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朗读旋律之我见

2019-09-10 00:43李丽锋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19年11期
关键词:流利语感语文课堂

李丽锋

《语文课堂标准》中强调“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阶段目标”中具体要求初中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朗读训练应是初中语文教学须时刻绷紧的一根弦,应成为初中语文课堂唱响的旋律。仅以七年级语文上册为例,共计六个单元,其中每单元都有朗读,默读,背诵的要求。可见朗读教学是贯穿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一根挥之不去的红线。

在我们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偏重写的训练,忽视其他反方面训练的现象,其中朗读的训练最易被忽视,即使偶尔要求学生朗读,也只是走走过场,教师“读而不导”,没有依据“正确、流利、有感情”七字原则做具体的指导,其根本原因是认识未能跟上来。

一、朗读有助于培养学生语感。

叶老说过:“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其中的读”,首先是朗读。教师要求学生读准字音,不添减文字,不读破词句,学生经常练习,许多字词经常“见面”,学生就能强化识记字词音形,使学生读的正确流利,增进语感,进而理解积累和延伸运用,最终达到发展语言的目的。学习语音主要不是依靠理性分析,而是靠语言的直接感受和积累。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为学生学习语言提供了很好的材料。

我在教《春》一文时,先让学生反复朗读全文,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体会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的画面。让学生体会到了拟人和比喻修辞格运用所产生的形象生动的表现力。学生由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类和积累语言,进而在作文中准确运用语言。

二、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生朗读的过程,就是认识语言、品味语言的过程。如《散步》一文,我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末尾三段,注意其中的心理描寫、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让学生思考:祖孙发生路线分歧时,“我”为何感到责任重大?为何我决定委屈儿子“走大路”?为何母亲“变主意”“还是走小路吧。”?为何“我”和“妻子”背着体轻的老小却“慢慢地,稳稳地,走的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和深入品味,认识到“我”虽爱幼,但更敬老,老也爱幼,“我”和“妻子”肩负着承上启下重担的情谊。这一家子敬老爱幼,和谐相处的家庭伦理情,使学生受到中国传统伦理美德的熏陶和教育。对中国传统伦理美德的赞美,是学生认识世界的结果,随着学生认识水平的提高,其思维也得到相应发展。

三、朗读有利于学生融入意境而悟出语言美

教材中许多写景的诗文或段落,都用优美的文字描绘出秀丽的自然风光,字里行间倾注着作者对自然景物的赞美之情。教学时,通过配乐朗读或自己声情并茂的范读,指导学生饱含情感的反复朗读,用声音再现画面,想象文中所描绘的事物的形状,颜色,声音等感受到自然的美,唤起美的共鸣,从而内心受到美的感化。

在《金黄的大斗笠》一课,我引导学生分部分赏析课文时,要求学生反复朗读风雨来临前一段的景物描写,指导他们读的轻慢些,但要重读表色彩和描写人物动词的词语。学生在朗读中注意到了“蓝天,乌云,绿海,绿叶,雪白,青草”等色彩词以及“挥,看管”等人物动词并加以重读,还引导学生边朗读边想象:这里有干净的蓝天、有山、有梯田里像绿海的庄稼,有短裤男孩儿挥着挂满绿叶的树枝......学生很自然地领略到了这里的恬静、秀美。个别学生还发现了其中的劳动美,就更了不起。学生被文中的自然美、劳动美深深打动,激发他们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

总之,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视并加强朗诵训练,是非常必要的,语文课堂的旋律更会为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猜你喜欢
流利语感语文课堂
“对分课堂”在体校语文课堂应用初探——以《囚绿记》为例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浅谈游戏化教学提升低年级语文课堂实效的策略研究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语文课堂生成资源运用例析
语感培养和语文学习
基于能力培养的语文阅读教学探析
谈谈对语感的认识
语言与言语
流利口语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