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全盛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由于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逐渐难以符合课堂教学的需要。因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探索新型的教学模式。这时,教师将深度学习模式引入数学课堂便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深度学习;小学数学;教学
深度学习是指,教师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促进学生主动、积极探索问题,从而促进他们学习能力有效提高的教学方式。鉴于此,本文我就将从以下几点,就如何实现深度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应用进行探究。
一、深入解读教材,挖掘数学核心素养
教材是教师开展创造性教学活动的得力助手,它呈现了教材多元对话的形成过程,提供了许多可行的实践操作,能够帮助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有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但是,教师不应该把教材当作全部,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教材从不同的视角去解读、分析,了解同行的教学设计,取长补短,通过对比改进自己的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灵活使用、深入解读教材,不能生搬硬套,从而挖掘其所蕴含的核心素养。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一课时,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掌握相关计算公式,并能够通过公式推导完成解题任务。教师就可以结合教材知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分小组学习,为每一个小组准备一个灵活的长方形木框,还有一个七巧板。可以让小组成员轮流体验或者共同合作探索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关系,并尝试用七巧板摆出梯形等活动直观地感受梯形的相关知识。通过让学生亲自参与、自主探索而掌握知识的方法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与发散思维,能够使学生更加轻松愉悦地接受新的知识。
通过这类的教学实践,要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必须以教科书为依据,不能一味地遵从教科书的内容,也不能盲目地抛开教科书,要尽可能地创造性的使用,要巧妙地运用教科书中提供的范例和方法,拓展教学资源,积极创建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教学措施,选择最适合班级的教学方式来教学,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二、挖掘生活素材,培养学生数学意识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生活化不仅仅是渗透生活元素,更要引导学生利用已学的知识进行生活探索,并能够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与此同时,教师也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现象,以明亮的双眼去寻找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丰富教学的多样性,同时也要切合生活化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构建一个生活化情境,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实力。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相关知识时,我仔细阅读了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相关内容,挑选其中生活化元素,融入教学过程中。在课本中学生分物品、香蕉、面包、糖果等素材都可以作为学生认识分数的途径,同时也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如教师在桌子上摆放五件学生常用的学习用品,分给两个人,此时必定会有人拿三个物品,有人拿两个物品,那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通过这样的分配方式,两个同学手上拿到的是所有物品的多少?由此引出分数的概念与意义。生活元素的渗透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更加亲切,提高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主动性,同时也能促进学生形成以数学眼光看生活的习惯,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三、渗透数学思想,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發散性思维是数学学习中一项十分重要的能力,能够促进学生更好地建立数学模型以及进行知识迁移等。发散性思维是指根据已有的认知经验和条件,沿着不同方向进行思考,产生相关设想,获得见解的一种抽象思维。发散思维不仅能够更好地辅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这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无疑十分重要。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呢?通过渗透数学思想,让学生进行有效思考,举一反三,有效克服思维的狭隘性。
例如,在教学《百分数的认识》这一课时,在给学生讲解了百分数的基本概念之后,我给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10%,转化成分数和小数又怎么表示呢?这个数在生活中一般会在哪些方面用到呢?在提出了这个问题之后,学生开始踊跃发言,有的学生说10%用小数来表示就是0.1,用分数表示就是1/10,还有的学生说10%在生活中可以用来表示增长率、存活率、利润比、获奖率等。此外,我还让学生用百分数来表示生活中的事物,让学生能够更深层次地理解数学思想,形成发散性的思维习惯。
四、巧妙运用微课,实施分层教学模式
不同的小学生其数学知识储备、数学学习能力水平自然会有很大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采用分层次的教学设计,兼顾到学生实际存在的这些不同,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课堂有所收获。而微课视频是由一个个短小精悍的模块组成,十分有利于教师对数学教学内容难度的区分,也为学生合理选择学习内容提供了很大自主性,将微课引入分层化教学,自然可以提升分层教学的效能。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微课提升分层教学的效能。首先,教师要依据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能力、数学知识学习水平等,对本班级的学生进行合理分组。一般可以将学生分为基础层、中等层、提高层三个层次。其次,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层次,为学生设置难度适宜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
如对于基础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初步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能结合单位“1”准确描述具体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能力等;对于中高层次的学生,要让他们有效掌握基础层次内容的前提下,去拓展学习思路和扩宽学习视野,如可以探究生活中分数的实际应用场景、范围及更深层次的内容。最后,数学教师要将这些有层次和难度区分的内容制作成形象具体的微课视频,让不同能力的学生学习对应不同难度的微课视频,确保学生能消化微课视频上的内容,全面提升课堂教学的针对性。
五、课堂自我反思,加强学生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还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反思学习中存在的错误和不足,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他们自身学习水平的提高。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我反思,使他们进行有效的自我反思,从而使深度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常态。
例如,在教学《多面形的面积》这一课时,首先教师就应树立反思的意识,不能认为教学结束就行了。留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对自身学习的过程进行反思。如针对多边形的面积推导公式,是否真正清晰明白。这是,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作业的方式,帮助学生进行课堂巩固,如可以让学生自主进行多边形面积推导公式的书写,从而深化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
学生也要重视自身推理和转化能力的培养。如在推导公式的过程中,多说说自己的发现,多说说转化图形前后之间的联系。其次,针对有些学生不能正确画出高,进行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的问题。
教师可以也可以通过布置作业的方式,帮助学生正确分辨底和高,从而引导他们能够创造性地通过虚线将图形进行分解。学生自己也要有意识地锻炼自身的实践动手能力,从而不断提高其自身画图的能力。再次,针对有些学生经常遗忘面积单位进率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经常复习容易遗忘的知识点。
学生在学习结束后,也要对相关的面积进率进行整理总结。这样,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就有效促进了他们对知识的掌握和巩固,从而促进了他们的深度学习。
总而言之,深度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能够为学生发展带来裨益,同时也能够推动小学数学教育的发展,为此教师应该不遗余力地为学生设计出有效的深度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为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责任编辑 林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