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多因素及治疗对策探讨

2019-09-10 23:18:34周广阔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19年11期
关键词:肝胆外科切口感染手术

周广阔

[摘要]目的:探讨肝胆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多因素及治疗对策。方法:对2014年2月到2019年2月的100例肝胆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手术切口感染影响因素。结果:对于患者的年龄在60岁以上,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为4.0%,明显高于60岁以下的患者,血清白蛋白较低,谷丙转氨酶较高,血红蛋白较低,手术切口为I类的感染率为7 84%,II、Ⅲ类的感染发生率为24.49%,前后明显高于后者,与低于60岁的患者相比,差異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肝胆外科手术患者进行治疗中,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比较多,需要采用针对性的治疗方式,预防切口感染。

[关键词]肝胆外科,手术,切口感染

[中图分类号]R65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17-0212-02

在肝胆外科治疗中,很多疾病都需要实施手术,在术后,多数患者都会出现切口感染现象,对预后产生了不良影响。在现阶段,无菌操作技术受到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在临床治疗中,广谱抗菌药物的应用也得到了广泛推广,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手术切口的感染发生率,不过,切口感染仍然是比较常见的并发症。因此,对肝胆外科患者进行手术的过程中,应该全面分析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在2014年2月到2019年2月期间,在本院收治100例肝胆外科手术患者,以此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54例,女性46例,年龄在23-6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2±3.4)岁,手术类型包括:胆结石45例,胆管癌切除18例,急性阑尾炎17例,肝叶切除20例。全部患者的手术切口均发生了感染现象。

1.2方法对这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面研究患者的病程记录,根据切口分泌物的培养结果,结合诸多的辅助检查结果等进行分析,进而总结出相关的切口感染影响因素。

1.3观察指标根据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与检测技术实用手册》,在判断切口感染时,以下几种情况就是为切口感染:第一,在切口部位,存在一定的红、肿、热现象,又或者出现了脓性分泌物;第二,在切口处,具有比较明显的局部压痛感;第三,切口处的液体清亮,出现了脂肪液化现象;第四,经过手术探查,能够清楚看到切口脓肿等感染现象。

1.4统计学方法在本组研究中,数据应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应x±s标准差表示,技术资料应用t检验,(n)表示例数,(%)表示百分率,采用x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研究患者的资料可知,当患者接受手术治疗之后,之所以出现切口感染,主要的影响因素包括:患者年龄、手术治疗时间,以及手术切口等。对于超过60岁的患者而言,与低于60岁的患者相比,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更高,谷丙转氨酶较高、血清白蛋白相对较低、血红蛋白较低、手术切口为Ⅱ、Ⅲ类的感染发生率更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3.1肝胆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在肝胆外科手术患者中,之所以出现切口感染,其影响因素比较多,主要是患者年龄、血清白蛋白和手术相关因素等。(1)年龄因素:若患者的年龄比较大,特别是高于60岁,在手术后,出现切口感染的现象往往比较多,与患者的免疫力,以及脏器功能的衰退具有密切联系,而且,不少老年患者会患有相应的基础疾病,进而增加了切口感染的发生率。(2)手术相关因素:在肝胆外科手术中,往往会对患者实施较大的切口,一旦手术时间过长,在很大程度上,会使内部组织长时间接触空气,大大增加了细菌污染几率;如果手术时间过长,还会导致周围组织受到较大的牵引,进而增加了切口感染几率。(3)血清白蛋白、胆红素以及谷丙转氨酶因素:对于血清白蛋白、胆红素,以及谷丙转氨酶来说,可以充分反应患者的肝功能,在临床中,这些指标十分重要,如果血清白蛋白、胆红素,以及谷丙转氨酶出现了异常,这就说明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又或者术后处理未能做到位,进而影响了肝脏功能的恢复,提升了切口感染的发生率。(4)操作技术较差:在手术中,如果切口的平整度不好,加上失血过多的影响,切口往往会发生红肿现象,进而导致切口感染。对于Ⅱ、Ⅲ类手术切口,其感染几率显著高于I类,切口的深度越深,感染的几率越高,在加上医疗器械中也会携带相应的细菌,在手术过程中,会进入机体内部,而手术切口的处理主要局限于表层,未能对深度切口进行全面处理,所以会出现切口感染。

3.2防治对策针对以上这些影响因素,可以采用以下几点治疗对策:第一,对于肝胆疾病患者,在实施外科手术之前,需要全面掌握患者相关的手术适应症,比如说,在非情况危急下,需要择期手术,制定完善的手术方案。另外,在术前,还应该加强全面检查患者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以及丙谷转氨酶等指标,尽可能维持上述指标,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保证机体的平衡。第二,若患者的年龄偏大,在手术之前,应该对患者提供充足的饮食营养支持,这样可以提升患者的抵抗力,有助于手术的顺利实施,否则,一旦患者身体虚弱,就会降低抵抗力,很容易出现切口感染。第三,对于手术医生,应该由技术娴熟的医生负责,合理减少手术时间,有利于防止切口感染。在术后,如果患者的病症得到了有效控制,正在处于逐渐康复的状态,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尽可能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这样可以有效防止院内交叉感染,有利于取得良好的预后效果。第四,在手术之后,医护人员要全面观察患者的切口情况,及时实施抗感染措施,做好无菌护理工作,并且,根据肝功能等指标,给予相应的治疗方式。第五,在术后,要及时进行切口冲洗,这样可以明显减少切口的细菌,防止组织坏死,进而减少伤口压力,可以有效防止切口感染。在术后,对切口进行冲洗时,一般采用灭菌生理盐水,也可以采用聚维酮碘,这种药物具有较明显的广谱杀菌作用,在相关研究指出,经过聚维酮碘的运用,可以减少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比起灭菌生理盐水的冲洗,后者的效果更为显著。第六,作为肝胆外科医生,在切口缝合的过程中,在同一部位,应该尽量减少反复进针以及出针的操作,合理控制线结的长短,并且,对切口进行全面保护,在术后,由于切口创面相对较大,切开感染率较高,所以,一定要改善手术室环境,在无菌条件进行,进而减少切口感染的出现。

猜你喜欢
肝胆外科切口感染手术
手术之后
河北画报(2020年10期)2020-11-26 07:20:50
肝胆外科术后腹腔感染患者的护理方法与预防手段
Servqual评价法对肝胆外科护理服务质量持续改进的指导作用
腹腔镜辅助直肠全系膜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可行性、安全性及近期临床效果
循证护理与个体化护理对肝胆外科患者的预后效果分析
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与手术室护理干预对策
胃肠外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因素分析及治疗
PBL教学法对肝胆外科实习护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的评价
普通外科术后切口感染危险因素的分析
今日健康(2016年12期)2016-11-17 12:29:29
颅脑损伤手术治疗围手术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