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移规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2019-09-10 01:34王沛武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10期
关键词:运用小学数学

王沛武

【摘要】教育心理学中“迁移”一般定義为: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迁移有正迁移、负迁移。正迁移是助长性迁移,指已有的知识对新知识的学习起积极的促进作用;负迁移是抑制性迁移,指已有的知识对新知识的学习起消极的干扰作用。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在小学数学中运用迁移规律成为广大教师研究的课题之一。

【关键词】小学数学;迁移规律;运用

教育心理学指出:“迁移是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甚至方法和态度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积极的(正迁移),也可能是消极的(负迁移)。”迁移在学习新知识,运用新知识的过程中起的作用很大,正迁移能发展学生的智力,负迁移则严重地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重视运用迁移规律,把握好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注意创造条件,诱发迁移的积极作用,促进知识的正迁移,防止负迁移。

一、运用迁移规律为新课铺路、搭桥

数学新旧知识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新知识是旧知识的引申与发展。要使已经掌握的旧知识能对新知识的接受发生正迁移的作用,关键在于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例如,教圆周长公式,是在学生对圆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圆周率π是一个重要的新概念,如果学生对圆周率这个概念理解不深刻的话,以后学习求圆面积公式,还往往把S=πr2与C=2πr混淆起来。因此,在上新概念课之前,布置如下作业:

1.在硬纸板上画三个圆(直径2厘米,直径3厘米,直径4厘米),再剪下来。

2.设法用尺子量出每个圆的周长。

3.把量得的三个圆的周长分别除以本圆的直径。

4.预习书本有关内容

5.思考三个问题:

①三个圆的周长分别除以本圆的直径所得的结果有什么规律?

②什么叫做圆周率?

③圆的周长与圆周率有什么关系?

学生通过画、剪、量、算、看书、思考,运用原来掌握的基础知识,能正确地回答有关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的问题,顺利地掌握并且比较深刻地理解了圆周率π这个概念取得了正迁移的效果。

二、发挥正迁移作用,突破教学难点

心理学家认为:两种学习情境有共同因素时,也会产生学习的迁移。例如,对“算式读法”的学习,相当一部分学生感到有困难,运算顺序和括号的使用,更是让一些学生无从下手。运用正迁移的作用可以突破这个难点。

我们可以把“读算式”看作是一种学习情境,把“读文字题”看作是另一种学习情境。那么语言的活动就是这两种情境中的共同因素。从生理角度上去观察,算式(37+4)×2=与文字题“37加上4的和乘以2,积是多少?”是两种形式不同的刺激物,但是用语言去读出它们各数量之间的关系则是相同的,因此由“读算式”到“读文字题”可以发挥正迁移的作用。

教学时,我们采取下列步骤:

1.教会学生读算式的方法。若某些算式有多种读法,教师要一一教给学生。如: =?就有多种读法。

2.教师在教给学生每一种读法时,随即板书,并指出这就是文字题,它由算式而来,反过来,根据文字题也能列出算式。

3.进行把算式改编成文字题的练习。这是强化与熟练的过程从练习中发现问题,纠正错误。

学生掌握了文字题的结构特征,通过读文字题刺激大脑语言中,再反射到算式,便实现了由读算式教学到文字题列式计算教学的正迁移。

又如,就解决问题教学中,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越多越牢固,就容易产生正迁移顺利地掌握新知识,扩展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例,用海水制盐,每100千克海水可制盐2千克,5000千克海水能制盐多少多千克?

通过教学,学生掌握了两种解题思路:

①用正归一的思路解:先求单一量,每千克海水制盐多少千克,再求5000千克海水制盐多少千克。 ×5000=100(千克)

②用反归一的思路解:先求单一量,每制1千克盐需要多少千克海水,再求5000千克海水里面包含有几个这样的单一量,即得到盐多少千克。 =100(千克)

以后学到比和比例时,学生再来解这类题,他们就能根据原有的知识基础和新学到的比和比例知识,列出两种不同的比例式:

①100:2=5000:x;②2:100=x:5000

由此可以看到学生的原有知识得到了延伸和发展,体现了正移的重要作用。

三、注意前馈,防止负迁移的产生

在教学新知识前,教师根据过去的教学经验,预测到学生在学习某些问题时可能会产生负迁移,为防患于未然,把反馈提到偏差出现以前,这就是前馈。例如,学生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往往出现这样的错误:

18.64

+ 7.5

这是学生原有的整数加、减法计算法则“末位(个位)对齐”产生的负迁移。

一般为了防止负迁移的产生,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去努力:

1.要重视概念教学,注意揭示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发展,讲授新知识时,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学生概念明确了,在教学过程中,正迁移产生的可能性就大。

2.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分析,提高鉴别能力。因为学习中的负迁移大都是由于旧知识与新知识表面相似而实质相异面产生的,所以在教学中注意把旧知识与新知识容易混滑的因素分化出来,引导学生自己比较、分析、鉴别、就可以有效地防止负迁移。

3.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揭露矛盾,有利于学生排除由缺乏生活经验或由于某些生活习惯观念对数学概念的学习产生的负迁移。例如,球赛中的几比几与教学教材中的“比”就是不同的概念,前者可能会对后者的学习产生负迁移。

4.精心设计练习,通过练习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注意练习的科学性、系统性、针对性、对比性和创造性,以优化练习效果。

四、进行多向思维,促进正迁移实现

一题多解是多向思维训练手段之一,一题多解要求学生在全面理解的基础上,从各个角度,从不同的出发点对问题进行思考、分析、判断和推理,进行一题多解有助于学生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有利于发挥迁移的积极作用。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精心设计一题多解的题,适时地开展一题多解的活动。例如,“修一条公路,甲队单独修要6天,乙队单独修要10天,甲队每天比乙队多修100米,这条公路共有多少米?”这道题可以用整数知识的解法,用分数知识的解法(其中还可以分别把这条公路长看作单位“1”,把甲队每天修路的米数看作单位“1”或把乙队每天修路的米数看作单位“1”)用比例知识的解法,以及用列方程的解法(其中又可分别设这条公路总长为x米,设甲队每天修x米,或设乙队每天修x米)等多种方法来解,学生多从各个方面去思考问题,就能避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促进学习正迁移的实现。

在小学教学教材中,能运用迁移规律进行教学的内容比比皆是。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使笔者深深体会到,教师只有全面地了解教材知识的系统性,充分挖掘知识的内在联系,并掌握其来龙去脉,才能发挥正迁移的积极作用,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莉.如何克服学生学习数学时的负迁移[J].内蒙古教育,2016(05).

[2]杜瑞叶.谈小学数学教学中迁移规律的运用[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3(19).

猜你喜欢
运用小学数学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