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玉良
〔内容提要〕乡村振兴是解决“三农”问题以及中国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作为乡村工作的主体,村干部是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中坚力量,在乡村建设中起着上传下达和身体力行的关键作用。村干部素质的高低好坏直接影响到农村的稳定、和谐与长远发展。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对村干部的基本素质情况展开有效调查,以便有针对性地强化监督管理、进行教育培训和建立有效激励机制,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
〔关键词〕乡村振兴村干部基本素质
注:本文系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课题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辽宁农村基层领导干部队伍生态现状调查》(课题编号:L18BGL021)
素质的原本定義是从人的生理和心理角度来界定的,特指人的先天神经系统、脑的特性及感觉器官的特性。现代意义的素质构成已扩展到人的能力、品质和品格等其他领域,并包括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等。总之,人的素质应该是人们在先天禀赋的基础上通过后天努力和实践而发展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品质和能力的综合。
一、新时代村干部需要具备的素质
1.思想政治素质。政治素质是农村基层干部素质体系的核心内容,农村基层干部的政治素质包括政治立场、政治方向等方面。农村村干部的政治素质主要体现在村干部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通过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积极稳定的品格和道德素养。重点表现为其在现实生产生活中的价值观、发展观、金钱观、政绩观。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能以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就是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2.思想道德素质。“正人先正己”,思想道德素质是农村基层干部素质体系的基础,基础不牢固,经不起考验。乡村振兴战略视阈下农村基层干部的思想道德素质,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的体现,但关键是乡村干部如何能够抵制当前一些低俗和市井思想观念的侵蚀。一是思想素质即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农村基层干部所展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即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引导下,深刻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而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把握其他素质的发展方向。二是道德素质是指农村基层干部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以及家庭美德的总和。就农村基层干部而言,其社会公德主要体现在农村的社会生活中,主动引领遵守乡规民约,尊重公序良俗;其职业道德主要体现在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耐得住寂寞,扛得住辛苦,并能以社会主义美德为内在要求,关心和把握政策的原则性。
3.专业素质和业务素质。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是农村村干部素质体系的主体,是村干部其他各种素质能力发挥作用的关键因素。乡村振兴战略中农村基层干部的能力素质是指其能充分调动自身能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各种行为表现,其专业能力素质包括治理能力与执行能力。治理能力是当前农村基层干部不可或缺的能力。随着农村的空心化、老龄化的到来,乡村治理的难度加大,风险隐患多发。村干部的经济管理能力和法律政策的解读和执行能力应该是其专业知识和业务素质的体现。拥有5亿多人口的乡村,农民的未来发展除了村干部带动他们发家致富外,还需要他们对法律政策上传下达有执行能力和政策的合理解读。农村村干部执行力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党和国家三农政策在农村的贯彻落实,更是关系着农民群众的长远利益。
4.身体和心理素质。身体素质是一个人体质强弱的外在表现。一般是指人体中枢神经调节下,各器官系统功能在运动、劳动和日常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机能。身体素质经常潜在地表现在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身体素质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工作、学习和生活质量的好坏,因此人们常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一个人身体素质的好坏跟遗传因素有关,也与后天的营养和体育锻炼密不可分。心理素质是一个人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素质的中枢或灵魂,是以自然素质为基础,通过后天环境、教育、实践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下逐步发生、发展。心理素质是先天和后天的综合,也是情绪内核的外在表现,心理和生理相互作用,共同影响主体的行为表现。关键是情绪的控制能力,包括情绪的稳定性、乐观自信性和意志的坚定性等方面。
二、新时期农村基层村干部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1.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要求村干部既要识得大体、明了大局、辨别方向,用敏锐的眼光观察和理解社会。又要能从实际情况出发,在错综复杂的形势中正确判断发展趋势和时代进步的要求。
2.把握市场机会的能力。要做到科学发展,必须懂市场,一些官员作风浮躁,急功近利,不重实际效果。盲目崇拜上级政府,不能因地制宜根据自己当地的资源优势实现科学发展。
3.知法、懂法、守法和维护法律的能力。村干部要努力学习法律政策提高自身的法律政策素质,使其具备一定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的能力,真正做到能懂法、善用法、严执法、依法办事。
4.分析形势掌控大局的能力。村干部要时刻胸怀全局,坚持以大局为重。村干部紧跟社会发展趋势,明确大势所趋,判清形势、把握大局。要胸怀宽广,能为了长远利益和集体利益牺牲某些眼前利益和某些小家的利益。
5.勇于创新的能力。村干部的创新能力是指村干部在工作中能打破常规,根据市场发展形势带领村民在农业产品的布局、农作物的耕种和副业的引进上,想别人所未想,做别人所未做,实现农产品的丰收和价值的提升。
三、目前村干部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
1.思想政治观念的解放程度落后于乡村振兴发展的形势。思想决定行为,乡村振兴是全方位的振兴,有经济发展方面的,也有思想观念方面的,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实现振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趋成熟,我国农村的政治、社会、经济、文化、产业、生活等都将发生变化,如果农村基层干部不能与时俱进,仍沉浸在过去传统体制下的思维方式,因循守旧,那么就很难担负起乡村振兴的重任。从乡村中一些调查可以看出,村级干部本身文化基础比较薄弱,在任职前从来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职业技能、思想政治和法律政策方面的培训和学习。如果不让其更新知识和转变思想观念,对新时代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的精髓就会理解不够,缺乏必胜的理想信念。调研发现许多地方政府都表示上级政策支持力度不够,资金拨款少、不及时等。很少从自身找问题,存在“等靠要”的思想,没有很好地从“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角度想问题,自力更生和自主创新意识不强,同时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急功近利现象。发展思路固化严重,未能充分挖掘乡村振兴发展建设的内涵和自身现有资源优势,未能形成已有资源的有效共享和互补,缺乏开放性和立体性思维。
2.专业知识和自身能力落后于乡村振兴发展的新要求。调查显示,高中以下学历的村干部占75%以上,其中绝大多数村干部中有一直是农民,从未从事过其他职业。大多数村干部在担任其本职务工作后,只是参加过政策宣传类的培训,频繁程度是几个月一次,很少甚至没有参加过与工作相关的其他培训。村干部自己主动离开现在的村庄去外地参观考察或学习交流的次数或机会不多。在农业生产方面,调查发现村干部对所在地区农村的主要农产品之外副业的种植品种较为满意,但对所在地区农村目前种植的主要农产品之外副产品的品质不满意,对所在地区农村主要农产品生产能力及销售情况较为满意。在回答目前本村土地主要的农作物是以传统农作物为主,还是新型农产品为主的问题时,大多数村干部的答案是以传统产品为主,村民家庭主要的经济来源也是以传统农产品种植为主。就村干部在带动农民发家致富方面所做努力的满意程度是较为满意。因此,从调查的结果可以证实村干部队伍本身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与担负的振兴重任有差距。
3.大局意识与形势掌控能力滞后于社会和农村发展的新环境。文化知识的提高是农村基层干部适应乡村振兴的主要支撑。一直以来,党和国家对农村发展有很大的支持力度,尤其是加大了对农村的资金和人才支持力度,如科技下乡、文化下乡、人才下乡等,农村的科技文化水平比以前已有显著提高。但是,与乡村振兴战略任务的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城镇化的“虹吸效应”导致农村中青年劳动力大量流失,空巢、老龄化导致村级组织在选人、用人方面严重受限,很难避免出现村干部年纪偏大、科技文化素质较低等问题。村干部由于文化素质不高,外出培训机会又少,眼界和心胸很难拓宽,对大局的把控和市场的驾驭捉襟见肘。另外,习惯于采取行政命令等传统简单方式来解决问题,没有依法行政和文化宣传教育方面工作的方式方法,也不会运用法律政策工具,不符合当下的民情民意。这些做法不利于对农村稳定大局的把控,并且还极易激化与群众的矛盾,使得治理工作更难开展,很难适应现代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形势。
四、乡村振兴战略下村干部队伍素质提升的对策
1.坚定政治信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培训。村干部亟待解决的是理想信念问题,信心来源于自身的知识和能力的积累。很多村干部由于知识、心胸和眼界问题,再加上目前农村发展的瓶颈问题,导致其对乡村振兴发展的信心不足甚至产生动摇思想。因此,需要加强对其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培训学习,使其能运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来认识当今世界和改造世界。一是要坚定村干部的政治信仰。调查发现,大部分村干部外出机会少,与外界接触相对少,在新的思想观念的冲击下,容易受到不正确的价值观念影响。因此,必须对村干部进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训,促使其自觉在行动、思想和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二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培训。各级党校或行政干部培训学校应该走入乡村对农村基层村干部进行思想政治培训,从而提高其政治素质和思想意识,同时把先进思想引入农村,解放村干部和村民的落后思想观念。
2.提升村干部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因为村干部要直接面对农民群众,所以他们首先要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同时,村干部应加强自我修养,积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来提升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最重要的是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能力,带领农民发家致富。一是积极寻求与农科院所合作。根据本地资源优势进行优势产品品质改良、培育创新、产量增收、种植(养殖)周期合理等方面的业务学习,利用优势农产品项目带动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二是寻求合作。引入外资。通过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全力拉长特色农产品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拓宽增收链。三是围绕主导特色产业做文章。对主体产业进行多业态打造、多主体参与、多机制联结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充分实现一二三产业的互联互通。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收益,形成特色產业规模化,通过规模化经营扩大产值,实现集群化、商业化,从而达到致富的目的。
3.增强村干部的大局意识与形势掌控能力。村干部工作生活在农村第一线,直接肩负乡村振兴战略重任实施。但是,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进程的推进,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接触到的各种思潮也广泛了,不同思想的侵蚀使得他们原本质朴的心灵也或多或少地受到了影响,各种不稳定因素逐渐出现。在这种形势下,农村基层干部如果没有坚定的信念和掌控形势的能力显然是不行的。农村基层干部素质应该是一个多元系统,涵盖经济管理能力、思想政治道德品行、政治觉悟及领导决策能力、基层执政服务的能力等。现代农业已经不是传统农业了,农村也不是传统的农村了,农民更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了。改革开放开阔了他们的眼界,思想也变得活跃了。这些思想给农村带来了新风,同时也带来了冲击。面对法律意识增强、思想开放的新时代农民,村干部必须要去除“私我”、放大“大我”,除了以身作则服务农村、热爱乡民外,也需要提高政治觉悟和执政能力,及时掌握村民思想动态,灌输党的先进思想和政策,保持农村的经济繁荣和政治稳定。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观念的转变,自然带来乡村文明、乡村稳定和乡村发展。
(作者单位: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