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文化变迁对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影响研究

2019-09-10 01:17娜响
学习与科普 2019年13期
关键词:社会文化外来文化民间音乐

娜响

摘要: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传统艺术的瑰宝和结晶。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外来文化渗透到我国传统艺术的各个领域,其中就包括少数民族民间音乐,使其在创作风格、体裁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本文剖析了当前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现状,并就社会文化变迁对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影响进行简要阐述。

关键词: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社会文化;外来文化

1 引言

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民间文化多姿多彩。其中,少数民族民间音乐往往与当地风土人情息息相关,用旋律表达和诠释着丰富的情感和思绪。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外来文化的入侵,我国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渐渐衰退,随之而被遗忘的还有当地的民俗和民风。音乐实质上是集体文化,音乐的发展离不开人类社会的发展,同时,社会的变化也会引起音乐表现形式的变化。有学者指出,“社会文化变迁对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影响及应对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既是无形的,也是不可再生的,不同地区的少数民族具有不同的风俗习惯,宗教礼仪,音乐恰恰记录了这些传统文化和特色,也是当地人们交流情感,愉悦身心的主要方式 [1]”。然而,在社会环境的冲击下,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承受着巨大的外界压力,其生存现状令人堪忧。但整体来说,社会文化的变迁对于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来说,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本文对此展开谈论。

2 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现状

任何一种文化的存在都要有其适宜的生存空间,少数民族民间音乐很长一段时间始终与少数民族的当地文化同步,具有和谐的外部环境。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当地人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都产生了变化,大大影响了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与发展。例如,“西南地区的佤族在恋爱方面基本是自由恋爱,佤族俗称“串姑娘”。在“串姑娘”活动中,佤族男女要先对唱《开门调》,经过女方同意后,小伙子才能进入家门,吹佤族笛子,弹奏佤族小三弦[2]。”佤族是一个崇尚歌舞的民族,只有能歌善舞的佤族青年才容易得到爱情。但是,现在很多佤族的年轻男女都选择走出大西南,去大城市发展,这一传统的民俗现在很少出现了。外来文化的渗透,对古老的民间音乐带来一定的冲击,使人们的审美观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其中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少数民族民间音乐逐渐被现代流行音乐所取代,使其规模在不断缩小,甚至被遗忘。这主要是由以下几点原因造成的:第一,很多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离不开传统节日等文化环境,如佤族的“接新水节”、“取新火节”,只有春节以及当地的传统节日上进行,《江三木罗》、《加林赛》等曲目只有在婚礼上演唱。但随着当地人思想的开放,从鬼神迷信中解脱出来,关注传统民间音乐的人越来越少。第二,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外来文化对民间音乐产生了冲击,人们更倾向于新鲜的文化和娱乐,进而忽略了对本土民间艺术的关注。第三,少数民族民间音乐艺人老龄化较严重,目前很多演唱者的都是业余爱好者,其技艺不够精湛,也使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承与保护。

3 社会文化变迁对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影响

下面,本文针对以下几方面就社会文化变迁对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影响进行简要阐述。

3.1 引起创作体裁的变化

我国少数民族民间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为民间音乐的创造提供了极其丰富的素材,其音乐形式多为原生态民歌。但是,“社会的变迁使人口的流动性大大增强,对音乐的创作体裁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其变得更加商业化和流行化[3]。”最为典型的就是佤族民歌《波央贝腊嗲腊冬》,翻译成汉语是《麻梨花开幸福来》,表现了简单、质朴的情爱。而改编后的“同一首歌”是包装过的《黑珍珠》。不可否认,《黑珍珠》也是一首动听的歌曲,但与《麻梨花开幸福来》表达的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情感,意境也相差甚远,前者是爱情悲歌,后者是男耕女织的幸福生活。《黑珍珠》创作更加迎合市场和商业模式,难免空洞乏味。

3.2 引起演唱风格的变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民大量移居到城市,出现了大量的思乡主题音乐,随之而变化的也有演唱风格。社会的变迁使很多少数民族民间音乐呈现忧郁和悲伤的风格,走出去的年轻人往往面对更快的生活节奏和更多的生活压力,因而其作品表达了乡愁以及对未来生活的迷茫。

3.3 引起承担社会功能的变化

现如今,由于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生活习惯、社会结构、劳动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民族音乐的礼教功能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娱乐和审美功能。在过去,少数民族有丧葬歌、劳动歌等,具有很强的仪式感。于静,蒋志龙等学者在《云南高等艺术学校民族音乐教育的思考与展望》中指出,“现如今,歌曲的仪式感被淡化,少數民族对其自身本土音乐的认同感有所下降,民间音乐主要用来歌颂当地风土人情,展现民族文化,更多是的为了满足大众的审美需求,符合消费心理[4]。”

4 总结

综上所述,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每一个地区、每一个民族都有不同的文化,也都流传下了不同的艺术传统。作为广大群众的“精神盛宴”,少数民族民间音乐具有浓厚的地域风格,承载着厚重的民间文化。社会的变迁使其创作体裁、表演方式和社会功能发生了变化。因此,我们应该采取多种措施提高保护和传承意识,要加强社会力量的介入,提高资金筹集效率,坚持以人为本,活态保护,让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

参考文献

[1] 孙艳京.“博士”:从文化精英到鄙陋之儒——北朝时代的社会文化变迁[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7,36(3):80-84.

[2] 杨晓.社会文化变迁对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影响及应对[J].大众文艺,2019,(7):56.

[3] 孙艳京."博士":从文化精英到鄙陋之儒——北朝时代的社会文化变迁[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20(2):66-70.

[4] 于静,蒋志龙,黄武等.云南高等艺术学校民族音乐教育的思考与展望[J].中国民族博览,2017,(14):159-161.

猜你喜欢
社会文化外来文化民间音乐
全面深化改革视域下大学生国家文化安全教育
探讨外来文化对中国陶瓷艺术的影响
浅谈外来文化对我国青少年的影响
论广场舞对社区、村镇居民的重要性
关于 “机械复制”的思考
当代土耳其民间音乐实践
河南民歌的艺术特征分析
衡水地区民间音乐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开发应用研究
六曜与日本文化
浅析日本动漫对外来文化的吸收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