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纯霞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推广信息技术以及应用信息技术,是学校发展的必然趋势。多元化、信息化教学的推广,激发了广大教师进行教学创新,使教师的教育智慧得到进一步挖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育的有效融合,有助于促进教学资源的整合,实现资源共享;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育的有效融合,是当代教师不断探索的目标,对教师的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科教育;资源整合
一张嘴、一支粉笔、三尺讲坛,这是人们过去对教师形象的普遍认识。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新时代教师形象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部提出:要以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由此可见,现代化教育技术对促进教育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今,教育信息化已经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重要阶段。多元化、信息化教学的推广,激发了广大教师的教育智慧,不断生成和共享优质资源。那么,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有效整合,特别是在课堂教学的整合中,信息技术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方面,怎样最大化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这对于教师的教育实践的指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笔者就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育的有效融合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育
2014年4月,在由教育部主办的“2014年第一期教育厅局长教育信息化专题培训班”上,时任教育部副部长的杜占元提出了“一个核心理念,两个方针的基本思路,三个层次的战略部署”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信息化发展道路。其中一个核心理念是指“坚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核心理念”,两个方针的基本思路是“坚持应用驱动、机制创新两个方针的基本思路”,三个层次的战略部署则指“落实中长期、中期、近期三个层次的战略部署”。
当前教育信息化正处于教育转型发展的重要时期,教师肩负着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使命。发展教育多元化,促进中心城市与边远地区教育的和谐发展,共享教育资源,需要教师进一步重视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创新性。
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育的有效融合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育的有效融合是指在各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育有机结合,从而构建有效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学的最优化。在融合的过程中,信息技术应该成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的有效融合是教学资源和教育要素的有机结合。这就要求学科教师重视信息技术,并将之运用到日常教学中。
(一)促进教学资源整合,实现资源共享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依托信息技术,成为建设学科必不可少的环节。在教育创新应用中,信息技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进一步拓展教育资源,还促进了教育方法和教育模式的改变,推动教育理念和教育制度方面的改革。那么在小学的学科教育中,教师应该融合信息技术和学科的教学经验,开发教育资源,搭建资源共享平台,促进资源整合和共享,从而实现优秀资源共享。
(二)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在信息技术和其他学科的课程整合中,信息技术作为重要的认知工具,始终保持教学的能力,即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和实践能力。在当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重要的教学工具,教师组织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其他学科的学习,从中体现出信息技术的重要价值,能够为其他学科的教学服务。在信息技术整合其他学科的模式中,教师和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平台进行教学和学习。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使用信息技术分析和处理教学内容,并选择以适当的形式进行呈现。教学内容可以通过课件或网页等形式传授给学生。在资源建设的过程中,教师们通过积累自己的资源,上课与晒课,与同行互相交流。在做与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提升了信息化教学能力,还提高了信息素养。在实施共享课程资源时,教师可以快速有效通过群体的实践经验来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向其他教师学习教学的经验和智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激发学习的主动性
由于现行的教育教学评价手段存在一定的弊端,有些学生在课堂上明显存在“吃不饱”“吃不了”的问题。另外,教师的时间、空间与学生的时间、空间存在错位,不可能任何时刻都处于一种叠加状态,使得学生的需求和问题更多时候是在学生个人独处的时间、空间内才得以解决。当教师设置好学习任务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师提供的资料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相结合的学习方法,通过信息技术平台完成学习任务。师生共同学习、评价、反馈学习效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属于认知的主体,必须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有效认识。在“互联网+”学习环境的平台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自身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和喜好,让其选择适合自己的内容和方式进行学习,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进一步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个体性,这样的教学模式才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借助信息化手段设置有效的学习任务,进一步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采用多元化手段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各有所得,达到双赢的效果。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有力支撑和有效途径。从新课程的理念来说,促进学生的信息化、社会化,需要教师在实施信息技术教育过程中必须着重信息素养的培养。为了推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融合,教师需要根据新课标的精神来明确学科资源整合的目标,研究有效的途径并付诸行动,从而实现教育目标。顺应时代的发展,相信在各界力量的不断努力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育的有效融合将会取得更好的成效。
参考文献:
[1]高凌飚.基础教育教材评价:理论与工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2][美]拉尔夫·泰勒著,施良方译.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3]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師范大学出版社,2002.
[4]沙培宁.淡化学科意识 强化工具概念——北京海淀区信息技术教育凸现实用特色[J].中小学管理,2000(11).
[5]傅宇凡.2014年落实“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J].中国教育网络,2014(05).
[6]张奂.浅谈新课标下信息技术整合的认识[J].新课程(下), 20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