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秋兰
摘要:普通话水平测试中,轻声词一直是应试人不好把握的难点。文章从轻声词的标准这个角度,阐述了如何把握普通话水平测试各项中的轻声词,重点分析了《纲要》和词典注音不一致的情况及其他一些被忽略的问题,并提出了轻声规范的一些看法,力图帮助需要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学前专业学生及其他应试人员掌握好轻声词,提高普通话测试成绩及普通话语音素养。
关键词:普通话教学;普通话水平测试;轻声词;《纲要》;轻声规范
1994年10月30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国家教育委员会、广播电影电视部联合颁布了《关于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决定》。从1995年开始,全国各地开始了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读多音节词语、朗读短文和命题说话项,都涉及到了轻声词的测查[1]。2004年1月,由国家语委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编制、国家教委语言文字应用司组织审定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简称《纲要》,又称《新大纲》)出版。《纲要》编制了供读多音节词语项使用的《必读轻声词语表》,并对60篇朗读作品采用汉字和汉语拼音对照的方式编排,使轻声词的标准比较明确,考试中比较好掌握。然而由于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词语有它的范围,许多轻声词未被收录进《必读轻声词语表》,并且表中的词语存在和词典注音不一致的情况,使命题说话项的轻声标准不好掌握,应试人员难以应对,需要进行引导。此外读多音节词语、朗读短文项中的轻声词也存在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1普通话水平测试各项中的轻声标准及应对策略
1.1读多音节词语项的轻声标准及应对策略
《纲要》中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用普通话词语表》(简称《词语表》)收录词语17041条,《普通话水平测试用必读轻声词语表》(简称《必读轻声词语表》)是根据它编制的,《必读轻声词语表》收录了546条轻声词(其中“子”尾词206条),供普通话水平测试第二项——读多音节词语(100个音节)测试使用[2],普通话水平测试第二项的轻声词语都在这个范围内。这个标准明确,好掌握。应试人只需要掌握《必读轻声词语表》中的轻声词语,这些词语必读轻声,不读轻声就错了,其他词语都可以读非轻声。但是我们应该知道《纲要》中词语的读音不是只有轻声和非轻声两种,还有第三种,即“一般轻读,间或重读”(“两可”)。北京话中实际存在大量的“一般轻读,间或重读”的词,所以《纲要》中保留了可轻读(“两可”)的词282条[3],这些词语读轻声和非轻声都可以,在评分中都不扣分。因此轻声词表以外的词不是只能读非轻声。“两可”词在有些教材中没有提及,应该补充说明。普通话测试第二项中无需掌握两可词语,但不能不知道它的存在。
1.2朗读短文项中的轻声标准及应对策略
普通话测试的朗读短文项规定了60篇作品,并对每篇作品采用汉字和汉语拼音对照的方式编排。60篇作品有注音,实际上就是规定了这60篇文章的语音标准,包括轻声词的标准。60篇作品中的必读轻声音节,拼音不标调号。“一般轻读,间或重读”的音节,拼音加注调号,并在拼音前加圆点提示[2]。这个好辨识,标准很明确。我们注意到作品中必读轻声词语和“两可”词语的标准和《词语表》是一致的,但出现了超出《必读轻声词语表》范围的一些轻声词语,例如:
“荷花朵朵已变为莲蓬累累”(作品24号)中的“莲蓬”。
“她的头歪向枕头一边,痛苦地用手抓挠胸口”(作品42号)中的“抓挠”。
“我也是抱着这种想头,爬上山去”(作品38号)中的“想头”。
“看见斜对面一位短头发、圆圆脸的女孩儿,一身素净的白衣黑裙”(作品52号)中的“素净”。
“牡丹没有花谢花败之时,要么烁于枝头,要么归于泥土”(作品30号)中的“要么”。
此外60篇作品还涉及了《词语表》中没有的单音节轻声词,如“的、地、得、着、了、过、吗、么、们”等,也涉及了大量单音节的“两可”词,如方位词“上、下、里、边”、趋向动词“来、去”等。例如作品22号:“一阵台风袭过,一只孤单的小鸟无家可归,落到被卷到洋里的木板上,乘流而下,姗姗而来,近了,近了……”这段文字里面的必读轻声词有结构助词“的、了”,“两可”词有方位词“里、上”。应该注意的是,有些教科书上把趋向动词、方位名词当作必读轻声,而《纲要》作品中的注音是两可;有些教科书上认为量词“个”常读轻声,而作品中的注音是非轻声,量词“些”在作品中的注音也是非轻声。测试中应该按作品的注音来念。
1.3命题说话项中的轻声标准及应对策略
命题说话项中的轻声标准不好把握,是最麻烦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应对。
1.3.1不能把《必读轻声词语表》作为唯一的标准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收录字词69000余条,轻声词、“一般轻读间或重读”(两可)的词语有3000多条[4],而《词语表》只收录词语17041条,其中必读轻声词语只有546条轻声词,“两可”词语282条,所以《必读轻声词语表》中不可能收录了所有的轻声词。上文中提到朗读的作品中,有一些轻声词语不是《必读轻声词语表》中的,除了那些,我们还发现“窝囊、伺候、冤家、寻思、厚实、踏实、盼头、甜头、漆匠、枇杷”等等轻声词语也没有收录。
命题说话项是测查无文字凭借的情况下说普通話的水平,应试人在说话中使用的轻声词语,完全可能超出《必读轻声词语表》这个范围以及60篇作品中的轻声词范围。如“窝囊”这个词,口语色彩较强,说话项测试中就很可能用到,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它不在《普通话水平测试用普通话词语表》中,也没出现在60篇作品中,并且《纲要》没有制定必读轻声词语总表,所以只能查阅词典。词典修订了很多次,其中第6版的修订涉及了几百个轻声词语,迄今为止最新版的《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在第6版的基础上没有作轻声方面的修订,所以查阅轻声词要查《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或第7版。
命题说话项要注意不能根据《必读轻声词语表》来判定某个词是否念轻声。《必读轻声词语表》中没有的词未必就是“两可”词或非轻声词,不能断定它可以读非轻声。再举个例子,《必读轻声词语表》收录了“这个”,没有收录和它类似的“那个、哪个”,我们不能根据“这个”在《必读轻声词语表》中是轻声来类推“那个、哪个”也读轻声,也不能因此判断“那个、哪个”是“两可”或非轻声词,因为“那个、哪个”根本没有收录到考试用的《词语表》中,我们应该查阅《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来确定它们的读音。
1.3.2.不能把词典作为唯一的标准
既然《必读轻声词语表》没有收录所有轻声词语,那么命题说话项中我们是否可以通过《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查阅所有轻声词呢?不行。因为词典和《必读轻声词语表》的注音不完全一致。《纲要》是参照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现代汉语语料库和《现代汉语词典》(1996年7月修订的第3版)编制的[2],不完全是根据词典来注音的。再者,词典也在不断地更新,最权威的《现代汉语词典》,从1994年普通话水平测试开始以后也修订了几次,从1996年的第3版,到2012年修订出版了第6版。每一次再版,轻声都是必须调整的部分,尤其是2012年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在轻声词方面作了很大的修改,不一致的情况必然存在。尽管《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把“挑剔、连累”等词语由“一般轻读间或重读”(两可)改为轻声,把“太阳、西瓜”等词语由非轻声改为“两可”后[5],和《纲要》一致了,但我们发现,目前《纲要》和《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在轻声词方面的标准仍有许多不一致的地方。注音不一致的词语有很多,列表举例如表1所示。
所以,命题说话中不能完全抛开《必读轻声词语表》只查词典。例如:“打算”这个词,如果我们查词典,知道是两可,就说成非轻声,那就要扣分,因为在《必读轻声词语表》它读轻声;“名气”这个词,如果查词典,它是轻声,我们说成轻声就要扣分,因为在《必读轻声词语表》中它读非轻声;“势头”这个词,词典里是轻声,《纲要》的《词语表》中是“两可”,是可以不念轻声的,我们念成轻声,尽管不会扣分,但增加了必读轻声词的数量,增加了记忆的负担。
1.3.3.《纲要》和词典两个标准缺一不可,并且查阅时需要注意先后顺序
《纲要》和词典注音不一致时,如何取舍?笔者认为普通话水平测试应以《纲要》为标准,命题说话中不知道一个词是否念轻声时,就要先查《必读轻声词语表》,表中有就念轻声,没有的话,再查最新版的词典,按词典的注音来念。
2 关于轻声词的规范
轻声规范是个复杂的问题,笔者试从以下几方面作些探讨。
2.1《纲要》和词典的统一性
上文分析出《纲要》和词典中不少轻声词的标准不一致,显然应该进行规范。应该对那些读音不一致的词进行审定,统一读音,这样也能更好地给应试人员带来方便。
2.2《纲要》中的词缀或类词缀的同一性
词缀或者类词缀的构词能力很强,在界定这些构词成分是否念成轻声时,必须注意原则的同一性,即同一个词缀或者类词缀,如果在某一个词中被确定为轻声音节,原则上,在别的词中也应该是轻声[6]。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中,有一些词缀或类词缀在不同的词中仍然被注为不同的重音格式,例如“家”和“快”在不同的合成词中轻重处理不同,构词能力较强的“气”和“人”的轻重处理也不一致[6]。
《纲要》中词缀或类词缀在不同的合成词中轻重处理的情况有下面两种。
2.2.1一致或比较一致,比较规范
《纲要》中带有同一词缀或类词缀的词语,有的一致都读轻声,或只有个别例外。如《必读轻声词语表》中206个以“子”为后缀构成的词几乎都读轻声,只有“妻子”等个别词例外,“妻子”为“两可”;“们、么、了、巴”等后缀也都读轻声。有的一致为“两可”,如“-处、-天、-瓜、-见、-钱”,一律归为“两可”[7];方位词“面、里、边、上、下”一律归为“两可”(“-上”只有“早上、晚上、皇上”三個词是轻声,“-下”只有“乡下”一个词是轻声);趋向动词“来、去、起来”、夹在词语中的“不”等都一律归为两可。
这种一致性的处理降低了考试的难度,减轻了学习的负担,也让混乱的轻声得到了规范,是比较合理的。
2.2.2比较复杂,不一致,有待规范
我们发现,《纲要》中词缀和类词缀在不同的合成词中轻重处理不一致的情况有很多,最突出的例子是“-头”。“-头”的词语中轻声有21个:跟头、苗头、念头、上头、舌头、枕头、指头、前头、石头、拳头、丫头、木头、里头、码头、馒头、罐头、对头、骨头、浪头、后头、锄头 。其他如“势头、苦头、斧头”等为两可,“派头、眉头、心头、街头、探头、墙头、窝头、砖头、钻头、劲头、尽头、钟头、山头”等为非轻声,“想头、盼头、甜头、外头、下头”等没收录。
如此复杂的读音,一方面反映了北京话中轻声的语音实际情况,另一方面反映了这些词的读音规律性不强,很容易混淆,不好记。
我们通过查证《纲要》中《必读轻声词语表》和《词语表》,把其他类似的情况列举如表2所示:
以上分析得出,《纲要》中有很多后缀或类后缀在不同的合成词中轻重处理不一致、不能类推,有待进一步规范。目前,《纲要》对这些后缀或类后缀的处理是减少轻声词的数量,如“-气”,《纲要》大大减少了轻声词的数量,只收录了8个,这种处理还是不错的,好记多了。掌握这类词,都可以只记读轻声的那些。此外还应该和掌握平翘舌声母、前后鼻韵母一样不能光死记,应加强感受能力,多听、多读、多说。
与此相关,笔者认为“两可”词也是不规范的,类似于字词的“异读”,北京话中实际存在许多“两可”词,《纲要》尊从这个语音事实,确定了282条“两可”词语,尽管数量不多,也可以进一步规范。
3结语
普通话水平测试用的《纲要》,对于轻声制定了一些标准,但还需要继续进行深入研究和完善,来解决普通话学习和测试中的问题。《必读轻声词语表》最好能囊括作品中的轻声词语,再收入一些常用的轻声词语。《必读轻声词语表》没必要收入众多有规律的“子”尾词。《纲要》和词典的注音应该一致。对于词缀或类词缀在不同合成词中读音不一致的复杂情况、“两可”读法,也需要进一步规范。
普通话水平测试应试人员如果能够加强对《纲要》的认识和对轻声规范的了解,弄清楚《纲要》中轻声的标准,掌握好对应的方法,就能更好地掌握轻声词,提高普通话水平测试成绩和普通话语音素养。
参考文献:
[1]刘照雄.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4.
[2]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3]孙海娜.略论《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中的可轻读词语[J].语言文字应用,2007(2):112-116.
[4]陈一娜.轻声规范问题学术史述评[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4:54.
[5]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6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
[6]王韫佳.轻声规范和教学琐议[J].国际汉语教学研究,2016(2):26-35.
[7]项菊.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中的轻声词语[J].理论月刊,2013(6):9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