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2019-09-10 10:00李艳
成长 2019年11期
关键词:教学学生

李艳

常言道:“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德育为本”,但是在过去的教育教学中我们过多地注重知识和智力的教育,关注学生的分数、重视学生的升学率,而忽视了学生德育的教育,近几年,在各种媒体中报道学生为了不上学,离家出走;学生不满意老师的管教,殴打、谩骂老师;校园打架,群殴事件频发。可见,德育教育才是素质教育的最基础部分。而且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习主席还明确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下面我从以下几点谈谈在教学中如何依据生物学科的特点,紧密结合教学内容渗透立德树人的理念。

1 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爱国情怀,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育家梁启超曾说过:“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青少年是决定国家全面发展的未来和希望,但是,绝大多数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父母、祖父母和外祖父母的呵护下成长的。以自我为中心,爱国情怀淡泊。面对这种情况,我就在教材中挖掘一些我国生物科学家感人的事迹和他们对世界和国家的卓越贡献。如:中国生物学家、实验胚胎学的主要创始人——童第周,怀着一颗报国之心,放弃国外优厚的待遇回国工作,开创了中国“克隆”技术之先河,被誉为“中国克隆之父”;被国际上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培育出的新型水稻——两系法杂交水稻,被誉为粮食生产上的一次“绿色革命”,面对已经取得的巨大成果,袁隆平说:“外国人能做到达到,我们能做到,外国人不能做到的,我们也一定要做到!”这样的豪言壮语怎能不让人心潮澎湃;第一位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屠呦呦,克服重重困难,经历了无数次的实验,研制出抗疟疾的药物——青蒿素。为了检验药物的效果,屠呦呦甚至亲自口服药物,牺牲了自己的健康,换来大家的健康。

“攻城不怕坚,攻书莫畏难。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科学家们对科学执着追求,锲而不舍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们为祖国科学事业默默无闻地无私奉献,换来了人类科学的进步,他们高尚的境界值得我们敬仰。

当然在教材中还有很多科学家的伟大的事迹,这一份份爱国主义的好素材,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增强学生的爱国心,立志为国争光。

2 教学中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初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十八大明确指出了教育现代化的根本任务: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要求学生具有科学的世界观、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物体结构、功能、发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贯穿着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辩证关系,为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提供了丰富的论证材料,是一门充满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自然学科。因此辨证唯物主义教育成为中学生物教学中德育的重要内容。

如:在讲小肠的结构和功能时,让学生理解小肠长、内表面大,绒毛壁薄、毛细血管壁薄等结构特點,有助于小肠吸收营养物质,从而阐明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是相统一的;通过米勒“模拟原始地球条件的实验”,说明在特定的条件下无机物组成有机物,再由有机物构成细胞,细胞构成组织,组织组成器官,器官组成系统,系统相互配合构成完整的生物体,进而使学生形成生物是由物质构成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在讲细胞分裂的过程时,让学生认识到细胞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分裂,生长、衰老和死亡的过程;在讲生物进化的历程时,让学生懂得生物体由单细胞进化成多细胞,生活环境由水生到陆生,结构由简单到复杂的进化规律,从而引导学生用变化、发展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在讲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时,列举“小丑鱼与海葵的共生关系”、“菟丝子与黄瓜的寄生关系”、“羚羊与猎豹的捕食关系”、“分析蚯蚓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等事例,让学生认识到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让学生掌握各种事物之间具有对立和统一的规律,避免学生处理问题得片面性。因此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讲解和分析教学内容,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让学生用辩证观点的分析、解决问题,初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人生观。

3 利用地方课程,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加社会责任感

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但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也愈加严重,海底石油的泄漏,农田用的杀虫剂和化肥,工厂排出的污水,造成海洋、湖泊、河流的严重污染,使大量的水生生物的死亡;来自化工厂放出的有毒气体、汽车的尾气等原因造成空气的污染,导致臭氧层破坏,形成温室效应,全球气温变暖,使一些生物物种灭绝,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近几年秋冬季节持续出现雾霾天气,使人染上呼吸器官的疾病。由于人类乱砍乱伐,使森林减少,到了雨季许多地方出现泥石流、滑坡等灾害,严重威胁人类的生活和健康。为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我们学校开设了地方课程《人与自然》。教学中,我注重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例如:在学习《绿色生态环境》这节课时,我组织学生调查身边的环境问题,如:造纸厂排放污水的情况、化工厂排放气体情况、城市垃圾清理的情况、垃圾焚烧的情况等,通过学生搜集整理资料,使学生了解身边的环境问题,同时我又把生物学中食物链的知识与这节课相整合,针对排放有毒物质沿食物链逐级积累的道理进行举例:农药中的DDT→植物→草食动物→肉食动物→人体,然而人体不仅无法排出有毒物质,而且会越积越多,导致人中毒。同时农药中得DDT还会随着雨水进入江河,使鱼类也受到污染。通过调查和运用生物学的观点,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加了社会责任感。随后我又切入经济发展与环保的话题,让学生理解所我们不仅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道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4 教学中重视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把学习环境扩展到课堂以外的地方,倡导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亲自参与,是学生认识自然,认识社会、从而获得感悟和学习的一种方式,是学科教学的延伸和深化。

每年的4月1日为“国际爱鸟日”,鸟类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每年的爱鸟日,我组织学生给小鸟“建房子”,给小鸟一个家。同时开展爱鸟的宣传教育活动,把学生制作的海报,宣传画等粘贴在社区和车站的宣传板上,呼吁人们要爱护人类的好朋友——鸟类,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每年3月5号植树节,我发给学生一些种子,可以种在花盆里或者校园里,悉心照料,使学生更加珍爱生命;近几十年外来物种入侵的事件备受全世界的关注,据统计我国外来的物种大约有几百种,分布在农田,草原、林地、湖泊等地,与本地的生物争夺有限的生存空间和食物,使本地的物种生长受到限制甚至死亡,破坏了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那么为什么这些“入侵者”由对生态系统影响这么大呢?我们当地有哪些外来“入侵者”呢?在引进新物种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带着这些疑问,我组织学生对进行当地的物种进行实地调查,并上网查找相关资料,认识到随意引进外来物种带来的危害。

在我们校园内外有许多植物,但是大多数学生都不认识,于是,我组织学生分工合作,给植物拍照片,上网查找植物相关的资料,并制作漂亮的标签,写上植物的名称、特点,再把标签挂在植物上,利于学生认识植物,了解植物,并爱护植物。通过开展这些实践活动,学生不仅学到了许多知识,同时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合作探究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同时在活动中正确地认识自我,丰富自我、提升自我,逐渐形成了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师是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我们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时代重任,只有在生物教学中用心钻研,不断挖掘课本中蕴含的德育内容,才能让学生获得丰富的生物学知识的同时提高道德认知、道德情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教学学生
快把我哥带走
赶不走的学生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类比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探索
学生写话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
特意和故意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