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者

2019-09-10 07:22那萨
青海湖 2019年10期
关键词:土拨鼠山脉围栏

玉树市到曲麻莱县有两公里多,经过隆宝镇。8月的湿地公园寂静如一幅画,栖息的鸟类都已飞回到换季的远方,黑颈鹤展翅起舞的场景没能看到。草地如绿毯铺展,一面小湖泊镶嵌在其中,映照出蓝天和白云的本色。湖边点缀的小帐篷,像是游牧者醒目的旗帜,伫立在天地间,吸日月之精华。守候鸟类的人也应该休憩在湿地边的某个并不显眼的角落,喝茶、晒太阳,等到它们返回的季节,就会一次次地遥望天空,有时在深夜里听到它们悠长的声音,激动不已,拿起手电筒去湖边看望、细数、打招呼,仿佛在迎接出游的亲人。

经过曲麻莱大桥,看到棕红色的大河滚滚而去,再往前,大地越来越开阔,大的山脉都退回到远处,绿油油地起伏在眼前的都是小山,就像柔软而干净的摇篮,使人心情敞亮。

到县城,并没有想象中的冷,虽然是8月份,对它传说中的冷,从小就有耳闻,说的应该是旧城的气温。现在的新城跟所有的高原小镇一样,逼仄的马路,车辆并不稀少。看到几个从外地来的人,在诊所附近转悠,休息,买高反的药。

在索尼的陪同下见到了乃丁巴久老人,他今年74岁,二十几岁就在鹿场工作。开始的时候从山上抱来小鹿,也就是跟现在的人贩子类似,在家长不注意的情况下,偷偷抱走孩子。吃奶的小鹿用牛奶来喂养,慢慢的队伍越来越壮大,最多的时候发展成二百多头鹿。老人说作为牧者,时间长了,牧什么都是一样的,跟牧牛没什么区别。野生的变成家畜,只不过是一种变通关系。他说他什么都养过,也养过一头野驴,到三岁时,说是要卖到朝鲜,被带走了。说起这件事时,一种不确定和草草的话语,仿佛那是他心底的一个小缺口,目光望向远处,天边簇拥着山脉与白云,脸上挂着似笑非笑的表情,我不知道那是不是一种用三年联系的牧者感情被切断的苦楚。

我们就坐在门口的草地上,偶尔被马路上行驶的大车的喧哗声覆盖我们的谈话内容。作为74岁的老者,外形酷似自由的歌者,灰白的发丝扎在脑后,门牙全掉落,却不影响清晰的讲述,对往年的回忆像是某种鲜亮的色彩,他也亮了起来。他说鹿跟大象一样,全身都是宝,尤其鹿血,而且强调鹿血来自鹿茸,它是再生器官,每年长每年采收。骨质变硬之前割锯鹿茸,就会流血,再用龙胆等草药消毒止血纱布包扎,鹿角底部鹿角盘开始骨质化,来年自然脱落。这样一种小手术,当时是怎样一种场景,可想而知。后来索尼说,现在有吹管麻醉针,对于鹿和割锯的人都省事不少。

每年夏天,老人一个人,住在离县城几公里处的房子里,象征性地帮着鹿场照看近处的草山和围栏等,也顺便帮着搬到夏窝子里的牧人照看房屋,他说现在小偷少了,也不用为此太操心。我们的身后除了他的住所,还有几间旧房屋,说是曾经的厂房,大门紧锁,院子里杂草丛生。附近的喇叭里一直在播放诵经声,每当在谈话间断时就听到它缓缓流动的声响,仿佛它是这山间的一种坐标。

老人觉得,自己为公家干了一辈子,按道理可以退休领个退休工资什么的,可是后来不知怎么的,什么也没有(鹿场被私人承包,也没有能力养过多的人,索尼说当时他们采取的是买断工人工龄)。他向有关部门申请了低保金,说是很快会落实,但还没拿到手。问到他的生活来源,夏天三个月鹿场给3000元,领着国家给老年人的补助金。虽然生活拮据,却也没有办法,他说这些都是个人的命,他这把年纪,也不知道还能活多少年,也不奢望太多。在他的谈吐间洋溢着一个老人对尘世的万千变化的淡然和一丝对现实的无奈。他还再三强调要我们进山里去看看鹿群和野牦牛,说到牧场,他变得更加明亮,微笑着,一直在招手目送我们离去。

索尼到夏窝子去拿围栏的大门钥匙,也没找到人,准备绕远路,结果门就那样开着,仿佛是专为我们打开似的。进山的路并不平坦,幸好山不高,而且草地结实,没多久就看到一群牦牛,悠闲地遍布在山里。远远看到一头冒着黑色光泽的牦牛,它健壮的个头凸显于其他牦牛。索尼说那是其中一头野牦牛,而且个头偏小的那头。我们慢慢走近它,我还担心它会突然攻击我们,就像有些视频和照片里那样。索尼说,只要不去招惹,它们不会无缘无故去攻击。跟家养的牦牛在一起,时间久了也变温顺了。或者跟人类之间慢慢建立了某种感情吧,万物有灵,以心换心,对谁都适用。它并没有正眼看我们,只是慵懒地站起身,在我们跟前拉了一坨牛粪,也算是最大的礼了。我们想找找更大的另一头,又往山里走了一段路,远远的在半山腰,看到另一头,那么醒目,就像一个王者,站得多么远,都无法阻挡它的光芒。我们看着它,就那样远远地看着它,它也不时地抬头看看我们,像是一种感应。索尼说,他们家跟野牦牛有一些渊源,早些时候,他的父亲在畜牧局当局长,因缘巧合给班禅大师献过一头野牦牛,这一切都开始于一种好的缘起。

偶尔听到土拨鼠响亮又带点骨笛般质感的声音。据说,根据第一次看到土拨鼠的情况可以预示这一年自己的生活,若是它在跑,就说明自己一年生活忙碌,若它不动,说明自己一年安闲。我说我只听到声音,随后我们看到两只狐狸,中间一只土拨鼠在追赶其中一只狐狸,它们三只一前一后往山上爬。在我们下山的时候,两只狐狸从左边的山上下来,就在我们跟前缓缓爬到右边的山上,一种不屑与淡定,那一刻我们是误闯别人领地的异类。索尼说是狐狸在找食物,土拨鼠为了护崽,才追着狐狸。

索尼说,养野牦牛是为了配种,不久野牦牛的后代就会遍布山脉,它们的体格比一般牦牛壮又大,只是纯粹地养,它们的存在也给草山带来了更多的益处,比如草的更新、施肥,还有给山脉带来的温度和活力。我回头再看看它们,一座座山脉就是它们的乐园,山泉清凉甘甜,花草鲜嫩美艳,万物安详宁静。

我们始终没看到鹿群,它们已经爬到另一座更远的山里。

他们把大片的优质草场做了围栏,也不担心走丢,偶尔还会有外面的鹿跳到围栏内。索尼笑笑说,他们给围栏做了一些特别的设计,外面的容易跳进来,里面的跳不出去,近几年,跳进来的数量一直在增多。他说山脉迟早是要还给野生动物,它们才是山脉的主人。终究会实现,人们参与其中,只为了去保护,而不是掠夺。

回去的路一直是草地,走到尽头,又是一扇门,看门的人大概又去了县城,家里没人。索尼说一般不会锁家门,门推了几下都没打开。推开窗户,看他的脚一直都是一瘸一拐地上山下山,我主动去爬窗户拿大门的钥匙,结果,那户人家的钥匙其实只是一根铁棒,就扔在门边上。他说前几天去同学聚会一夜之间脚肿了起来,还半开玩笑地说,可能无意中惹恼了地神水神什么的。

我们在母亲河酒店里用餐,每个包间都用了河流的名字,比如孔雀河、象泉河、马泉河、狮泉河。作为三江源的人,河流就像自己的母亲,在敬畏,在保护,也用它在命名自己重要的东西。

他们的主打产品白唇鹿酒(鹿血配制酒)、鹿茸粉等,摆放在酒店一楼的柜子里,酒用康巴人的某些特征作为诠释,更确切地说藏族人的优良特征,也是玉树地区第一个获证的酒业公司。

我们离开的时候,天空挂着层层白云,风静止,山脉披着绿色绸缎,穿行在其中的生命都变得更加柔软。连野牦牛都收起愤怒的角弯,在近处害羞地摇着尾巴,不看你,在远处低头吃草,抬头看看你,那眼神里一定带着天地初开时的温柔和平和。

作为牧者,对万物拥有慈悲之心,仁之牧之,天地一片祥和。

作为牧者,也相信被另一个更强大的在冥冥之中牧之。

虚空之大,唯有心容之。慈悲的种子,是永不干枯的资粮。

这时,三只小蚂蚁在电脑间攀爬,随后就把它们放在草丛里。我不知道它们在寻找着什么,或者想要表达些什么。我只能用它们大小的文字记录我的所见所感,并敬之、爱之,真诚地做心灵的小牧者。

作者簡介:那萨,又名那萨·索样。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青海省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第二十期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班学员。作品散见于《诗刊》《民族文学》等刊物。诗歌入选多种选本。获第三届蔡文姬文学奖、第三届唐蕃古道文学奖等。出版有诗集《一株草的加持》。099693A8-4F81-41EF-8F4C-8BDADEDB2E04

猜你喜欢
土拨鼠山脉围栏
它,就在那里
山脉为什么不会无限长高
围栏
地球上的山脉为什么不会无限长高
山脉为什么不会无限长高
动物园
洗澡围栏
煨“土拨鼠”
土拨鼠的记事本
澳大利亚新围栏法促邻里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