文本的留白,他们发挥想象,在表演中加入了想象对话:“呀!那狐狸走路的姿势怎么跟往常不一样?”“不妙!快往它身后看,那里有一只大老虎,快点跑啊!”说着,“三只小动物”一溜烟逃跑了。教师当堂随即追问扮演小动物的演员:“你们为什么要逃跑呢?害怕狐狸吗?”小演员回答:“不是不是,我怕的是狐狸身后的老虎,害怕它把我吃了。”由此以来,整个童话故事的高潮正好揭示了“狐假虎威”这一成语的意思以及其中的道理,儿童也就在游戏中自然而然地接受了,巧妙地让儿童获得了情感体验。

情感体验最终又回归到人生的体悟上,回归到真善美的感受中。童话虽然不是诗,但它的语言可以和诗一样美,教材中选编的文本往往具有饱满的情感,它们色彩鲜明,韵律和谐,充分展示了语言的魅力。在教学中,教师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激发想象、角色表演等环节,让儿童感受童话语言的色彩美、情感美和韵律美。在感受语言美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更深层次地揣摩角色的心理活动,在情节的转折中渗透事情发生的原因,从而生发到做人做事的寓意中来,在朗读、想象中体会童话的情感表达和乐趣,感受语文的精妙滋味。童话充满了真善美,给儿童带来了丰富的体验,让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拥有明辨是非曲直的能力,从而健全了儿童的人格。

三、在学习巩固中拓展延伸

童话学习的目标不仅仅是简简单单地停留在理解童话故事这个层面上,而应该立足于儿童对童话的内化与转化,让儿童在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这就必须在学习巩固中进行拓展延伸。

课堂内的拓展延伸可以是阅读与该童话相关的补充资料,让儿童对所学习的童话有更全面、更透彻的理解。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练笔的形式,让儿童领略童话丰富的想象空间。比如在教学《狐假虎威》这一童话之后,教师可为学生提供自由的想象空间,让他们以自己的学习所得为根基,展开想象,肆意挥洒,想象下一次老虎碰到狐狸之后的童话故事。儿童对这一设计乐此不疲,结果更是精彩纷呈。有的儿童设想:老虎由于第一次受了骗,气得牙痒痒,第二次再见狐狸,二话不说就把它一口吃了。有的儿童设想:狐狸又一次编了谎言,为了挽回老虎的面子,故借机进行一次赛跑比赛,看谁先到达对面的山顶,谁就是真正的百兽之王。老虎出于自尊心,接受挑战,然而当老虎一门心思跑到山顶时才发现自己又一次上当了,狐狸再一次得逞。还有的儿童设想:狐狸再一次邀请老虎去百兽面前走一走……每一种设想都是儿童内心学习该童话的真实折射,有趣生动,儿童以童话的想象、语言拓展,将童话的精妙之处一一内化,这是童话教学的成功拓展延伸。

课堂外的拓展延伸还可以生发到儿童的行为和生活中。让儿童从童话故事中受到感染,从而能够直面人生的挫折,积极乐观地生活,养成优良的品质。儿童可以从《青蛙看海》这一童话中感受到青蛙锲而不舍的精神,从而让他们做生活的小勇士。儿童可以从《蚂蚁和蝈蝈》这一童话中感受到“防患于未然”的重要性,从而做个积极主动的人。儿童可以从《小鹰学飞》这一童话中明白“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道理,从而明白学无止境的道理……

童话是神奇的,它不仅仅是一种文体形式,对于儿童来说,它更是一本从童心出发,被儿童乐于接纳的人生教科书。

总而言之,童话为儿童营造了美妙的幻想世界,满足了儿童的好奇心,为儿童带来了无限惊喜。童话如诗般美妙,如梦般绚丽,是儿童心灵的栖息地。教师要带着一颗童心去教学童话,从而让儿童在童话中领会童趣。

【参考文献】

刘晓东.论童话的教育学意义[J].教育科学,2000(1).

猜你喜欢
拓展延伸童心童话
童心向党
童心向党 快乐成长
童心加油,战“疫”必胜
童心绘天下
童话镇
午夜童话镇
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拓展延伸”环节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