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强
【摘要】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社会及教育部对于体育教育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加速了体育教学的改革,要求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创新自己的教学方式。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应用在体育课堂中。本文将就笔者的教学经验略谈初中体育教学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初中 体育教学 以生为本
【中图分类号】 G633.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01-120-01
0
通过创设情境教学,搭建教学情境等方式可以帮助体育教师在体育课堂中贯彻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通过以上的方式可以实现寓教于乐,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课堂,改变学生对于体育的固有思维,从而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提高教学效率。
一、创设情境教学
初中学生处于一个好动、好奇的年纪,严格强调课堂纪律会让学生厌恶课堂。因此要想让学生沉溺在课堂中就应该投其所好。针对学生好奇好动的个性特点,通过情景的创设,改变课堂气氛,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体育主要讲授的是一些体育技巧,传统的体育教学一般是简单讲述,做出示范就给出大量时间让学生在自由训练中掌握体育技巧。但大部分的好动的学生不会服于教师的管教,甚至一些学生会选择在一些教师看不见的地方做与课堂内容不符的活动。这样的行为不能将课堂教学的效果达到最大化,只会降低课堂质量。为响应新课改,体育教师应该明确自己的课堂中的定位,把自己放在和学生一样平等的位置上,做一位引导者或者是朋友。
例如在讲解侧手翻的时候,教师可以准备一個比较狭小的空间,布置障碍。假设学生要通过该空间才能过关,这样学生就不得不练习侧手翻或者其他运动才能通过。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也可以快速掌握侧手翻,并且了解什么时候可以使用该运动。以便学生日后能够和生活实际相结合,毕竟学校里所教的每一个技能对于日后生活或多或少都会有用处。以快速跑为例,教师可以组织小组PK赛,让学生自主学习训练,一段时间后组织比赛,观察学生的学习能力,对于最差的一组,可以让最好的一组全组传授经验。并对于表现最好的一组给予课堂优惠。例如课前跑三圈热身,可以选择让赢的学生做游戏热身。让学生主动参与比赛,并且努力想要赢取胜利。根据学生的对于教学的反响和学生学习的状态,选择适当的时间插入教学情境,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才能将教学效果达到最优,从而达到改变学生学习状态的效果。
二、因材施教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以选择抛出与课堂教授知识相关的问题,让学生主动思考。但是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都不尽相同,所以教师应该要学会因材施教,男生和女生,个子高和个子矮的学生都应该使用不同的方法。
例如教师要讲解立定跳远的时候,可以在展开课堂训练时插入课堂游戏例如青蛙跳抓人之类的游戏。课堂游戏玩过之后就可以讲解立定跳远的技巧,并展示不同的跳远方法所带来的效果。可以让跳不远的学生更加有兴趣掌握该技巧。再以走步练习来说,长时间训练学生走步,会让学生觉得单调乏味,但如果根据音乐或者是教师的节拍,随走随停,就会让学生不会觉得枯燥烦闷,甚至可以在走步练习中找到乐趣。课后可能以此为游戏,继续练习。
以投篮为例,教师如果提出“有多少种投篮方式”的问题,除了日常对篮球极有兴趣的学生能够回答,大部分女生对篮球的积极性都不太高,这个时候如果可以按照男女搭配组成小组,让每个组的实力几乎一致,这样的对抗就会更加有意义。不会让学生一开始就觉得自己肯定赢不了,有了希望,答题就会更加努力。若是大家回答的都不尽人意,教师就可以为学生示范,并让学生猜哪种投篮方式命中率更加高。
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出到示范,到对症下药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加了解体育知识,形成体育思维,突出学生在体育课堂的地位,让学生主动了解体育,改变对体育课堂的固有观念。
三、建立新的评价方式
传统的体育评价,主要以教师的主观意向和学生的身体素质为主。但是一般体育教师所授学生较多,除却一部分体育优等生和身体素质极度差的学生一般都没什么印象,且体育成绩突发事件也较多,这样的评价方式很难综合的看出学生的体育课堂表现及身体素质。因此笔者认为应该要建立新的评价方式,不仅只看学生的身体素质,还可以选择学生自评、学生间互评、教师评价、还有体育知识评测几方面给出综合评估。
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能够及时找到技巧的学生不应该吝啬表扬,对于久练不会的学生也不应该给予批评,也应该观察学生知识点没有落实的地方,例如投篮时应该用腕部用力而不应该使用蛮力,可以适当的指导,避免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受到损伤。
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有高有低,对技巧类的吸收能力也不尽相同,教师在给出综合评估的时候不应该只注重学生最终测验的体育成绩,更应该注重学生上课时的学习态度和集体意识等。综合以上三个方面,才能保证教学评价的客观性和统一性,避免学生因为多次体育成绩差而丧失对体育活动的热情。
总结
教师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贯彻在体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中,才能让体育教学更加符合当代社会对初中学生的要求,也可以让学生学习体 育的效率得到提高。同样还可以让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育素养得到提高,平时生活中也可以适当的运用初中体育知识来应对生活中的难题。传承坚强坚韧的体育精神也可以让学生更好地适应日后的社会生活。
[ 参 考 文 献 ]
[1]张潜.浅谈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年05期.
[2]吴九柱.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16年09期.
[3]孙成文.用现代教育手段搞活初中体育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年07期.
[4]温延超.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多媒体运用尝试[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年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