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煦童
摘要:现如今,高校的数量非常多,为培养高品质人才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解决了现代的教育问题。我国高校在积极进行新一轮的教育改革体制,但是教育管理的不足会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学体制的改革。本文首先分析出了我国高校数量持续增多的趋势,进而指出高校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的措施。
关键词:高校:高品质人才:教育问题:教育管理
中国高校教育管理制度是依据人才培养目标和规定的需求,在相对教育管理思维和观点引领下,对高校教育活动实施规划、组织、调节和操控的根本制度。中国高等教育人才培训最后输入步骤是帮助国家完成各种人才的基础和保证。这些年即使获得了很多改善,可伴着高校发展速度的加快,整个办学水平持续提升,高校教育管理产生了一些问题,此篇文章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我国高校的管理的现状
当前,中国据教育有关部门统计,一直到2017年5月31日,中国总共有2914所高等院校。在这里边包含普通高等学校2631所(含独立学院265所),成人高等学校283所,相对2016年来讲,几乎多了近百所高校。不仅如此,中国每年的应届毕业生也增加了很多,自2001年的114万人,到2016年的765万人,中国高校在这十多年里,人数增加了六倍,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我国高校的迅速进步。
随着高校教育从之前的精英教育改变成了如今的大众教育,大学生应届毕业生的人数也在持续增加,这就为人们引起了就业困难的问题。所以各高校大学毕业生在毕业之后,决定接着进修的人群也越来越多。当前中国高校里,一共有研究生教育机构接近八百个,在这里边,普通高校大约有600所,科研组织占200个左右。当前在读的研究生总人数是200万人,在这里边硕士生大约有80%,剩下的20%的学生是博士研究生。
伴着中国高校教育方针的出台,高校教育管理思想产生了巨大的改变,我国建立了合适当代教育需求的高校教育管理新观念,可见我国高校教育管理越来越重视。
二、我国高校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高校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
1.高校师资水平不能满足要求,科研能力薄弱
目前,我国高校数量不断增加,对高校教师的需求也不断增加,而高校教师的素质却不断下降。如今人们有一个共同的观念,他们认为高校教师不需要受过高水平的教育,只要有一定能力作为高校教师即可。正是由于这种观念和社会对高校教师的需求不断增加,所以高校教师的水平普遍不高,导致教师队伍薄弱。
2.行政化的管理模式
管理是“管”和“理”同时利用才是最好的管理模式,而在如今高校教育管理中多数都走行政化的管理线路,注重“管”却忽视了“理”,这是高校教育管理中的重大误区。高校有关的教育管理部门是为教职工、学校和学生服务的,而利用行政化的管理模式,全体忽视了对教职工、学校和学生的服务,单一性管理,缺少另外部门组织的参与,缺少管理的评价和建议,主体化管理程度较为严重,缺少民主化的管理模式。
3.管理机构对于高校教育管理问题仍然缺乏重视,相关制度存在缺陷
当前管理机构的工作重点主要放在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管理上,对于高校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由于缺乏关注,相关制度的制定将存在差距。有些人会把握体制上的差距,追求更多的利益,忽视高校最重要的教育管理。在我国,对高校教师的选拔,缺乏系统的管理审计,一些民办高校在招募幼高校师时,往往通过履历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其次,根据相关专业、资格证书等专业知识,然后进行简短的交谈,确定是否被高校录用。这种招聘模式过于简单,缺乏系统的教师选拔管理机制。
4.高校教育管理理念陈旧,缺乏管理手段。
在制定目标的时候往往与实际的教学工作脱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高校管理者的工作和管理目标相脱节,高校管理者在进行管理工作的时候,往往将工作的目标抛在脑后,工作过程比较混乱。其次,工作的整体目标与阶段目标区分不开,在具体的工作中缺乏可操作性。最后,工作目标缺乏实施的具体手段,在目标与实现目标两者问缺乏实施的桥梁。
(二)高校教育管理现存问题成因分析
1.高校教育缺乏规划,针对性不强
第一,理论教学和高校的自身状况不同意。高校教育管理者仅仅关心理论和观念,对教育实践并不重视,或者不能够用理论帮助高校教师处理教育实践中的主要问题,这让高校教师不但很难了解理论的精神实质,无法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第二,教育和培训不按分层的方法展开,因为各种原因,很多机构竞相介入高校教师教育领域,让高校教师在没有秩序的情况下进行高校教育。第三,当前的培训形式单一,重视学术教育,忽略教育能力和素質教育。很多高校教师在掌握了语言能力、教育组织能力、师生互动能力等重要理论后,缺乏基本的教育技能。
2.造成教学内容追赶潮流,课程超载
第一,社会取向,在一定的时问里,社会舆论、社会教育价值观和同家的法律教育目的和科学教育思想存在着很多的不统一。在利用各种方法传递到高校的时候,或许会产生课程超负荷的状态。第二,父母的压力,家长的教育思想和法定教育目的不同意,可能会致使高校教育课程超载。第三,教师的观念和能力,有些教师注重智力教育而在道德教育这一块有缺失,看中知识取得而不在情感培养这一块有缺失,这必然会致使现实中课程内容的超载和过载。
3.单向服从的管理关系和管理制度
受传统文化的干扰,很多高校依旧按照上下级关系中的单向服从运行,他们更多地运用行政手段和权力来进行管理,他们习惯于作为领导者和评价者参与高校的教育活动,也就是说“上级的命令下级绝对服从”。教师对自己的工作没有决定权,平常的工作只是“按照指令要求+完成任务”或“按规定进行+对付检查”等。另外,因为园区领导一直忙于具体事务,他们缺少整体的管理系统,没有时问思考教师的发展和制度的更新。
三、改善我國高校教育管理的建议
(一)不断提升高校教育师资水平
第一,高校教师要有“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增加自身的素质,不断地接受新鲜事物,并且不断学习,以提升自己的自身修养和知识量。第二,要注重教师的业务培训,并且将所学到的业务应用到课堂上取,提升科研能力。一个好的高校,一定存在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怎样使用“同本培训”针对全部教师的特点展开业务学习、课题研讨,同步提升全园的教科研水平。这里边很多重点的举措要借助校长和教师在教学中探索、统计和汇总。而且要加深高校教师人事规章改革,成立教师专业素质考评体制。实施竞争上岗、优胜劣汰的聘用体制,这可以让高校教师增强责任感、加大竞争力,进而自主地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
(二)建立健全的教育管理监督和评价制度
高校教育管理制度应该突破以往的单一性管理方式,全面开启监督和评价机制,而且,要采用两方面的监督和评价方式。从高校教师和学生角色获取相关的监督和评价建议,因为教师和学生是教育管理的直接对象,从这个角度出发可以发现当今高校教育管理中的不足,便于及时的完善教育管理制度,而且,这种评价方式可以实事求是的对教育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价,是一种对教育管理工作的监督与评价切实可行的机制。身为高校的教育管理者,要认清大局,以高校为主体,应虚心接受相关教师和学生提出的建议,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出教师和学生对教育管理监督和评价的主动性。
(三)合理整合管理资源,提高管理的效益
在高校的教学中,应该使用系统科学的管理方式,归纳各种管理资源,展开科学有效的管理。在主要的工作中,要依据管理的目标出发,在管理工作中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提升管理者的素质和管理能力,加快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其次,管理工作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配置,提升管理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四、结语
此篇文章主要针对高校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措施展开了分析和探讨,经过此篇文章的研究,让我们明白,在高校的教育管理中,管理人员应该全面的了解教育管理中存在着的问题,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全面的促进高校教育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李牧之.论我国民办高校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思考[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2(12).
[2]张梦圆.浅谈中国民办高校教育管理的创新方案[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06).
[3]周文静.浅谈创新民办高校教育管理体制的应用策略[J].浙江大学学报,2015(12).
[4l[美]约翰.s.布鲁贝克著.高等教育哲学[Ml.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
[5]刘华东.建立科学规范的教学管理控制系统[J].中国高等教育,20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