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祥龙
摘要:目前我国正处于深化“新课改”发展的重要时期,对于学生个性发展的认识也在逐渐加深。因此,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过程中,有利的体育教学模式就显得至关重要,需要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加强对体育教学的个性化创新,只有具备良好的体育教学模式才能够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那么学生的个性发展就容易实现。本文正是基于体育教学模式对学生个性发展展开探讨,希望能够从中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关键词:个性发展;体育教学;模式
素质教育环境下,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当前教育的最终目的。我国在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同时,需要融入各类人才,若要有强劲的发展空间就需要人才具备“个性化”,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在自身擅长的领域有所突破。因此,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打破固有的体育教学模式,积极改革和优化创新,积极探索符合新形势、新目标的体育教学模式,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更多的有利条件。
一、体育教学模式研究的兴起和起因
对体育教学模式研究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全国体育教学改革在上世纪80年代已经得到全面开展,体育教学质量也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体育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指导思想都得到了良好的跟进。但好景不長,体育教学却逐渐出现无法忽视的问题,就是理论与实践出现脱节现象,体育科研人员空有理论却难以实践,一线体育教师虽可实践教学却没有系统的理论知识作为指导。
二、基于学生个性发展的体育教学模式含义
在体育教学中,对于体育项目的开展可根据学生的需求、器材以及学校场地等多种情况进行分析,学生可根据自身擅长的体育项目参与到项目的系统理论学习和动作要领指导当中。但学生在体育学习中依旧有所差异,学生在体育项目中各有所好,接受能力也存在迥异,需要体育教师采用不同教学方法加以引导,因此,学生在体育学习中要有个性发展,就要有具体的体育教学模式。
三、传统体育教学制约学生个性发展的因素
(一)体育教师对学生个性发展不够重视
体育精神是一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精神,是一种发展自我的超越精神。[1]目前,在体育教学中,众多体育教师都能够做到“以学生为本”,但是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方面却依旧无法得到有效突破。比如,在教学中,一些体育教师会认为“个性发展”会限制学生其他方面的才能展现,学生在体育某方面个性太强,则无法在社会当中有所展现;再如有些体育教师虽然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方面能够开展教学,但是无法具体到体育教学活动当中,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本无法做到因材施教。
(二)体育教师对学生个性发展缺乏有效激励
要想让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能够获得个性化发展,最重要的就是保持学生个性发展,不能扼杀学生的个性,在个性发展阶段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激励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学生形成个性化的发展理念和发展目标。目前,很多学校都要求学生能够快速掌握体育教学技能,但是体育技能的熟能生巧需要时间长度、训练强度也有所增加,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很难坚持下来,消磨了学生的意志,也难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另外,体育教师普遍采取统一模式进行教学,并非所有学生都感兴趣,有的学生甚至出现“逃课”的现象。
(三)学生个性发展缺乏个性空间
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所教学的内容相对较多,需要学生消化和吸收才能够和体育技能融为一体,才能将体育动作更好的完成,因此,需要有完善的个性化空间满足学生的体育个性化需求。但是,很多学校的体育教师虽然也想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个性化发展空间,无奈教学课程相对较多,若一味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空间,那么,教学目标也就无法完成,这样就有可能会受到上级的处罚,影响教学业绩。
(四)学生个性发展缺乏课外结合
要促进学生更好的进行体育个性发展,仅仅依靠课内教学还无法完成,还需要依靠与课外相结合的形式,需要学生尽可能的走出校门,参与到社会实践当中,让学生的个性发展有更好的展现。但是,许多学校却缺乏有效的课外教学,极少能够走出校外,即使体育比赛也多数在校内进行,教学活动受到极大的局限。另外,许多学生虽然对某些体育项目情有独钟,但许多家长却认为体育项目会耗费孩子大量的学习时间,会尽可能将孩子的学习时间全部安排,导致学生无法较多的接触到学校以外的体育运动,极大的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四、体育教学模式下学生个性发展的优化策略
(一)体育教师应对学生个性发展给予高度重视
学校是学生进行学习的重要场所,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参与到学生体育学习当中,要想学生能够在体育学习中能够出色的完成,就应当引起体育教师对学生体育学习的高度重视,那么,学生个性发展就不容置疑了。所以,为了能够加强学校体育资源建设,应当对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加大投入,通过提高与体育建设有关的相关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其中来,形成良好的体育教学模式,使得具有创新意义的教育方法能够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体育教师尽可能的安排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
(二)体育教师对学生个性发展实施有效激励
“以学生为中心”已经成为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的重要理念,不仅如此,体育教师还要对学生的体育锻炼有所激励,加大对学生的“赏识教育”,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激励当中提升对体育学习的良好兴趣。同时,体育教师的激励也有利于学生产生良好的创造力,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体育创新建设当中,对体育理论知识和体育实践都有更好的认识。同时,体育教师通过激励能够更好的对学生个性发展有所了解,教学计划也更容易实施。体育教师可在教学中增加趣味性较强教学内容,减轻竞技性的教学内容。
(三)学生个性发展要留足个性空间
个性空间发展问题在体育教学中不得不提上日程,这是因为体育教学时,教师的教学速度相对较快,再加上学生留给体育课程的时间相对较少,学生更是忽视体育学习时间,久而久之,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个性发展就难以实现。因此,教师应当给予学生充分的个性发展空间,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规定动作”之余,更多的加入“自选动作”,让学生有更多的自由发展的个性空间。另外,教师可以为学生建立更为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要让学生自身有更多、更好的个性发展空间,提高学生学习体育项目的热情。
五、结语
促进学生体育个性发展,需要有良好的体育教学模式作为引导,本文从高度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实施有效激励手段、留足个性发展空间、课内外相结合等教学模式参与到体育教学当中,通过实践和探索,真正做到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参考文献:
[1]于潇,王春霞,袁磊.校体育教学与运动实践研究[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8.
[2]陈华.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学模式[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10 (8):39-39.
[3]林亚琴.谈“目标式”体育教学模式[J].中学教学参考,2015 (12):47-48.
[4]鲜春梅.浅谈小学快乐体育与学生的个性发展[J].拳击与格斗,2018 (8):37.
[5]富明.论个性发展与体育教学的关系[J].课程教育研究,2015 (2):216-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