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和平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是指教师充分利用周围环境,为幼儿创设条件、提供物质材料和选择适合幼儿学习的内容,通过不同的方法、方式,设计与组织幼儿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索活动,是帮助幼儿主动获取科学经验、构建概念、发展智力、养成科学态度的过程。下面笔者就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策略谈谈自己是如何对幼儿进行创造能力培养的。
对科学教育活动核心价值的认定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
教师在组织科学教育活动时,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据此,教师在组织活动时,要注重“情景化、过程化、活动化、经验化”,要体现从注重静态知识到注重动态知识,从注重表征性知识到注重行动性知识,从注重“掌握”知识到注重“构建”知识的重大变革。
在过程中以操作活动为主
皮亚杰曾经说过“知识来源于动作,而非来源于物体”,所以在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中,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非常重要。幼儿亲自动手操作既可以培养幼儿学科学的兴趣,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发展幼儿的自信心、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又可以提高幼儿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是在操作活动中,培养幼儿学科学的兴趣,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在进行科学教育活动时,运用实物、图片等各种材料创设情景,让幼儿在操作活动中学习科学知识,既有利于帮助幼儿理解科普知识,又能增加课堂上练习的密度和扩大课堂上练习的廣度。
二是在操作活动中,培养幼儿学科学的自信心、独立性和创造性。在科学教育活动中让幼儿独立进行选择、独立操作,独立进行观察发现,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自信心、独立性和创造性。
三是在操作活动中,提高幼儿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幼儿动手操作,不仅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还能够发现新的问题,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问题。
在幼儿科学教育中开展操作活动的实践使我深刻认识到操作活动是开展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重要一环。如何使操作活动顺利展开,如何让幼儿主动地、有创造性地在“玩”中学习,教师要做充分的准备。
教师在幼儿探究性学习中的角色
教师是幼儿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参与者 一是教师要以平等的态度参与幼儿的探究。在探究性活动中,教师要相信幼儿有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是教师要以伙伴的角色参与幼儿的探究。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由于师生是平等的合作伙伴,他们共同探讨彼此都感兴趣的问题,共同参与探究活动,彼此之间有智慧的激发与碰撞、经验的交流、情感的共享,彼此也能感受到来自对方的支持。
教师是幼儿探究性学习活动的促进者 一是引导幼儿明确自己的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教师在幼儿探究性活动中首要的任务就是引导幼儿提出问题。幼儿在进行他们感兴趣的活动时必然会遇到一些想探索或需要解决的问题,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引导幼儿发现问题、明确问题。
在幼儿解决问题时,教师一般不提供现成的解决方法,而是引导幼儿聚焦于问题的关键点或难点,并形成假设。有时,教师的引导不是为了使学习变得顺利或容易,而是使问题复杂化,以引发、促进更有价值的学习。
二是鼓励幼儿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受。幼儿探究性学习关注的是探究活动的过程,因此,教师除了引导幼儿将自己的发现、感受用语言表达出来以外,还应该引导幼儿用美工、形体等多种形式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教师是幼儿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反思者 教师的反思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对其自我行为表现进行“异位”解析和修正,进而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效能和素养的过程。具体说,教师应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反思:
一是反思教育活动的组织。教育活动的组织是对活动目标、内容和经验的选择、编排以及具体的实施。由于研究性学习活动注重幼儿在活动中的探究过程,因此教师通过对活动组织的反思可以了解教育活动是否激发了幼儿的探究欲望,幼儿是否积极参与了探究活动等。
二是反思幼儿的发展状况。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幼儿发展,教师通过反思幼儿的发展状况,可以及时调整教育目标和内容。
三是反思教育资源的利用。教育资源的利用情况是教师反思的一个重要方面。例如:在进行了“弗雷德找水”的主题活动后,化成水的冰块在放置后让幼儿用于浇花,在言传身教中教会了幼儿节约用水。
爱因斯担曾经说过:“科学是一种探索,而探索是非常有趣的。”可见,创设科学教育环境固然重要,但关键在于引导幼儿操作探索,点燃幼儿探究的焰火,积极引导幼儿动手动脑,教给他们正确的探索方法,铸就发现的双眼,幼儿的探究水平才会得到提高,才能促进孩子的主体性、自主性、独特性、创造性不断地生成与发展。
(作者单位: 北京市通州区教工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