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对区域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

2019-09-10 07:22傅娟娟
辽宁经济 2019年10期
关键词:城镇化水平区域

傅娟娟

〔内容提要〕城镇化水平在经济的不断发展下获得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发展城镇化能够有效缓解各个地区在经济水平上的差异。因此,本文从城镇化对区域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方面入手展开了详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参考性意见。

〔关键词〕城镇化经济增长质量区域经济

随着经济的发展,基于城市的高收入,农村越来越多的人口向城市聚集,这种情况就使得农村的人口以及土地资源在很大程度上发生了转移,进而出现聚集效应,这种效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的区域经济起到促进作用。我国不论是在生产力、生活质量还是科技水平,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都较以往有所提升,科技水平的提高又使得农村经济获得发展,这种良性循环促使城乡差距、贫富差距日益缩小。因此,为了提升区域经济增长质量,提高城镇化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一、城镇化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积极影响

(一)能够扩大内需

在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也积极带动着人民的内需,致使在消费需求上有了显著提升,而在这个过程中生产得到了刺激,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提高。此外,农业的规模化经营也在城镇化发展进程中得到了发展,同时社会中各项基础设施、各项产业投资需求都相较于以往有了明显改善。以上的这些变化都在不知不觉中,将我国的区域经济推到了另一个发展高度。

(二)对区域经济发展进行协调

在城镇化不断加剧的过程中,我国区域经济不但能够得到发展而且还能够在发展过程中保持协调稳定。资金、技术以及各种劳动力在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都保持上升趋势。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后,首先是在沿海城市经济得到了发展,随后在聚集效应的影响下,推动了我国各个地区的国民经济,缩小了不同地区在经济上的差距。因此,推动城镇化的发展水平,能够将我国一些经济滞后的地区带动起来,在整体上对我国的经济起到促进作用。

(三)实现人口的内部转型

城镇化水平得到提高,引起的一个显著现象就是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开始向城镇转移,不论是因为高收入还是其他原因都使得聚集效应出现。在对一个地区的经济进行衡量时,经常遵循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人口比重。这也就是说,城镇人口数量、城镇化水平以及经济发展水平都呈现正相关,一旦城镇人口数量增加,另外两方面也会得到发展。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一直以来都是倍受关注的问题,为了得到有效解决,我国依托于各项政策,建立了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市场,这主要是为了在保证就业公平的基础上让社会公共服务能够更加完善,从而达到协调城乡发展的目的。在人口实现内部转型的过程中,城镇化人口越来越多,从而促进了劳动资源的合理性,越来越多的劳动力从原本的农业转至非农业,就业效率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提高,进而减少了就业压力。

(四)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

人民的消费水平在城镇水平提高的过程中发生了明显变化,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而且,城镇化发展水平越高,市场空间就越大,这也就意味着能够进一步刺激人民的消费水平。产业结构得到调整后,开始建立工业发展体制,向第二产业进行转移,从而在高新技术基础上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二、城镇化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

(一)不能和社会发展保持协调

城镇化发展速度在提高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违背了相关政策,导致经济增长速度虽然提升了,但是环境破坏情况也变严重了。产业结构的调整使进行农业生产的工人需求量严重降低,对一部分人的就业情况造成了压力。此外,教育问题也是人口转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居民整体素质的降低是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主要问题。上述这些情况导致城镇化发展不能和社会发展保持协调一致,各种制度难以实施,加剧社会矛盾,在国民生产总值上造成严重影响。

(二)“虚高”城镇化现象严重

人们的生活方式在大量农村人口向城镇进行转移的过程中发生了转变。城镇化发展不但推动了产业结构的调整,也促进了农村社会的转型。各种信息流入到农村,使农村生活相比以往更加多元化。这种生活方式、思维的转变促使越来越多的城镇政策出台,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城镇化出现“虚高”现象。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在没有充足了解的情况下就开始发展工业,出现了很多胡乱投资招商的现象,这不但给一部分资金人力带来了损失,还使得区域经济朝着一种畸形的发向进行发展。

三、协调城镇化和区域经济增长的措施

(一)对生态平衡和工业发展进行统筹兼顾

为了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应该在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中将工业化发展与其相统一,在发展速度上带动工业;不能盲目的进行工业发展,而是应从实际情况出发,避免对人财物等资源造成浪费,实现多种资源的权衡;不同区域有不同的发展优势,因此在发展工业时可以利用这种优势,在保证发展速度始终呈现上升趋势的同时,对经济模式进行改善,减少工业发展过程中对环境带来的影响,保持生态平衡。在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推动工业经济的发展,在工业化水平提高的同时,又反过来提高城镇化水平,另外还要协调好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避免出现环境恶化的情况。否则,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是一种得不偿失的发展方式。

(二)将政策作为保障

在城镇化加剧的同时,应促进区域经济的有效发展,但为了在这个过程中保证有序性、协调性、稳定性,减少城乡差距、贫富差距,国家应出台一些相关政策,促进有关人员遵循,从而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如可以建立新型户籍管理制度,同时优化城乡社会保障制度,这样的措施能够在社会保障体系上完善非农业人员,从而使得在社会保障环境中,不论是非农业人员还是城镇居民都能够具有相同的条件,获得同等待遇。一方面,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进行改革和优化还能在新型农村建设过程中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推动城镇化水平,要保证在不影响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前提下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并且还应从居民素质入手提升农村居民的文明意识,从而有效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另一方面,要重视教育问题,加大教育力度,完善教育手段。鼓励更多的人员进行创业,从就业观的角度对其展开教育,并在国家颁布各项政策的基础上提供给农民更多的就业机会。重视教育问题可以在整体上提高人力资源的素质。同时,城镇化发展过程中还要重点关注劳动关系问题。规范并协调好劳动关系,由国家颁布相关政策和法律,实现政策扶持,将城镇化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推动作用发挥到极致。

综上所述,在未来,城镇人口会越来越多,城鎮化水平也会继续提高,为了保证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经济能够得到稳步增长,应扩大城镇规模,调整产业结构。同时,将国家政策作为基础保障,加大教育力度,提高全体居民的素质,缩小城镇经济差距。只有在这样的发展条件下,才能缓解就业压力,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我国现代化农村建设。

(作者单位:漳州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城镇化水平区域
新型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张水平作品
分割区域
擦桌子
区域发展篇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