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化学公开课的误区及对策

2019-09-10 18:48姚金华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11期
关键词:中学化学公开课误区

姚金华

摘 要:近年來,人们对公开课颇有微辞,口诛笔伐时见媒体批判理由,主要集中在公开课的“精品化”、“虚假化”。本文针对近来去听的一些公开课存在的问题展开了讨论,做了适当的归纳,并提出了若干对策,以希望能把公开课开得更好,更好地搞好教学。

关键词:中学化学;公开课;误区;对策

中学化学公开课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教师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重要渠道。它包括多种形式,如:示范课、评优课、调研课、观摩课。它对评价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目前在新课程理念下各级各类的公开课中,存在着许多误区。有的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存在到目前仍未解决的;有的问题是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而新出现的。这些问题,如果不解决将会大大削弱公开课的作用,也会使部分青年教师背离正确的发展方向,而误入歧途。

误区之一:用“教参”教,而不是用“教材”教。

新的课程理念倡导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而有些教师却是用“教参”教,或用已有的备课材料教。前年,刚用新教材时,市教研室 为了全市化学老师都用好新材料,组织各区县教研室专门负责一单元的备课,然后全市共享。这本是好意,可现在有些老师却对“教参”和有关资料实行“拿来主义”,不再去钻研教材,研究学生,不对资料做出取舍,照般照抄。如前不久我区开展的优秀课评比中,两老师上《分子和原子》一节上,课堂结构雷同,反馈练习都一字不差,显然这是一节什么样的“优质课”?

对策:更新观念,丰富储备,反思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够表明自己的独立见解而不是照本宣科,如果能够对学生的自由思考给予充分的肯定,而不是以所谓的定论作为评判的标准,那么将会大大激发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创造性,相反,教师思维僵化,人云亦云,对学生观点总是给予负面强化,那么学生思维必将会慢慢萎缩,不利于学生成长。其实教参有明确说明:“教学中不要照搬,可有所取舍,要根据具体情况设计教学程序和确定教学内容。”而教参只是教学参考之一,为什么教师没有取舍,只有他人没自我呢?原因就是:缺少思考,储备不足,观念陈旧。

在新课程中,教材作为一种文本,已不是惟一的学习资源,教师不仅要掌握教材内的知识,还要掌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以应对学生在课堂、课后提出的问题。这样课堂气氛活跃,效果明显,教师也会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和风格。

误区之二:“满堂问”代替“满堂灌”,问题缺少层次和深度。

“填鸭式”是老的教学方式,其重要标志是“满堂灌”,在新课程理念下,“满堂灌”慢慢失去了市场,一种看似“启发式”教学的“满堂问”又风行课堂了。它的重要标志是,教师问学生答,一问一答,连续不断。一节课少则十几个问题,多则几十个问题,看起来,红火热闹,其实是该的不问,不该问的乱问。很多问题十分浅显。由于问题设计的缺少层次和深度,根本谈不上价值,如在《水的净化》一节教学中,教师把沉淀、过滤等内容讲完后提出如下一组问题:①过滤后的水是纯净水吗?为什么?②过滤能除去什么杂质?③沉淀分为几种,各起什么作用?④沉淀能把杂质和水分开吗?笔者认为这一组问题存在设置顺序不当,有点混乱,问题②解决了,①自然解决了,③和④有点雷同,如果把③换成①,①换成③,④省略,基本就可以了。

“满堂问”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师生互动,实际上仍是教师牢牢控制课堂,学生只能被动回答。实质上仍是提问式的“满堂灌”。

对策:问题设计要恰到好处,要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

课堂提问是启发式教学的重要形式,国外教育专家甚至把课堂提问视为有效教学的核心。但是,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带启发性的,著名教育家布鲁姆把课堂提问分为六个层次:知识水平的提问;理解水平的提问;应用水平的提问;分析水平的提问;综合水平的提问;评价水平的提问。一节课中如果“知识水平提问”太多,那么教学就不会有深度,相反“评价水平的提问”太多,那么课堂就会因难度太大而缺乏活力。所以课堂所提问题的设计要把好一个度,其关键要看学生的知识水平,是否都能参与,他们的发言是否会收起其他学生的思考,是不是主动积极,有无独立的思考。设计问题要注意:把握整体性,设计问题要系统;有启发性,问题要灵活:加强针对性,设计问题要切实实际;注意反馈性,争取最佳效果。同时要努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争取让他们自己提问,解决问题。一堂课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越多,公开课的质量就越高。学生在平时学生活动中真正能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自主合作,探究的价值才能体现出来。

误区三:矫枉过正,课堂评价无是非,无标准。

鼓励性原则是课堂评价的重要原则,教师语言最忌讳“冷”、“硬”、“辣”。现在一些教育法规中明令禁止有侮辱、歧视学生的语言出现,也不能用讽刺挖苦的语句,这些对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提升学生的自信心是不可或缺的。然而,表扬并非教育的唯一途径,现在许多教师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语言是“你真棒”、“很好”、“你真了不起”。殊不知,一味地赏识也许会变成学生成长过程 中的“温柔杀手”。当课堂中两位同学激烈争论时,教师却给予了含糊肯定,“你们说的都有一定道理”会弄得学生摸不着头脑,不知自己的观点是否正确,这种是非不分,不置可否的赞赏,只会对学生正确理解知识造成误导。

有些公开课上,部分教师为了活跃气氛,不论问题回答如何,都说:“这位同学回答的很好,同学们是不是来点掌声鼓励一下。”掌声四起,反反复复,形成闹剧。

对策:评价要实事求是,要客观公正。

笔者认为,在提倡表扬、奖励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常识的分寸,虚假的表扬是不需要的,廉价的赏识是更不足取的。请不忘记否定性或负面性的评价也能够促进学生的反思和自省。

综上所述:新课堂理程下的化学公开课,师生要有互动,但要适度,学生随着教师的引导启发,积极参与到教学教程中来,在自主探究,自主提问过程中,教材内外的问题不断地被发现,解决,使每位同学在知识与技能,思维能力都必须得到训练和提高,能走出以上误区,公开课必定是成功的。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初中化学课程标准.[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

[2] 徐白强.初中化学探究型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报告[J].中学化学教学.2003(9)

猜你喜欢
中学化学公开课误区
圆锥曲线学习中的六种误区
裸课,语文公开课的一次自发性嬗变
关于野生动物行为的5个误区
第一次公开课
解析几何常见误区
公开课
公开课,希望不再是作秀
基于手持技术在中学化学实验中应用的研究
例析中学化学中对硝酸强氧化性的
聚焦中学化学中的两大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