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经政 秦小丽
摘 要:在科学理解农业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内涵及其基本要素的基础上,剖析我国农业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成因,分析“互联网+”对农业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积极影响;提出在“互联网+”模式下,树立大数据审计理念,通过数字化审计方式的选用,强化审计中所需要的相关数据收集、信息挖掘与资料分析,推动大数据审计效率与审计质量的提升。为此,建议培育审计人员的“互联网+”思维、建立农业自然资源资产数据库系统、强化“互联网+”模式下的数据分析和人员建设、加强互联网审计法规建设与公众监督、建立健全联网预警机制与责任追究机制。
关键词:创新驱动;“互联网+”;农业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新时代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经验梳理与成效分析”(2018SJA1912);江苏省第五期“333工程”科研资助项目“创新驱动发展导向下农业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研究”(BRA2016261)。
[中图分类号] F239.47 [文章编号] 1673-0186(2019)010-0107-010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码] 10.19631/j.cnki.css.2019.010.010
在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理念的推动下,各省市纷纷出台相关规定,如《珠海经济特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贵州省自然资源资产责任审计试点工作方案》等。2015年,我国《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方案》出台,在这一方案指引下,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坚持“问题导向”,从2017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开展,并形成了一些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与做法。2017年6月,《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规定(试行)》审计通过,其对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中办、国办明确表示,我国的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自2018年起全面推行。2018年5月,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批准了2018年的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任中)审计计划,这标志着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已经进入经常性、制度化的阶段。
作为推进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制度方面的一项重大创新,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有助于促进资源利用方式的根本转变与利用效率的有效提升。但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作为一种新型审计,其理论基础还很薄弱。同时,农业自然资源是自然资源的核心,对农业自然资源资产开展离任审计对转变我国农业发展方式、推动农业生态文明建设意义重大。在创新驱动发展导向下,“互联网+”模式与离任审计的对接对破解农业自然资源资产审计中存在的问题能提供什么样的创新性思路与方法?回答好这类问题,并以此为基点,紧扣创新的特性与本质,深入探索“互联网+”与农业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融合,这对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全面客观评价领导干部政绩、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一、文献回顾
国外开展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始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等均有比较成熟的资源环境法律法规或技术标准,并由政府审计机关据此对水资源、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进行了大量的专项审计和调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一些国际性的相关机构也在积极探索对自然资源的审计,如世界审计组织就将自然资源的开发管理和可持续利用包含在“环境审计”的内容中。
国外学术界对自然资源资产审计问题的研究内容较为宽泛,其中吉姆·泰特(Jim T. P. Tait)探讨了水资源和土地资源审计的焦点、目标与过程,多那坦托尼欧、多梅尼克(Donatantonio, Domenic)针对自然资源保护中的资金使用进行了深入的审计调查,分析了其中的重點以及难点[1];而在《环境经济核算中心框架体系》(SEEA2012)中,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被指出应该包含矿产和能源资源资产、土壤资源资产、水资源资产等七个环境资产账户或表格。总体来看,国外的相关研究成果与实践相对成熟,值得我们借鉴。
因内研究以2013年为界,在此之前国内学术界对领导干部资源环境审计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专项资金审计、经济责任审计方面,其中有少数学者如周曦、黄溶冰认为经济责任审计应包括对领导干部环境保护责任的审计,提出应该将资源环境的内容纳入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2-3]。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开始受到重视,特别是最近几年,学术界围绕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研究逐渐增多。蔡春、毕铭悦分析了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意义、特殊性、基本动因及基础理论[4];陈波、林忠华探析了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内容确定的依据与具体应审计的内容[5-6];陈献东对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内容确定的逻辑机理进行了分析[7];钱水祥、刘明辉等分析了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基本内涵与要素构成[8-9];张宏亮等提出了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实施模式,并建立评价指标对离任审计绩效进行评价[10];薛芬、李欣以创新驱动发展为导向构建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框架[11]。为了解决环境资源责任不好评价或无法准确评价的问题,黄溶冰基于PSR模型、李博英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实践情况进行评析[12-13]。也有部分学者如秦荣生、邬贺铨等对“互联网+”审计进行了一些零散研究[14-15];马志娟、邵钰贤尝试将“互联网+”审计模式引入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16],温绍涵、曹雅倩则对互联网给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深入剖析[17]。
综上,国外对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的研究较为深入,实践较为成熟;国内学界对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也取得了初步成果,但各学者的观点存在不少差异;同时,涉及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概念、要素、内容等基础性知识的研究较多,研究深度和水平有待提高。总体来看,国内现有研究偏重理论演绎、定性分析,缺少定量分析、案例研究等。本研究基于“互联网+”模式创新离任审计思路与方法,以提出适合农业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对策与建议。
二、农业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内涵及其基本要素
农业自然资源是自然资源的核心,其存在形式多样,主要涉及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草地资源、气候资源、野生植物资源、野生动物资源、微生物资源、肥料资源、废弃物资源、农用矿物资源十一类。只有在了解自然资源资产概念的基础上科学理解农业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内涵,才能正确认识其基本构成要素。
(一)农业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内涵
1.自然资源资产概念
从会计学的角度看,能成为自然资源资产的自然资源要预期能为拥有者或控制者带来利益,所以自然资源资产也就不可避免地会涉及权属问题。在我国,自然资源资产的权属主体通常是国家或集体,个体往往只拥有对自然资源资产的使用权。同时,资产的另外一个重要属性是可计量性,而我国自然资源分布广泛、形态多样,这就使得不少自然资源资产的价值计量不易确定。目前能够量化的自然资源资产以实物性存在为主,基于此,本研究对自然资源资产的界定为:所有权归属明确、正在或将要被开发利用、能够同时用实物量与价值量计量的自然资源,以及因对这些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所引起的大气、水等环境发生变化中能够用实物量与价值量计量的部分。
2.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概念
自然资源资产具有公共产品的特性,我国之前的自然资源资产实行的是多部门分管形式,2018年3月,我国设立自然资源部,随后不久,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归属自然资源部管理,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跨部门管理自然资源资产的问题。尽管如此,承担公共监督与评价职能的政府审计机构与其审计人员,在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工作中依然要首当其冲,而其他相关部门则应积极配合其离任审计工作。
基于以上认识与理解,本研究将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界定为:国家审计机关及其授权机构,在其他部门或机构的配合下,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地方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在任期内的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与生态环境保护应承担的责任履行情况所进行的监督与评价。总体来看,作为创新驱动发展导向下的一项重要改革举措,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是顺应当代中国生态环境治理的需要,也是不断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使政府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发挥作用的必然选择。
3.农业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内涵
作为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在农业资源审计中的具体应用,农业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在注重农业自然资源资产属性的基础上,还要关注党政领导干部生态责任履行情况,这就使得农业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既要考虑物量要素,同时也要考虑与其对应的人为因素。所以,领导干部农业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要由“人”及“事”,即在确定主要责任人的基础上,结合受托责任人的行为动机与能力,剖析其在任期内对农业自然资源利用与保护的行為与结果,监督评价其农业自然资源资产责任的履行情况。总体上来看,这种创新型的审计类型有助于监督、制约、纠正地方领导干部片面追求农业经济效益而忽视农业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的不良倾向,有助于督促地方领导干部合理开发利用当地的农业自然资源,加大当地农业自然资源环境污染防治的力度,促成当地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活动的持续进行,确保当地农业自然资源资产的安全完整,进而推动当地区域性农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现阶段农业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基本要素
1.主体与客体
作为政策性很强的审计监督评价,农业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主体应该是国家审计机关,鉴于农业自然资源资产种类的多样性以及管理权限的非统一性,此类审计在开展过程中需要内审机构、社会中介机构、广大社会民众的监督与参与,以及农业自然资源相关管理部门的配合与支持。这样就可以多力齐发,点面结合,以利于较好地完成农业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任务。就审计客体而言,参考我国审计署网站对审计对象的说明,结合《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等相关政策、相关文件中涉及的审计客体的划定,考虑农业自然资源资产的特性,将离任审计客体确定为:与农业自然资源资产相关的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党政及其有关工作部门与中央与国家机关有关工作部门中的正职或主持工作一年以上的副职领导干部。
2.主要目标
农业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目标分为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两大类。就总体目标而言,农业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通过考察领导干部任期内所辖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与农业资源利用及其环境保护间的协调程度,以此推动领导干部执政行为的规范化,促使其积极主动地提升农业绿色政绩;并基于此,不断健全农业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度,加快农业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推进,以期不断改善我国的农业资源生态环境状况。就具体目标而言,因为自2018年开始,我国的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已迈入常规化实施阶段,所以该阶段的首要任务是建立能使农业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常态化的制度来对其实施效果进行检验,评析开展的审计活动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如审查具体政策执行和相关措施采取是否体现一致性、人民满意程度是否有提升、农业自然资源资产是否可持续利用、农业生态环境是否有效改善等。
3.主要内容
结合《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规定(试行)》的规定,我国农业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应将生态文明建设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的贯彻执行情况,对农业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的遵守、重大决策、目标完成、责任履行、组织相关资金的征管用及项目建设运行等作为审计的重要内容。现实中,不同自然资源资产的特性差异较大,不同的农业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重点会有所区别。审计机关应当充分考虑被审计领导干部所在区域的主体功能定位、农业自然资源禀赋以及农业资源环境的实际承载力等,针对不同类别的农业自然资源资产与重要的农业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分别确定审计内容与审计重点。参考相关农业自然资源资产信息披露的情况,像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等农业相关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审查和评价的重点通常是被审计的对象在其任职期内所辖区范围中的农业自然资源存量与质量的变化,以及其对上述有关农业自然资源相关的资源规划计划及政策法规的执行情况。
4.主要组织方式
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要引入巡视制度,实践中不少地区以省为单位成立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巡视组,其人员构成范围较广,既包括省级审计机关的成员,又包括其他履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职能的主要部门成员。为了更好地发挥审计巡视组的监督评价作用,在该巡视组中,审计机关成员应该是主要主体,同时这种审计组织的存在形态要长期相对固定。考虑到农业自然资源资产尤其是农业生态破坏显现具有潜伏性、滞后性和外部性等特点,同时现阶段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思路与编制体系也不完善,应当对需要审计的农业自然资源资产分别选取适当指标作为其审查依据;而对跨区域的农业自然资源资产如水资源、大气状况等,不妨使用跨区域联合审计的方式。现阶段,我国每届党政领导干部任职的正常期限为五年,在农业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中,可结合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将审计时点确定为被审计对象任职开始后的第二个年度结束与其离任的具体时间;而针对主要审计事项,则要辅助性地进行领导干部任中的抽查审计。
三、我国农业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成因
当前,我国的农业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实践已经由试点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前期的离任审计试点工作虽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农业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在新阶段势必会面临更多的问题与挑战。
(一)农业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不顺畅,资产价值不易评估
首先,农业自然资源资产归属不清,权责不明。现阶段,我国农业自然资源资产的统一确权登记工作尚未完成,部分农业自然资源资产依然存在产权界限与区域界限比较模糊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想对农业自然资源资产的使用权顺利进行交易、对其使用者进行有效管制显然不易实现。其次,农业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政资不分,政企不分,致使相关职能部门在行使农业自然资源资产行政管理职能与运行管理职能时,可能出现权力寻租现象,这一方面会降低农业自然资源资产的运营效益,另一方面也可能会导致腐败问题。同时,我国当前仍处在探索、讨论农业自然资源资产核算及其监管问题阶段,这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的要求相差较远。主要原因是不少农业自然资源资产的价值量不易计量且其价值估计稳定性差;加上部分农业自然资源资产(如水资源资产)的质量不易评估,审计中对其抽样范围、抽样数量确定的合理性会影响评估结果的准确性。此外,国家政策及市场环境的影响也较大,如受房地产市场影响,土地资源、森林资源的价格会随之波动,这导致农业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所依据资料的可信度变差。
(二)审计所需数据系统性较差,信息资源共享度不高[18]
一是数据不全面、数据断档问题突出。农业自然资源资产数据統计程序复杂,技术难度较大,造成数据采集频率不够,数据链易断层。这其中的部分缺失数据虽可通过补充性调查获得,但需要花费较大的人力、物力与财力,同时在技术上要求也很高,短期内难以满足离任审计需求。二是数据分布零散、数据融合度较低。我国农业自然资源资产种类较多,而其管理职能划分又呈现出条块分割、事权交叉的特点;实务中各相关职能部门执行的标准还没有完全统一,致使采集的农业自然资源资产信息有较大误差。同时,对农业自然资源进行管理的各职能部门间的联动机制不健全,相关数据信息共享度不高。三是数据平台建设滞后、数据利用存在难题。多部门数据的联网无论是平台建设还是技术支持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受地方财政财力和部门预算限制,基层审计机关资金很难投入到位;同时,地方审计机关总体缺乏计算机方面的高层次人才,导致在数据联网平台建设和数据综合分析模型创建等方面还存在较大的技术开发利用难题。
(三)审计领域点多面广,审计力量总体薄弱
作为新的审计领域,农业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可借鉴的现成经验与做法屈指可数。事实上,农业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点多面广,横跨多个学科,涉及的部分内容如农业环境保护、农业自然资源管理、农业污染防治等都属于非财务领域。而我国当前的审计人员大多是经管类专业出身,有资源或环保相关专业背景的不多,审计队伍总体知识结构较为单一,在非财务专业技术、行业指标、监测数据、达标认定等方面存在短板。而受人力资源、技术资源以及部门间协调机制的制约,农业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取证难度较大,目前此类审计在策略和计划上通常都是“就简抓主”。其中,政府审计机关是审计活动的主要组织者,但大部分涉及审计的事项与指标判断仍需依靠相关部门或聘请相关专业技术人才来完成。为避免造成审计覆盖面不全、审计效率低下、审计质量下降等问题,迫切需要解决农业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中的人才瓶颈、部门协调、人员配置等问题。
(四)审计评价体系不健全,责任追究机制不到位
尽管关于《改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越来越重视对领导干部环境保护与生态责任履行情况的考核,但这些问责依据总体来看都比较笼统。各地区一般以此为参考,结合当地农业自然资源资产状况设计考核评价指标与权重,使得考核体系的随意性较强,稳定性与延续性较差。我国当前农业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的依据、指标等不成体系,呈现零星分散、种类繁多、专业性较强的特点,使得农业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主观性较强,提升了审计风险、降低了审计效率。同时,我国地方政府是在党委领导下组织工作的,对于具体的职能部门来说,其工作的全面开展是在不同的分管领导下主持进行的,当某一区域的农业自然资源或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时,如何准确区分领导干部的责任就成为难点。同时,我国领导干部每届任期一般为5年,而农业自然资源状况的形成有一定持续性,其开发利用产生的影响也具有滞后性,使得前任与后任领导的责任不易区分。而在农业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任务重、时间短的情况下,领导干部“先离后审”已成为一种常态,这无疑会影响审计结果的时效性,降低离任审计后续追责的效果。
四、“互联网+”模式对农业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影响
在创新驱动发展导向下,“互联网+”下的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如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带来的机遇正深刻影响着农业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有利于提高审计工作效率、提升审计信息质量、强化多部门协作、提升社会公众监督效能、促进审计功能发挥。
(一)“互联网+”模式有利于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农业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涉及的范围广,数据量大且分散,这需要审计人员进行大量的农业自然资源资产勘察、测绘、影响因子分析等工作,从而增加审计工作量。采用“互联网+”的审计方法,将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等应用到农业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中,加强对诸如耕地、水、草地、森林、湿地等的动态化、持续性监测,也可利用多维的地理信息系统、互联网大数据分析、智慧地图等极大缓解审计数据收集、整理、剖析的巨大压力;同时,分布式计算架构能加速数据分析的过程,敏感反映数据的深层价值,从而可以以较低的人、财、物成本比较准确地挖掘出审计所需要的数据与信息,从而在节省审计成本的同时极大地提高农业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效率。
(二)“互联网+”模式有利于提升审计信息质量
与一般意义上的传统审计相比较,农业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对人员素质要求、审计技术要求等要更高一筹。这就需要参与该类审计的相关人员在掌握审计技能、熟悉农业自然资源知识的基础上,能将一些创新性的技术与方法应用到农业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中去,而“互联网+”模式对此提供了将美好愿景转化为实际行动的可能。农业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模式的技术优势,大大减轻海量审计数据的收集与分析压力,能够使审计人员集中精力聚焦农业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中的政策制定与贯彻落实。同时,“互联网 +”模式使得农业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形式更加丰富,农业自然资源信息得到优化利用,其审计监督方式得到更新升级,这有助于提升所获取的审计数据的质量,进而能有力支撑农业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度的建立健全。
(三)“互联网+”模式有利于强化多部门协作
农业自然资源资产的管理与使用涉及多个部门,在审计时需要从不同渠道组织搜集数据与信息,为了提高审计的效率与效果,迫切需要借助互联网技术统筹构建农业自然资源信息系统与相匹配的政务平台,强化各相关部门之间的交流沟通、配合协作。作为“互联网 +”模式下的一项新生事物,云审计平台充分利用云计算优势,通过审计工作的创新型网络功能,推动审计数据、审计信息、审计经验等的资源共享与高效率交流使用。相关部门的不同人员可以利用该网络审计工作平台,基于预先授权进入对应模块各自进行工作处理;并能迅速、便捷地查询和利用相关部门、相关工作人员的分析数据与工作成果,以利于保质保量完成自身的任务安排。由此可见,“互联网 +”模式有利于支撑最终审计结论的准确性与可靠性,从而确保审计成果得到更好的运用。
(四)“互联网+”模式有利于提升社会公众监督效能
在“互联网 +”趋势下,利用大数据开展审计的工作人员更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与职业道德规范,同时社会公众也会利用现代信息化手段对执业审计人员进行有效监督。因为开放性的网络监督平台为公众监督提供了便利,他们能够随时上网查询、探讨、评价农业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开展与结果发布等,并根据自己的了解和认知进行探讨与评价。当然,对部分领导干部的不作为现象,或者一些农业自然资源项目给环境带来的严重危害,社会公众也可以进行举报。由此可见,“互联网 +”模式下的审计有利于公众监督作用的发挥。为此,有必要在政府政务网络平台上将与农业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相关的内容、结果等向全社会进行发布与披露,让广大民众能够共享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相关信息,以促使农业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结果更加客观公正。
(五)“互联网+”模式有利于促进审计功能发挥
农业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作为离任审计的一种重要类型,其具有预防农业生态风险、揭示农业生态责任履行情况以及抵御震慑农业违规乱纪行为等功能。其能够通过对农业自然资源资产开发利用及其环境保护等问题的反映与反馈,及时发现农业环境保护、农产品质量、以及农业生态安全等方面的一些具有倾向性与不良苗头性的问题,这有利于及时采取措施防范风险,将一些问题扼杀于摇篮状态。但农业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毕竟是事后审计的一种,很多时候其发现的问题已经对农业自然资源、农业生态环境等造成了严重损害。这就需要在“互联网 +”模式下,将任中审计与离任审计合理搭配,不断调动社会公众的监督热情、努力挖掘大数据的技术功能,恰当选择审计项目、科学确定审计重点,以期充分发挥农业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各项功能。
五、基于“互联网+”模式的农业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思路与建议
在“互联网+”模式下,各级审计机关在农业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实践中要有大数据审计理念,通过数字化审计方式的选用,强化审计中所需要的相关数据收集、信息挖掘与资料分析,推动大数据审计效率與审计质量的提升。各级审计机关要继续加强与涉农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相关业务主管部门的协调,推进建立农业自然资源资产数据共享平台,加大审计结果的运用,形成监督合力,为推动农业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一)培育审计人员的“互联网+”思维
现阶段,“互联网+”审计模式在农业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中的应用尚未全面推开,部分审计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依然比较单一,往往拘泥于传统审计思维与常规性审计方法,这不利于在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将审计风险降到可接受的低水平。审计工作者特别是审计机构的负责人要发挥好表率与带头作用,顺应新时代的要求,有意识地进行“互联网 +”的审计思考,鼓励并提倡将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等实施于农业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实务中去。同时,审计机构要不定期地组织“互联网 +”审计技术与审计方法的培训,加强相关审计业务的指导,推动农业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技术的必要替代。只有这样,“互联网 +”审计思维才能更好地扎根发芽,开花结果,农业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功效才有可能得到极致发挥。
(二)建立农业自然资源资产数据库系统
目前,我国农业自然资源资产审计所需要的信息量大,而且该类审计数据来源较为复杂。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建立起一个统一标准的农业自然资源资产信息系统。而要实现对不同来源尚未标准化的大量农业自然资源资产数据的整合与处理并非易事,这需要先进的硬核操作平台与创新性的信息技术的鼎力支撑。而“互联网+”模式下的云计算技术优势明显,一方面能提高信息收集和分析效率,强化数据挖掘与有效处理,实现数据资源的长久使用;另一方面,云计算技术能够对农业自然资源资产变动情况进行在线的动态监测与预测,及时发现相关政策中不合理的方面,从而有利于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此外,云计算技术为不同组织的相关工作人员有序高效使用此系统提供了便利。因为多用户时的云储存数据量异常巨大,这有利于使用者获得更加全面、更有针对性的数据,进而促成联网审计的开展。
(三)强化“互联网+”模式下的数据分析和人员建设
作为一种新型模式,“互联网+”审计对执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同时审计工作量又比较大,在实务中往往出现审计力量不够、审计人员专业能力胜任能力不足等情形。开展“互联网 +”农业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借助大数据技术深入挖掘审计数据,针对审计重点领域分配主要审计力量,集中攻关审计重点内容,在提高审计效率的同时,推动审计机构积极利用网络平台整合相关的审计力量,加强对社会审计、内部审计等审计成果的合理利用,有效弥补农业自然资源资产审计中存在的审计力量较小、审计能力较低等问题。同时,要借助互联网技术平台加大审计队伍建设力度。一方面,审计人员作为个体,不妨发挥主观能动性,借助网络课堂的在线学习提升自身专业技术素质;而审计机关作为一个组织,不妨借助网络平台整合多种审计力量,加强与农业、资源、生态环境等相关领域的专家及技术人才的联络,也可以考虑与一些高校进行密切合作或联合培养,来为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储备人才,以期打造一支综合素质高、专业胜任能力强的农业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队伍。
(四)加强互联网审计法规建设与公众监督
当前,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依法治国背景下,只有确立“互联网+”审计的合法地位,审计人员才能基于“互联网+”模式合法开展审计。但与农业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相关的“互联网+”模式的审计立法复杂且技术性强,既涉及农业自然资源资产多个领域相关法规的修改完善,又涉及多个相关部门之间沟通协调机制的合理构建。因此,“互联网+”模式下审计法规的完善,应在国家层面的框架体系下逐层推进,逐步完善。在相关法律法规与实施准则修订中,建议开通网上咨询通道,鼓励社会公众参与,并借助大数据技术制定规范化程度较高的考核标准。最后,建立农业自然资源资产公众监督系统与结果公告机制。因为农业自然资源资产的利益相关者主要是农业自然环境及社会公众,为了提升农业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工作的效率与效果,有必要吸纳社会公众监督、检举此项工作。建议将互联网作为社会公众参与该项审计监督的支持平台,及时将农业自然资源资产相关的审计项目在网站上公布;当然,对于领导干部的不正当行为,公众也可随时通过举报的方式完成监督。
(五)建立健全联网预警机制与责任追究机制
传统的离任审计实施时间点通常在领导干部离任后,其相应责任容易被搁置,而农业自然资源资产变化与人为影响后果显现的滞后性,致使农业生态责任界限不易确定,这会影响事前控制力度,也使事后补救效果不佳。为此,要基于“互联网+”技术建立起农业自然资源资产的防控预警系统,以利于防风险于未然。在农业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中,审计人员要设置信息变动区间红线,对信息数据进行实时监测。为此要结合任中审计,对各农业自然资源资产要素在领导干部任期内发生重大变化的,应及时进行预警,记录采取的措施,以此作为农业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中责任界定、责任追究的重要参考依据。建议在主要党政领导干部的人事档案中放置生态环境责任追踪卡,监督其资源、环境与生态方面的决策,跟踪记录其任期内的相关行为对环境的影响。而在农业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中引入“互联网+”模式,有助于建立专门的网络数据平台追踪并持续关注领导干部的自然资源资产与生态环境责任,这有利于提高审计工作的科学性、推动审计工作的高效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Donatantonio, Domenic. Audit investigates funding for natural resource preservation[J]. Planning,2008:203-224.
[2] 黄溶冰,赵谦.我国环境保护财政资金的绩效评价(2006~2011年)——基于审计结果公告的内容分析[J].财政研究,2012(5):31-35.
[3] 周曦.基于经济责任的环境审计路径选择——浅析经济责任审计中的环境保护责任审计[J].审计研究,2011(5):24-27+44.
[4] 蔡春,毕铭悦.关于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理论思考[J].审计研究,2014(5):3-9.
[5] 陈波,卜璠琦.论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目标与内容[J].会计之友,2014(36):10-13.
[6] 林忠华.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探讨[J].审计研究,2014(5):10-14.
[7] 陈献东.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若干思考[J].审计研究,2014(5):15-19.
[8] 刘明辉,孙冀萍.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要素研究[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6(4):12-20.
[9] 钱水祥.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研究[J].浙江社会科学,2016(3):151-155+161.
[10] 张宏亮,刘长翠,曹丽娟.地方领导人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探讨——框架构建及案例运用[J].审计研究,2015(2):14-20.
[11] 薛芬,李欣.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实施框架研究——以创新驅动发展为导向[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6(6):20-27.
[12] 黄溶冰.基于PSR模型的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研究[J].会计研究,2016(7):89-95+97.
[13] 李博英,尹海涛.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方法研究——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理论的分析[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6(6):28-34.
[14] 秦荣生.云计算的发展及其对会计、审计的挑战[J].当代财经,2013(1):111-117.
[15] 邬贺铨.“互联网+”行动计划:机遇与挑战[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5(10):6-14.
[16] 马志娟,邵钰贤.“互联网+”模式下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研究[J].会计之友,2016(11):108-111.
[17] 温绍涵,曹雅倩.“互联网+”环境下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机遇与挑战研究[J].山东纺织经济,2018(1):7-9.
[18] 秦小丽,刘金梅,王经政.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研究——基于江苏省的实践[J].会计之友,2017(20):97-101.
(责任编辑:易晓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