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立会 张薇 王法涛
摘要:供给侧改革的战略背景下,当前制造业回归是我国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产业转型升级任务艰巨。发展产业互联网被认为是经济新常态下推进我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本文针对当前我国产业互联网发展面临的问题,结合国内产业实践和国际经验,指出产业互联网应该以双边市场理论为指导,推行“平台化”发展战略。并提出培育买方市场,发展行业垂直互联网平台等若干建议。
关键词:产业互联网;双边市场;国际经验
★基金项目:河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项目:京津冀互联网产业与商贸流通产业融合机制研究(SD171054);河北经贸大学2018年省级大创项目:“V香吧”香水DIY店铺。
引言
十八大以来,国务院正式推出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对我国的互联网产业发展提出了具体规划。“互联网+”行动的提出,着眼于推动互联网由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拓展,加速提升产业发展水平。长期以来,中国互联网更多的是发展面向消费者的应用,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的出现,互联网开始加速向制造领域渗透。新常态下我国经济提质降速,以往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产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作为“互联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产业互联网被视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契机,其实质是实现产业链上各个环节的信息化和数据化,提升产业效率和产品附加值。当前技术环境下,绝大多数中国企业都会利用互联网,但网络应用大多处于初级阶段,比如,日常办公及与客户的沟通,在线宣传与销售等。互联网在整个产业链主要环节上的应用还比较少,特别在生产与制造环节上还有很大的空间。
1、當前我国产业互联网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以制造业为主体的传统经济体制很难融入到新兴的互联网经济业态
传统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靠规模经济取胜,产业之间界限分明,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生产者往往居于主导地位;而在网络经济环境下,范围经济成为主导,消费者需求趋于个性化,产业界限变得模糊,平台型产业组织大量涌现。我国产业互联网的发展长期滞后于消费互联网,很重要的原因在于网络经济中的免费、去中心化、个性化等经济特征很难在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互联网内实现。过去二十年,国内消费互联网已经发展成熟,而产业互联网才刚刚起步。现在中国成功的互联网企业,如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等,都是很好地解决了消费端的信息不对称和交易效率低下问题。而互联网与产业的结合,在世界范围内尚属于新生事物,产业的复杂性和多元性决定了产业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元性。
1.2 传统企业通过互联网实现转型升级的动力不足
成长和成熟期产业的市场已经做到供求自动调节、市场趋于成熟,而萌芽期新技术和新业务在推广初期,市场没有显性需求,产品能否被市场接纳存在问题。我国目前在互联网市场培育方面还面临诸多障碍。一是很多传统企业在各自的行业领域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形成了自身的竞争优势,企业对互联网产业模式不熟悉,短期内很难放弃已有优势,接受互联网的改造;二是由于业务结构、技术成熟度等原因,大多数国有企业对产业互联网兴趣不大,基本处于试探性投资阶段。部分民营大企业虽然对互联网感兴趣,但目前国内没有成熟的产业互联网实施方案,实施风险较大。三是对互联网产业化政策扶持力度尚不够,各类资源在不同类型企业之间分配不均,资源主要投向国有大型企业,对于民营企业、中小企业支持较少;符合产业特点和要求的资本市场不完善,融资体系不健全,政策支持力度与企业需求之间存在落差。
1.3 工业自动化程度较低,核心技术缺失
制造业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是产业互联网发展的关键环节,目前我国企业在生产流程自动化领域全面落后于发达国家。一方面,中国企业在数控机床、智能机械和机器人等工业级系统控制软件开发领域竞争力较弱。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企业资源管理(ERP)等软件系统主要依赖进口产品,价格昂贵,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另一方面,生产控制系统中的硬件设备也大多被国外企业垄断。以高精度机器人为例,减速机、伺服电机和驱动器等核心零部件都是从日本和欧洲进口,国内相关产业基本处于空白阶段。关键零部件和核心技术的缺失,业已成为制约我国产业互联网发展的瓶颈。
2、国际经验与比较
2.1 美国以互联网企业为主体的产业互联网发展模式
美国是全球互联网经济的领导者和开创者,自互联网诞生以来,几乎主导了信息技术领域的历次技术革命与商业模式创新。从产业结构的角度来看,以互联网经济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已成为美国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庞大的信息产业集群是当前美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发动机,占国民经济比重已超过50%。而且美国在互联网产业领域实现了产业链的全覆盖,在多数细分行业均处于垄断地位。正是基于强大的互联网产业规模和技术实力,美国的网络信息产业渗透能力很强,互联网基因逐渐深入到美国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互联网基因成为美国传统产业提升竞争能力的重要因素,并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推动美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主导力量。互联网把美国社会公众与商业和制造业等传统产业紧密连接在一起,公司用于决策的数据和信息在全社会实现自用流动,极大提升了生产和运作效率。以美国福特汽车公司为例,公司的商业活动,包括初始原材料价值的评估、消费者需求变动预测、车间流水线的调度以及商务车和家用车的生产比例等等,都是利用数据和信息联系在一起,然后借助大数据分析的方法进行决策与判断,从而大大提高了准确度和效率。据此可以认为,与劳动、资本、土地等传统生产要素一样,负载与互联网的数据和信息成为美国经济中重要的生产要素。信息处理和数据分析是每个企业必备的生存技能,并贯穿于研发、设计、库存、生产、分销、零售、售后服务等全产业链环节。
2.2 德国以制造企业为核心的工业4.0模式
德国是欧洲工业强国,制造业实力居于全球领先地位。不同于美国的互联网经济主导模式,德国长期执行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模式,并推出“工业4.0”计划,促进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德国模式更注重生产过程中机器与原料、产品之间的互联,意在实现物物相连,生产流程的自动化与智能化。因此德国的产业互联网是以物联网为主导的发展模式。物联网对企业的生产环境和技术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融合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实现制造业服务化发展,硬件智能化和工业自动化同步进行。因此,德国的产业互联网发展战略仍然是以制造业场景为核心,通过内部的物联网和外围的公共互联网,链接生产制造的各个环节,实现制造流程的提质升级。德国在工业机器人、新材料技术、工业增材制造、高精度加工等领域都有很强的竞争力。德国模式代表了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方向,但进入门槛较高,需要以高度发达的制造业为基础。
2.3 比较分析
我国互联网核心技术不如美国,工业制造能力又不如德国,但我们的优势在于中国有世界最大的国内市场、消费者群体庞大,这为互联网应用创新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本文认为中国产业互联网战略应该以应用服务为突破口,充分发挥国内大市场的优势,以“平台化”发展战略为基础,通过互联网应用优势反求核心信息技术,使它为中国社会发展的全局服务,同时带动传统工业、传统农业和其他领域的发展。
3、基于双边市场的我国产业互联网发展路径分析
互联网产业具有典型的双边市场特征,属于平台型经济体。消费互联网领域的淘宝、京东等企业依托庞大的国内市场已经成长为大型的电子商务平台;产业互联网的发展同样应该遵循双边市场的成长规律,走平台型经济路线。政府在平台型产业发展过程中应承担平台运营商的角色,不参与实际运营,为平台两端的企业做好服务,维护卖方市场和买方市场健康发展。制订产业发展的配套政策,提升双边市场的运营效率。
3.1 积极培育互联网服务买方市场,形成需求方规模经济
网络经济时代,用户是所有商务活动的核心,也是推动平台型经济组织迅速发展壮大的主要力量。新浪、搜狐等新媒体平台,淘宝、京东、亚马逊等电子商务企业的成功,都得益于用户量的增长。相对于消费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我国产业互联网发展明显滞后,究其原因,是消费互联网的免费模式和面向广大消费者这一庞大的用户群,很容易形成需求方规模经济,进而带动买方市场的发展壮大,而产业互联网是为产业服务的平台型组织,面对的用户是广大的企业实体,很难像消费互联网那样快速聚集人气,形成买方市场,进而带动卖方市场的兴起。
因此,我国要培育产业互联网的买方市场,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首先,政府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鼓励传统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更多的应用互联网服务,推动互联网服务在产业内的普及。可以参照节能补贴的模式,对实施互联网服务的企业给予配套资金的支持;同时可以对应用互联网从事生产经济的企业提供减免税赋的政策;对于企业信息化和互联网改造等项目的融资提供支持,例如提供贴息贷款。其次,政府应该主动打破行业应用壁垒,有序地开放市场,共享数据资源,为产业互联网应用服务奠定社会基础。产业互联网在应用层本质上是一种技术和手段,需要与现有产业的有效结合。在对原有的技术手段的替代过程,会存在一个被接受的过程,也需要制定相应的新标准和新体系,甚至会面临阻力。对于那些符合技术发展,能够有效降低能耗、节约资源,经济可行的应用,政府要积极协调相关主管部门,主动打破应用壁垒,开放市场。同时,要注重互联网下大数据等信息资源的共享,加大市场开发力度。譬如可以积极探讨公交系统数据的开放与共享,与导航软件、APP应用等对接,在改善民生的同时,进一步发挥数据的商业价值并实现公众监督。
3.2 发挥制造企业的行业优势,发展行业内垂直电子商务平台
鼓励有实力的国内制造企业率先布局产业互联网,以形成行业发展的示范效应。借鉴德国“工业互联网”发展模式,以平台提供企业为龙头,培育一批产业互联网提供商。吸引基于基础技术平台的系统集成商、方案提供商、各种第三方软件开发商的集聚,从而使产业链各个环节彻底实现互联网化。这种垂直化行业互联网平台都是在大型先进制造企业的生产设施和技术条件的基础上,延伸相关的互联网服务,如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最终实现“智能制造”。这一过程实质上是制造业服务化的体现,给硬件产品生产赋予数据和智能,提升生产效率,开发高附加值的产品,这样制造业企业本身的技术优势得以充分发挥,生产环节和最终产品都实现了数字化和智能化,带动整个行业实现转型升级,企业利润大幅增加。
3.3 以互联网企业为主体,发展横向产业互联网应用平台
借鉴“美国模式”,依托我国互联网产业的竞争优势,以大型互联网企业为核心,打造产业互联网的第三方服务平台。传统制造企业仍然专注自身业务发展,采用服务外包模式,把与生产场景相关联的生产制造环节融入到网络端,交给互联网企业提供的专业化互联网服务。
在美国,以亚马逊、谷歌、微软等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都有比较成熟的产业互联网运营服务。目前在国内,阿里巴巴、百度等公司也开始涉足这一领域,阿里云计算、百度无人驾驶等项目均已取得不错的业绩。这一模式的优势在于通用性强,在第三方网络端可供选择的服务很多,收费模式比较灵活,可以“按需定价”。同时,该模式也降低了制造业企业使用互联网服务的门槛,广大中小制造企业都很容易接入到产业互联网公共平台。通过平台形成大量创新资源的集结,将完整的工业体系和网络相结合,探索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的新模式和新机制,实现制造业服务化,推进试点示范,促进经验交流与扩散。
同时,在横向平台发展过程中,積极探讨、培育多种经营模式,重视商业模式创新。信息产业发展的实践表明,只有建立在成功的商业模式创新基础上的技术创新,才有产业化的坚实基础,只有依托技术创新的商业模式创新,才具有更强大的竞争力。互联网产业不仅是技术和产品的创新,也是商业模式的创新。每个互联网垂直化应用市场都会产生一批相关服务运营商。
4、结论
本文对我国产业互联网的发展现状进行梳理,参照美国、德国的产业实践,结合我国自身优势,提出中国产业互联网应该遵循“平台化战略”的发展路径。产业互联网被业界公认为电子商务之后最具前景的互联网应用模式,将使人类社会真正步入数字经济时代,实现信息相通、万物互联的场景。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在信息技术和工业制造领域有明显的技术优势,而中国具有国内大市场的应用优势,产业互联网的发展需要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应用平台,这应该是中国发展产业互联网战略的着力点。以双边市场为代表的平台经济在国内消费互联网领域已经取得巨大成功,产业互联网的发展将给平台经济注入新的动力。本文仅对我国产业互联网平台化发展战略进行了定性分析,而平台战略的数理分析、细分产业领域互联网应用差异性等都是以后的研究中应该重点考虑的因素。
参考文献:
[1] 李海舰,田跃新,李文杰.互联网思维与传统企业再造[J].中国工业经济,2014(10):135-146.
[2] 张亚斌,马莉莉.大数据时代的异质性需求、网络化供给与新型工业化[J].经济学家,2015(8):44-51.
[3] 杜传忠,杨志坤.德国工业4.0 战略对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借鉴[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5(7):82-87.
[4] 任飞.互联网背景下制造业转型升级研究[J].中国商论.2016(4): 133-134.
[5] 朱建达.基于“互联网+”理念的我国制造业发展路径探讨[J]经济师,2016(12):55-56.
[6] 余东华,水冰.信息技术驱动下的价值链嵌入与制造业转型升级研究[J].财贸研究.2017(8):53-62.
[7] 葛明磊,张丽华,黄秋风.产业互联网背景下多重制度逻辑与组织双元性研究——以苏宁O2O变革过程为例[J].管理评论. 2018(2):242-255.
[8] 王莘,浦东平,樊重俊,唐生,张勇军.产业互联网视角下钢铁企业电子商务模式研究[J].电子商务.2018(8):17-18.
[9] 余菲菲,高霞.产业互联网下中国制造企业战略转型路径探究[J].科学学研究,2018(10):1770-1778.
[10] 庞祥云.服务型政府电子政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电子商务.2019(2):53-54.
作者简介:
丁立会,学士,研究实习员,河北经贸大学,主要研究方向公共管理与产业政策;
张薇,本科生在读,河北经贸大学,专业方向电子商务;
王法涛,博士,副教授,河北经贸大学,主要研究方向互联网经济与产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