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意义]旨在促进地方高校馆科技查新工作的均衡发展。[方法/过程]
本文先从全国、省和个体馆分析了地方高校图书馆科技查新工作当前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的现状,存在着明显的区域、校际差异;提出科技查新大环境的变化和当前面临的困境,最后探讨地方高校馆科技查新工作均衡发展的对策。[结果/结论]提出个体馆应补短板、促规范强自身;同一区域馆应抓均衡、提质量,加强整合建立区域性查新中心的对策,以促进地方高校馆科技查新工作均衡发展。
关键词:科技查新 学科服务 高校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G35;G252.62 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从1985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颁布实施, 我国一些科技情报机构开展专利查新工作以来,至今科技查新服务已历经了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从全国范围内来看,高校图书馆的科技查新工作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以及图书馆长期的条块分割状态使得高校图书馆的科技查新工作存在明显的区域、校际的差异,高校馆的科技查新工作总体上的发展是不平衡、不充分的。
如何填补区域发展不均衡,逐步缩小高校馆之间科技查新工作的区域、校际差距,特别是促进地方高校馆科技查新服务能力的提升,从而实现全国科技查新工作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引起研究者们的关注。
2.地方高校图书馆科技查新工作的现状
2.1 全国地方高校图书馆科技查新工作的发展现状
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以及图书馆长期的条块分割状态使得高校图书馆的科技查新工作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如鄂丽君[1]在2012年以我国 792所本科高校图书馆为调研对象,最后有实际开展查新服务的只有 210 家图书馆,所占比例为26.5%,说明还有很大部分的地方本科院校图书馆根本没有开展科技查新业务。区域分布上,东部沿海省份及北京等发达地区的数量总体比较多,都在 10 家以上;西部的经济欠发达省份的数量比较少。
高校图书馆的科技查新工作还存在明显的校际差异。根据对教育部部级科技查新工作站的年检情况分析[2],至2013年底84所教育部科技查新站专职查新员平均9.3人/所, 兼职查新员平均9.5人/所;2013年度84所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平均每所完成数量499件,查新数量在1000件以上的共有5所学校,查新数量在平均数一半以下(250件)的学校有13所;200件以下的有3所。
从机构查新资质上,高校图书馆获得的查新资质主要有3类:a.国家部委认定的查新资质。如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水利部、冶金部、教育部审批[3]。
b.省级政府部门认定的查新资质,包括省教育厅、科技厅、卫生厅等。c.与具有查新资质的查新机构合作开展科技查新服务。可见全国高校图书馆科技查新工作存在着明显的区域、校际的差异,各地各馆科技查新业务的发展良莠不齐。我国高校馆的科技查新工作要均衡发展的道路还任重道远。
2.2 福建省高校图书馆科技查新工作发展现状
笔者通过搜索省内各调研馆的主页、查阅文献资料,对福建省24所高校图书馆的科技查新工作进行了调查:目前只有8所高校图书馆(比例为33.3%)开展科技查新服务工作;其中有3所高校(厦门大学、福州大学和福建农林大学)具有教育部授权的查新资质、2所高校(福建农林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具有省科委认定的查新资质、1所高校(福建中医药大学)具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认定的查新站资质、3所高校(集美大学、华侨大学与三明学院)与其他具有教育部批准的查新站具有挂靠合作关系,1所高校(福建医科大学)虽没有查新资质认定但有开展查新业务。总体起步较晚、学科覆盖也不全、服务层次较低。福建省高校馆的科技查新工作也存在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2.3 个体图书馆的科技查新工作现状:以集美大学图书馆为例
笔者所在的集美大学是一所省属本科高校,地处福建省厦门市,是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全校师生员工近3万人。自2004年集美大学图书馆组建参考咨询部以来,科技查新工作逐渐步入了正轨。现有查新人员4名,审核人员2名;人员均获得科技部或教育部颁发的查新员证或审核员培训证。2010年以来先后与福建农林大学图书馆合作、厦门大学图书馆合作,代理部級查新工作[4]。查新工作遵循合作馆查新规章制度并接受查新业务培训和规范化指导。通过合作开展科技查新服务,方便了教师申报部级查新申请,也规范了集大馆的科技查新工作,提升了查新质量与服务水平。合作馆也从中提高查新数量,收获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和经济利益,共建双赢。
笔者对2004—2018年集美大学图书馆的科技查新工作进行了统计:近14年集美大学图书馆科技查新工作的业务总量只有93件,年均不足7件(与教育部部级科技查新工作站的年均200件-1000件相比,差距巨大);各年分布也不均,最多一年有12件,最少的一年才2件;与资质馆合作查新业务量仅为6件,不足总业务量的7%,数量偏少。从中也可以看出,地方高校馆的科技查新工作状况不容乐观。科技查新需求量不高,科技查新的业务量较少,图书馆的查新服务模式被动,主要单纯地围绕查新开展浅层服务,缺乏服务的广度和深度。
综上所述,高教领域中“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同样也体现在长期处于条块分割状态的高校图书馆的科技查新工作中。而新形势下这种发展状况已严重不适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双一流”高校建设发展需要。
3. 地方高校图书馆科技查新工作面临的困境
3.1科技查新工作的大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
随着科研环境的变化,科技部门的课题申报不再要求查新,各查新机构的查新量正趋于下降;查新机构管理制度也有调整,如教育部不再组织新的查新机构资质认证工作。这些变化对于地方高校馆的科技查新工作更是严峻的挑战。
3.2 地方高校图书馆科技查新工作自身面临的不足
3.2.1人员、资源建设不足
查新员的数量和素质参差不齐,部分查新员缺乏相应的专业背景。如集美大学图书馆现有4名查新人员,其中3名为图书情报专业人员,缺乏本校特色专业(航海、水产)学科背景的查新人员。知识结构不尽合理,综合服务能力有待拓展。查新人员多数身兼多职,有时会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
在数字资源建设方面,以集美大学图书馆为例,中文数字信息资源种类较多、建设较为同步,基本能满足国内科技查新工作的需求;但专业数据库和外文专业资源建设还有待加强,如《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化学信息网》在经费许可的情况下应争取购买,也要争取开展DIALOG数据库联机检索服务等。
3.2.2规范化建设和规章制度建设有待加强
如集美大学图书馆目前只在科技查新页面上发布了查新委托需知、查新费用、查新流程等信息,没有制定与科技查新工作相关的规定,如科技查新业务规章、科技查新员和审核员岗位职责、科技查新保密制度、科技查新档案管理制度和查新客户反馈、回访制度等,规范化建设不足。
另具有查新资质的图书馆未对合作馆的查新工作制定合作细则,没有对双方合作的制度约束。
3.2.3查新工作的科学管理模式有待探索
科技查新工作管理应向科学管理转化,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如争取得到学校相关职能部门(科研处、规划处和财务处)对图书馆科技查新工作的重视和政策支持;调动专职或兼职查新人员主动服务的积极性;正确处理查新工作与其他信息咨询服务工作的关系;在正常考勤和加急查新加班之间做好权衡;考核应兼顾查新定额管理和查新质量;加强对科技查新工作的推广宣传。
4.地方高校馆科技查新工作均衡发展途径
解决科技查新工作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将是我们长期要面对的工作主题。要实现我国科技查新工作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升地方高校馆科技查新服务能力、均衡发展势在必行。对各馆自身而言,迫切需要夯基础、补短板、提质量强自身;对各地区来说,抓均衡、促规范,加强整合建立区域性查新中心已呈必然趋势。
4.1 各馆应夯基础、补短板、促规范,加强多元化发展
4.1.1組建人才梯队,发挥团队力量
地方高校图书馆应增加吸收具有理、工、农等专业背景的馆员,加强对查新员的常规化、规范化培训。学院联络员作为兼职查新员,可确保查新高峰时查新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专职查新人员作为团队的核心,配合并指导兼职查新员的查新工作,以保证查新报告的质量,提高用户满意度,扩大科技查新的覆盖率和影响。
查新人员要注重服务与学习并进,不断熟悉新学科、新领域的发展趋势,努力具备情报分析、专利分析、知识产权服务等新能力,拓展综合服务技能。查新员也要开展查新工作研究,科研、业务互相促进。
4.1.2加强规范化管理,提高查新质量
地方高校图书馆要建立健全科技查新工作管理制度,如建立查新工作业务规章、科技查新员和审核员岗位职责、科技查新保密制度、科技查新档案管理制度和查新客户反馈、回访制度等,实现规范化管理。
高校图书馆应争取两校科研处、财务处的支持,从政策、财力上支持两馆的馆际合作查新工作。两馆也要加强沟通,进一步制定馆际合作查新细则,规范合作查新工作。
科技查新工作管理应向科学管理转化,建立查新激励制度,从制度上调动查新人员主动服务的积极性,处理好查新工作与其他信息咨询服务工作的关系,权衡各种利益分配。同时,应避免查新员流动频繁,以利于查新经验积累和自身业务能力的提高。
4.1.3 开展科技查新的多元化服务,拓展业务范围
尽管地方高校并没有教育部科技查新资质,但科技查新的方法和过程可以用于服务教师科研。定期举办查新讲座或科技查新服务宣传月活动,或上门到学院对查新内容、委托要求等进行详细而深入的专题讲解,培养更多师生具有主动查新意识。
此外,也可为第三方认证、论文鉴定、报奖或企业开展查新服务。如南京工业大学将查新站[5]设在大学科技园科技创新大楼,以科技查新服务为切入点,集成一系列深层次的情报服务,找到业务发展的重点和突破口,有效提升科技查新的服务水平,适应科技创新的发展需求。
4.2 抓均衡、提质量,加强整合建立区域性查新中心
4.2.1共建区域性查新中心可促进地方高校科技查新工作健康发展
由于全国各地高校图书馆的科技查新工作发展不均衡、不充分,各馆特别是对于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独立开展查新服务,存在着供给能力和供给资源不足的问题;而对于有能力开展查新工作的高校馆,也有需求缺乏规模效率和需求的结构性差异问题。因此,共建区域性查新中心、开展区域联盟式科技查新服务,是实现我国科技查新工作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此举将逐步缩小高校之间科技查新工作的区域、校际差距,特别是促进地方高校科技查新工作健康发展。
区域联盟、共建共享是地方高校图书馆提高服务质量、深化服务层次的首选。近几年来,区域性联盟服务也渐成体系与规模,科技查新服务完全可以在已有的信息服务联盟基础上开展。如福建省高校可由省教育厅牵头,以“福建省高校数字图书馆”(FULink)为基础,通过购买或自建科技查新系统,构建区域综合科技查新联合体---- “福建省高校查新工作管理中心”。该中心的运作可借鉴FULink的文献传递系统的实施办法,实现用户在此中心统一提交申请,有查新资质的图书馆(查新站)领取任务,查新报告由中心聘请的人员统一审核,从而使处于同省范围内的高校图书馆(查新站)得以统一管理,规范区域内不同图书馆(查新站)的查新报告质量、查新管理制度、查新完成时间及查新收费标准,达到共享中外文信息资源,优化使用不同专业背景的查新人力资源,学科专业间可以相互协助。一些较小的机构或者处在查新业务起步阶段的机构,可以依靠区域性查新中心的服务协议开展查新服务,从而提升福建省整体查新服务能力。
4.2.2区域性查新中心可整合资源,进行科技查新工作的服务转型
由于不再审批新的查新机构,课题申报查新需求量趋于下降;而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进程的加快,各高校都加强了重点学科的建设,增加高校的竞争和办学优势,突出自己的办学特色,因此,区域性查新中心必须整合资源,走坚持主业、发展新业务,拓宽服务领域的新路子,实现科技查新工作的服务转型。
大数据时代的出现,为科技查新业务的转型升级带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区域性查新中心人力资源建设可得到加强,如除拥有教育部、科技部科技查新员,还可吸纳专利代理人、律师、信息分析师、专利分析师、知识产权工程师[6]等。
查新服务可在科技查新的基础上向学科服务、个性化服务等方向延伸。区域性查新中心可整合资源,以科技查新服务为切入点,集成一系列深层次的情报服务,针对各校特色专业进行相关信息资源的整合,实施竞争情报服务、知识产权服务等知识性服务产品。
区域性查新中心可提供社会化市场化查新服务。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9号)[7]中明确指出:“加强科技信息资源的市场化开发利用,支持发展竞争情报分析、科技查新和文献检索等科技信息服务”,指明了科技查新的市场化发展方向。如面向社会开展基于查新的决策服务等;开展专利分析研究,以专利数据的深度挖掘为突破口,通过数据的关联分析,撰写相应领域、行业的国内外竞争分析报告或发展态势报告等。
参考文献:
[1]鄂丽君. 高校图书馆科技查新服务调查与分析[J]—情报杂志,2012.1: 180-184
[2]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关于通报2013年度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年检情况的函 [EB /OL].[2014 - 12 - 10] http://www.chaxin.edu.cn/views/news/ListNews.xhtml
[3]黃如花、王小琼. 我国科技查新机构的分布及特点[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5 .3: 255-259
[4] 集美大学图书馆合作查新流程[EB /OL].[2018- 10 - 7]http://lib.jmu.edu.cn/hzcxlc.htm
[5] 冯君.高校图书馆开展科技查新服务新思路[J]. 江苏科技信息,2009( 12) : 9 - 10,20
[6]卢章平. 强化科学管理 提升服务能力: 教育部江苏大学查新工作站( G06) 建设汇报[EB /OL].[2015 - 03 - 16]. http: / / lib. njtu. edu.cn / cxpx / index. htm.
[7]国务院关于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9号)[EB /OL].[2018 - 11 - 1].http://www.weighment.com/newsletter/year2014/m11/2298.asp
作者简介:
吴淑华(1970--),女。汉族,籍贯:福建龙岩,硕士,副研究馆员,集美大学图书馆参考部主任。研究方向:参考咨询、科技查新、学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