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动态生发”看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儿童立场

2019-09-10 00:56严英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19年11期
关键词:换牙牙医策划

严英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要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要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要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与特点,要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遵循《指南》精神,教师应坚定地相信幼儿是有能力的学习者,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要坚持儿童立场,尊重幼儿发展规律,给幼儿赋权、赋能,时时、事事去认识、发现和支持幼儿的学习。作为幼儿园课程实施主要途径之一的集体教学活动,就目前状况来说,教学内容很大程度上来自教师预设,选择范围基本围绕既定课程方案或课程文本;活动形式更多以教师的逻辑、课程文本的逻辑来展开;活动过程中存在无视幼儿原有经验、忽视幼儿成长特性、弱化幼儿发展需求等问题。幼儿急需集体教学活动“学什么”“怎么学”的话语权和自主权。

要改变现状,要求教师在特定的教育情境中,解读幼儿生长需求,对接幼儿关键经验,支持幼儿结合自己的思维和经验状态,来“动态生发”有价值的集体教学活动。并通过价值性研判、拓展性架构、整体性辐射等实施策略,呈现幼儿发现学习的全过程,彰显集体教学活动中幼儿主动学习、有效学习的能力和立场。

一、聚焦幼儿的成长需求,展开价值性研判,多途径生成教学活动

幼儿一日生活中信息零散、庞大,教师要通过观察、倾听、记录、分析解读等形式,发现幼儿感兴趣的话题,梳理幼儿共性的需求,寻找幼儿新旧经验之间的落差。价值性判断时要聚焦事件对幼儿成长需求的促进作用。生成的集体教学活动,要能帮助幼儿把日常生活、区域游戏中,零散、参差不齐的经验进行有效整合和充分提炼。

(一)接纳幼儿的“生长期望”

案例一:我换牙了

正在科学区剥坚果吃的楠楠小朋友突然一脸紧张,大声说:“我掉牙了,出血了!”没等老师做出反应,一群孩子都跑了过来。有人问:“疼吗?”有人说:“好可怕,我有颗牙也在动,会掉吗?”还有人说:“我掉了一颗,已经长出新牙了!”楠楠说:“我也会长出新牙吗?”围绕“掉牙”这个事件,孩子们讨论了一整天。第二天,有孩子带来了绘本《一颗超级顽固的牙齿》,吸引了更多孩子在阅读区讨论。当孩子们持续讨论到第三天时,教师在生活区投放了一张“XX班幼儿换牙情况统计表”,让孩子们自己把掉牙、换牙的情况记录下来。

价值研判:大班幼儿正值换牙关键期,生长发育的差异性决定了幼儿换牙有先后。楠楠“掉牙”事件引发了很多孩子的情绪共鸣。有换牙经验的孩子很淡定,正在换牙的孩子有点焦虑,没有换牙经验的孩子开始期待。大家都会掉牙吗?新牙齿会长出来吗?一系列问题的提出,表明了幼儿对“自身生长”的期待,对“换牙有先后”现象的不理解。于是“掉牙”偶然事件即刻成了全班幼儿想要深入探究的焦点问题。

生成活动:“我换牙了”。活动从全班幼儿“换牙”现象入手,让孩子谈谈对“换牙”的看法。然后通过阅读和讨论绘本故事《一颗超级顽固的牙齿》,邀请牙医爸爸讲述“换牙”的相关知识等形式,帮助孩子理解换牙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的自然现象。

感悟反思:教师及时把握了“掉牙”这一偶然事件的契机和价值,通过投放“XX班幼儿换牙情况统计表”,让幼儿的探究活动从“个体”延展到“群体”。集体活动的开展不仅帮助幼儿真正从内心接受“换牙”的自然性和特殊性,更引领他们通过阅读书籍、寻求专业人员的解答等方式来深入问题情境、获取经验。

(二)激活幼儿的“新鲜咨询”

案例二:倒计时

活动室一角,晨晨和小雨展开交谈。晨晨说:“‘五一放假,爸爸妈妈要带我去旅游。”小雨说:“我家也要去,要乘动车呢!”晨晨说:“真想快点放假,离‘五一还有几天?”小雨说:“签到的地方有日历,我们去数一数!”数来数去,两人意见不一,争论起来,吸引了很多孩子来围观并加入数日子的队伍。距离“五一”的天数,数出了12、13、14天三种不同结果,大家争论不止,请老师做裁判。

价值研判:“五一”出游成為班中的新鲜话题,出现在幼儿的日常谈话中,并由此引发了问题情境。问题具体指向“倒计时”的计算方法和结果,也是幼儿争论的矛盾点。教师并没有直接去判定结果,而是顺应幼儿的“争论”,提供支持,让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数数来感知“倒计时”的计算过程,了解“倒计时”的准确计算方法。

生成活动:“倒计时”。幼儿首先讲述距离“五一”有12、13、14天是怎样数出来的,从哪一天开始,数到哪一天结束,并在日历上用不同颜色的笔进行标记。再通过观察比较发现问题:有人把今天算进去了,有人把“五一”当天也数进去了,所以结果不一样。在此基础上,幼儿理解“倒计时”的计算方法是:从今天开始,数到“特殊日子”的前一天,就是距离那天的准确天数。幼儿理解计算方法后,翻着日历去计算各种日子的“倒计时”天数,比如距离母亲节、距离XX生日、距离毕业的天数……

感悟反思:“倒计时”是一个数学概念,计算过程中能综合考察幼儿数数、计算、观察、记录等能力。当它成为孩子当下的学习需求时,教师通过迅速激活幼儿的探索思维,深化问题情境来支架幼儿的学习。原本枯燥、呆板的“倒计时”计算方法,也变得生动有趣,易于自然理解和接受,并将这种能力不断运用到以后的生活学习中。

(三)链接幼儿的“新旧经验”

案例三:生日策划会

昊昊生日,教师预留离园前时间,和全班孩子一起为他庆祝生日。伙伴们把在区域游戏时制作的手工、绘画作品作为礼物送给昊昊。昊昊边收边说:“谢谢!”小雨说:“一直送这些礼物,能不能送别的?”依依说:“一点也不热闹!”昊昊说:“我也觉得没劲!”潘潘说:“怎样的生日会才有意思?”依依说:“开个Party,会很开心!”昊昊说:“要把教室也打扮一下!”小雨说:“大家带上许多好吃的,会很有意思!”

价值研判:在幼儿园过生日,这是能引发孩子良好情绪体验的事件。但由于教师工作琐碎,有时会忽略,有时仓促组织。昊昊的生日就是在这样的情形下展开的,幼儿感觉无聊、没新意,于是引发了“怎样过有意思的生日”的话题讨论。他们愿意想办法、出主意,为“有意思的生日会”做出努力。这是大班孩子关注别人的情绪和需要、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等社会性方面的发展需求。

生成活动:“生日策划会”。活动前,分发“X班生日情况统计表”,班中每位成员(含教师)根据自己的生日情况,在相应的月份下签好名字,这样幼儿就能了解每月过生日的人数和对象。活动开始,幼儿分组为当月的“生日宝贝”策划“集体生日会”。讨论的内容包括:要准备哪些材料、邀请谁来参加、生日会安排哪些节目。然后把讨论结果用符号、表征的方式记录下来,完成“特别的生日策划”记录表。当月的“生日宝贝”们可以用投票的方式决定使用哪一组策划方案。

感悟反思:既定的过生日流程已经无法给予幼儿新的刺激了,连“生日宝贝”都没有获得喜悦和惊喜。于是,教师及时联结幼儿的新旧经验,支持幼儿通过小组讨论、计划分享、投票决定等方式,来完成有意思的“生日会策划”。活动过程真实自然,既满足了幼儿良好的情感体验,又提升了解决生活中真实问题的能力。

二、尊重幼儿的经验建构,进行拓展性架构,多维度延伸教学活动

幼儿的学习是经验主动建构、不断积累的过程。生成的集体学习活动不是孤立存在的,会随着问题解决的进程逐渐推进和拓展。教师需要及时提炼有用信息,调整教育计划,给予材料、资源等一系列支持和回应,多维度延展集体学习活动,进一步激活幼儿的内部学习动机,满足他们经验不断建构的需求。

(一)链条式展开

这里的“链条式展开”指跟随事物或者事件的发展线索不断生发集体活动。幼儿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喜欢刨根问底,好奇的天性会指引着他们对感兴趣的事物进行深入、专注的探究,直到他们弄明白、理清楚。教师要抓住幼儿思维的线索,给予适宜的支架,引领幼儿不断生成新的学习活动。在“我换牙了”活动过后,正在换牙期的孩子们有了一些看牙医的经历。他们谈论起来,普遍认为看牙医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有人会逃避,有人紧张到哭。于是又生成集体阅读活动《鳄鱼怕怕、牙医怕怕》。幼儿结合诙谐、幽默的绘本故事,谈论鳄鱼和牙医的心理,围绕“如果你去看牙医,你会怎么做?”的话题,通过小组讨论、集体分享,相互借鉴经验,从心理上认可了“看牙医”的必要性,缓解了紧张情绪,也让更多的孩子在以后遭遇“看牙医”事件时,能正确看待、从容面对。一段时间过后,大部分幼儿积累了丰富的看牙医的经验后,班级又组织了“护牙行动”集体大讨论。幼儿分享了看牙医的有趣经历,交流了牙医提出的保护牙齿方面的建议,形成了图文形式的集体记录,张贴在生活区的墙面上。全班还展开了护牙行动。

(二)纵深处推进

纵深处推进是指围绕同一个主题,在创新变化的基础上循环生发集体学习活动。“生日策划会”活动就给予幼儿多次调整计划、改进方案、获得成功的机会。一方面,按照幼儿讨论的结果实施方案。当第一次确定的“生日策划方案”得到全班幼儿的支持后,他们分工合作实施计划,有人设计邀请卡,有人布置班级环境,有人准备礼物,有人联系家长确定要带的美食。准备完毕后,在确定好的时间给当月的“生日宝贝”过了一个集体生日。另一方面,支持幼儿的循环策划,不断改进方案。全年有12个月,几乎每个月都有“生日宝贝”。于是每个月底幼儿就开始为下个月的“生日宝贝”进行“生日策划会”。策划时先回顾上一次的生日会最有意思的环节在哪里,哪些环节需要改进等,在此基础上形成新的方案。就在这样不断计划—实施—回顾—改进—再实施的循环过程中,幼儿经历了为自己、为他人的多次策划。他们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接纳了别人的意见,学会了协商与合作,社会交往能力获得不断提升,对班级的归属感越来越浓烈。

三、回应幼儿的学习获得,尝试整体性辐射,多渠道扩展教学活动

随着活动的深入推进,幼儿的学习获得不仅指向知识和能力,还有思维、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教师要及时从特定的教育情境中,进一步找寻幼儿认知升级的“挑战点”和“新节点”,分析下一阶段幼儿的发展需要怎样的支持,来回应幼儿的学习获得。

(一)寻找游戏中的“挑战点”

相比于集体活动,幼儿在游戏中思维更活跃,创造性表现更突出,情绪情感体验更丰富。幼儿需要“游戏”的空间和平台,把集体活动中获得的完整经验进一步创生和完善,在此过程中就可能会产生新的“挑战点”。如“我换牙了”活動中,当教师提供“牙科医院”的游戏材料来支架幼儿的行为后,“牙科医院”就出现了一系列的补牙、拔牙、整牙等创造性游戏情节。集体阅读绘本后,戏剧游戏表演《鳄鱼怕怕、牙医怕怕》在表演区生发和展开,幼儿结合对绘本的理解,策划情节、创编对话、制作道具、排演剧目、设计宣传海报……最终形成一台绘本剧。

(二)获取亲子共构的“新节点”

幼儿的深度学习是个体、伙伴、教师、家长多方促进的结果,更是螺旋式提升的过程。“生日策划会”活动中,当有人提议请当月“生日宝贝”的爸爸妈妈一起参加“集体生日会”时,获得了全班幼儿的热烈响应。幼儿充分准备,家长积极参与,完成了一次与众不同、意义非凡的亲子共构“集体生日会”。这样特殊的集体学习活动,亲子双方的情绪情感相互交融,对幼儿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的“动态生发”,始终坚持儿童立场,尊重幼儿的发展规律,关注幼儿的经验建构,促进了幼儿的深度学习。

猜你喜欢
换牙牙医策划
穿行城市中
许愿时间到
鳄鱼怕怕牙医怕怕
换牙
为什么鳄鱼要定期换牙
最好的牙医2
最好的牙医
我的牙掉了
史上最强虐心考眼力
米糕“牙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