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志洪
在我家书房挂着一幅字,是我6年前回顾24年档案工作经历,拼凑的一首打油诗:
掸尘编目初入行,懵懂之间论担当。
指导培训百家事,编研排架创建忙。
软件推广革旧规,新馆建设启辉煌。
灯下弄牍寒夜短,筚路蓝缕情谊长。
玉石细辨传文明,汗牛充栋存华章。
二十四年兰台梦,片纸只言皆沧桑!
最后一句“兰台梦”“皆沧桑”容易让人有灰暗的联想。其实这里的梦,我的本意不是梦幻泡影,而是一段深刻在脑海中的记忆和经历;沧桑也不是指个人,而是说所管理的每一份档案都是一段历史。因是自娱之作,明知易生歧义也不改了。
一晃又有6年过去了。30年从事一项工作,而且是在常人看来属小众、清冷的工作,应该不是绝大多数人的理想。正如老式婚姻,始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终于相守一生,愈老愈醇。30年对个人很长,几乎是全部的工作经历,对于一项事业来说又很短,只是薪火相传、击鼓传花中的一瞬。也许花一辈子在一方小天地,才更能体会到一花一世界的精彩和美好。
30年里给我感触最深的是人。小天地里能结识的自然是档案人,上到蜚声海内的档案专家、领导,下到忙碌于档案室的普通基层档案员。交道打多了,就能体会到档案人的共同品性,那就是简单、纯粹、真诚、认真。其中老陈认识最早,也最为典型。他是镇江档案系统的老专家、老领导,名字叫陈文伟。老陈其实是有职务的,镇江市档案局副局长,但大家都习惯叫他老陈,他也从不介怀。他幼年很苦,父母早亡,由盲人哥嫂拉扯大,他擅长拉二胡,就是跟着沿街卖艺的哥嫂学的。后来依靠上学减免学费的制度和个人的聪明勤奋,一直读到中國人民大学档案系。所以他常真切又深情地说,是党把他培养成人。他戴一副酒瓶底一样的眼镜,整天埋首于纸张之中,不是档案就是文稿。不管是谁给他文字材料,他总是二话不说,接下来认真地看、认真地改,从不计较是不是他分管的,以至于大家一有文字上的麻烦事,都说“给老陈”。他辅导别人写论文,基本是让他们立足于单位工作来写,现状、问题、对策,当时我们一帮刚出校门的大学生背后笑他是“三段论”文章。现在才知道这个套路无论是用于写论文还是谋划工作思路,对于档案员来说真的很管用。他对档案业务非常精通,每个环节有什么讲究、为什么要有这些讲究,他是如数家珍。许多讲究一时看不出现实意义,又增加工作难度和工作数量,所以很多时候让一些人嫌烦,背后叫他“老迂腐”。多年后再看在他的讲究下整理的档案、完成的编研材料,规范、清楚,才知那些讲究还真的需要。老陈对档案业务精通、执着,但对人情世故近乎麻木。检查评审时其他人常常大而化之,说的都是肯定、希望之类,皆大欢喜,而他却一头扎进库房、扎进案卷里,指出的都是问题,他心里想的是帮别人如何改进,却读不出场面上的尴尬和别人的不快。他是活在业务和事务当中的简单的、纯粹的人。
像老陈这样单纯的人在档案人中相当普遍。档案工作是琐碎的、具体的、实在的,来不得浮躁、虚假、马虎,工作态度能够直接在档案的质量上反映出来,只有真诚、认真的人才能产生高质量的档案工作,反之,档案事业也以它的标准和要求选择拥有这样品性的人。正是有一大群像老陈这样档案人的坚守,镇江市的档案工作才得以从“文革”的混乱无序中走出来,迈上规范化、现代化的轨道。
回首自己30年来的工作经历,似乎也可以用简单纯粹来形容。第一个工作任务是清理镇江市档案馆阁楼里几十年没有动过的木箱子里的档案。那是民国时期旧银行留下来的文书、账本、账簿,是名副其实的尘封状态,轻轻一抖,满屋飘灰。吸尘器不能用,怕伤了档案,只能戴上口罩、手套,穿上工作服,轻轻拍打。然后是整理各个时期的零散档案,没完没了地抄写、复印案卷目录、卷内目录,装订、编号、贴标签、倒库。馆里的档案弄整齐了,就开始忙馆外的,指导机关、企事业单位档案整理,将档案馆的业务复制推广到档案室。档案室业务基本规范后,新馆建设就提上议事日程,四处参观学习请教,弄明白新档案馆建设的理念、标准、要求、技术,与代建、设计、施工单位沟通联系,对于选址、风格、承重、功能分区、强弱电、装潢、设施设备等等,理清楚档案部门的要求,督促设计和建设单位落地实现。新馆建成后,馆内信息化提速,建设目录数据库、全文数据库,然后是馆外的网上归档、电子文件管理。
每个阶段的工作可以说平凡、简单、纯粹,但30年后蓦然回首却惊奇地发现,档案工作的历史和传统在我们平凡简单的工作之中竟然发生了天翻地覆般的变化,这样的变化程度甚至超过了许多表面热闹的行业。档案工作从纯纸质档案变成了以电子档案为主,从纯手工整理变成了以计算机管理为主,从偏安于机关大院一隅的库房建筑转到面临城市干道、充满现代气息的公共场馆,从面向机关到面向全社会。不经意间的大发展、大变化,或许是对真诚、认真的档案人最好的奖赏。
当然,并不是每个人都喜欢或者都适合坚守在这简单纯粹的小天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马德在《生活的滋味》里说:“一碗热豆浆,5分钟喝完与15分钟喝完的区别是滋味。你给味蕾时间,味蕾才会给你真滋味。同样,你给心灵时间,生活才会给你大意趣。马不停蹄地得到,就意味着马不停蹄地失去。”前段时间有位曾经的同事来访。这位仁兄比我早两年进镇江市档案馆,一直从事编研工作,短短几年参与或主持了多种材料的编辑出版,很被老陈看好。因一个机缘调到某实权部门,一度春风得意。但该部门派系林立,他属于初来乍到,根基不深,群众评议始终达不到规定票数,一直不能提拔。后又被划入某个阵营,交流、调动多个部门,苦不堪言。他回首往事感叹道:莫名其妙地辛苦这么多年,什么也没留下,真正做到了雁过无痕;如果一直在档案馆,应该有几本像样的编研材料出来了,上面还能有我的名字。是呀,档案人坚守在这一方天地,无须算计,用心做事,通过我们的双手,历史得以记录,文脉得以传承,群众利益得以维护,我们的辛苦付出通过档案造福于后人,也终将为后人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