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官章
摘要:如何帮助学生更加高效快速地理解语文知识,并在此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心理机能,这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是一个不得不提的课题。从科学角度来看,教师如果可以有目的的将初中语文课堂变得更富有“画面感”,让学生在生动的情景中变得更富有情绪色彩,那么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所以,本文笔者将从视频解读、故事讲述、角色扮演三个方面入手进行论述,以期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
关键字:教学;初中语文;构建课堂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直接影响着课堂的语文教学效率。所以,作为一线语文教师要精研学生心理特点与教材内容,有目的地将课堂变得更有“画面感”,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地投入到语文课堂的学习中来。如此,方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同时,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视频解读
利用视频的方式来进行语文知识的解读,可以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提高学习效率。因为视频所营造出来的场景和画面极富感染力,也具有很强的张力,这就使得学生可以更加便捷地进入到视频所塑造出来的场景中,从而培养学生的共情能力,调动学生的活跃性。此外,视频更加直观地展现了文字所描述的画面,降低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难度。故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利用视频解读,对于构建初中语文“画面感”课堂,提高教学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三顾茅庐”的教学过程中,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我首先用影视片段来为学生形象地展示了刘备三顾茅庐的经历。视频营造的画面感很有张力,生动地展示了隆冬的大雪天、张飞的暴躁、关羽的不满、刘备的赤诚、诸葛亮的雄姿英发与运筹帷幄。之后,组织学生在视频的观看后对文本内容进行解读,对文本中出现的人物形象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可见,通过视频营造的生动画面,不仅降低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难度,而且调动了学生对课文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了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故事讲述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故事的运用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接受语文知识,同时,学生则通过听故事,呈现在脑海中不同画面的过程,活跃了大脑的思维。此外,通过故事可以打开学生的视野,放飞学生的想象力,并使学生获得愉悦的美感。而且,这种感觉不仅能让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中变得更加主动,而且在此过程中也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例如:在“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的教学过程中,为了加深学生对苏轼的了解和诗歌的理解,我以知人论世为出发点,向学生讲述了这首词背后的故事外,还为学生讲述了苏轼考中进士时的意气风发,被评点为宰相之才时的畅快;但后来仕途坎坷,被贬黜得全国流浪,成了名副其实的“背包客”;以及苏轼是怎样一个乐天爱美食的“吃货。”通过讲述苏轼的故事,让学生更加喜欢苏轼,也让苏轼从冷冰冰的大文学家变成了学生脑海里鲜明生动的“现代人”,由而,拉近了学生与苏轼之间的距离,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此外,还有助于学生向苏轼学习良好的生活态度和对生活坎坷时的豁达。
三、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的课堂活动打破了以往教师一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局面,改变了学生只有被动听的场景。角色扮演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了课堂教学中来,并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了初中语文课堂的“画面感”,可以说,学生成为了画面中的主人。当然,这样的过程不仅满足了学生的表演欲,而且,也使得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发展,并且提高了学生对于语文课堂的兴趣度,激发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例如:在“孔乙己”的教学过程中,我將课文中的对话场景分离了出来,并组织学生进行了角色扮演。因此,在角色扮演中,为了揣摩人物当时的心理特点和语言态度,学生很认真地对课文进行了研读,而且,在表演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钱以及说教“我”写字时候的等场景中,学生都表演的惟妙惟肖,语言表达也很到位。可见,角色扮演的活动不仅满足了学生的表演欲望,而且调动了学生主动研读文章、分析文章的动力,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此外,学生亲历的场景不但加深了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而且为课堂增添了趣味,让学生也更为喜欢这种具有“画面感”的语文课堂。
总之,营造良好的初中语文课堂环境,构建具有“画面感”的语文课堂,不仅能够从不同角度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也能调动学生更为主动地参与学习。此外,其生动的课堂带动学生积极参与后,不仅迎合了学生强烈的自我表达需要和主体性需要,也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提高了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故而,教学设计只有符合学生发展规律,才能实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贺娟娟.情景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学周刊,2019(04).
[2]张杰敏.初中语文情景教学问题研究[A].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8年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高峰论坛文集(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