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科高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评价研究与探索

2019-09-10 00:19张法坤
高教学刊 2019年10期
关键词:商科现代学徒制高职

张法坤

摘  要:人才培养评价是现代学徒制育人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人才培养进行有效评价是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文章对人才培养评价原则和评价过程进行研究与探索,并给出具体的评价建议。

关键词:商科;高职;现代学徒制;评价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10-0142-03

Abstract: The assessment of student is an important segment in the process of modern apprenticeship education, and the effective assessment of teaching efficiency is an important means to improve teaching methods and ensure the quality of student cultivation.This paper studies and explores the assessment principle and process of student cultivation, and specific  suggestions for assessment are given.

Keywords: business studie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modern apprenticeship; assessment

一、概述

现代学徒制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改革方向,自2015年起,教育部在高等职业院校已经开展了三个批次的试点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经验,取得了丰硕的实践探索成果。人才培养评价是人才培养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客观、全面、真实地评价人才培养质量是检验培养成果、发现培养问题、改善培养方法、提高培养质量的重要措施。和传统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相比,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在培养主体、培养目标、培养模式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在人才培养评价方面也要求与其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人才培养评价模式,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本文对高职商科类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评价原则和评价过程进行研究与探索,并给出相关建议。

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特点

(一)培养主体多元化

对于普通的校企合作来讲,企业只是承担辅助的人才培养工作,如合作进行教学资源开发、联合进行项目研发、为合作学校提供优质校外兼职教师、为学校提供校外实习场地、协助学校完成校外实习教学工作等,但企业不是人才培养的主体,只是根据相关协议提供相应的帮助。但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下,学生(徒)培养的主体是学校和合作企业,合作企业承担与学校相同的人才培养责任,“联合招生、联合培养”是现代学徒制最本质的特征,合作企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责任远远大于普通的校企合作,其对人才培养的参与的深度与广度远远大于普通的校企合作。包括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教学组织与实施等,合作企业都需要全程全方位参与。

(二)培养目标明确化

对于传统的人才培养,其培养目标根据专业特点能够确定到某几个跟专业契合度非常高的岗位,但因为学生毕业后就业岗位的不确定性,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一般很难明确到具体的特定岗位。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是先有企业的用人需求,再进行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在培养之前相关的岗位就已经明确,所以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可以明确具体的岗位、具体的工作内容、具体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培养目标具体明确。如我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和相关企业在进行现代学徒制联合培养时就明确规定培养目标是合作企业一线门店的店长。培养岗位一旦确定,该岗位的具体工作内容及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也就相应确定,从而可以非常方便的确定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和相应的教学组织模式。

(三)教学组织复杂化

对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来讲,培养主体的多元化带来教学组织的复杂化,工学交替是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典型的教学组织模式,合作企业必须承担一定的教学任务,对于这些教学任务,一部分是通过企业教师到学校授课来进行完成,但这类课程相对比较少,大多是一些职业生涯规划、企业文化、企业产品介绍等铺垫性课程,对于企业承担的操作性强的实训课程,学生(徒)必须在企业真实的工作岗位上在企业师傅的指导下通过做中学、学中做的形式来完成。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到企业生产和经营管理一线去学习。在整个学生(徒)培养过程中培养场所需要在学校和合作企业之间进行往复变换,开展工学交替,交替的频次会根据相关专业的培养需要和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来确定,但工学交替是一定要进行的。这种不断变换学习场地,由学校和企业分别承担教学工作是现代学徒制的典型特征,能够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各自的优质教学资源,培养的学生更具有针对性,更能体现企业的用人需求导向,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但这也客观上使教学组织和教学管理复杂化,对教学的组织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传统商科人才培养评价的不足

(一)评价主体的单一性

对于传统商科类专业人才培养来讲,评价主体一般是任课教师,除了少数技能鉴定课程由相关的技能鉴定机构进行统一考核之外,其它大部分课程均没有做到教考分立,更谈不上行业、企业参与学生的学习评价。评价主体的单一性对于评价的全面性、客观性等都带来一定的影响,因为无法从多维度全面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分析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就无法给出改进教学和学习的方法和路径。

(二)评价对象的片面性

传统商科类专业人才培养评价普遍存在評价对象片面性的问题,评价的对象仅仅是学生,对学生的评价应当成为人才培养评价的主要方面,但不是全部。除了对学生评价之外,还必须对以下两方面进行评价:一是对学校任课老师和企业实训指导教师进行评价,对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考核结果进行评价。二是对教学条件进行评价,特别是实训课程的教学条件进行评价,包括场地条件、安全、环境、硬件设施、实训软件、相关实训管理制度进行评价,确保实训场所能够满足正常的教学活动。

(三)评价方式的简单性

商科类课程在评价过程中存在评价方式简单的问题,商科类部分课程可能会采用项目化教学方式,评价时以过程性评价为主,如我校的《营销策划》、《市场调查与预测》、《广告实务》等都采用项目化教学,加大过程性评价比重。但更多的课程评价仍然是采用试卷的形式,以知识评价为主,技能考核相对评价,终结性评价为主,过程性评价缺乏。对于校外实训课程,如专业实习和顶岗实习,课时占总课时比重较高,对学生的综合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至关重要,但这些课程多以实训报告和企业评价为主,评价内容简单片面,无法全面系统评价学生在企业的实训质量。

(四)评价指标的模糊性

商科类课程普遍存在评价指标的模糊性问题,虽然各门课程在课程标准中都会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但对于课程评价规定都相对模糊,如对知识的具体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对素能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都规定的比较笼统。只有清晰的评价内容和可操作性的评价方式才能开展有效评价,否则即使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也有可能是片面的,甚至是无效的。

(五)评价反馈的缺失性

评价反馈的缺失是商科类课程评价存在的又一重要问题,评价反馈是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对于学生可以帮助其分析对课程知识和能力掌握的不足,建议采取一定的补救措施;对于教师可以帮助其分析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而在对于大部分课程评价来讲,评价结束也意味着课程的结束,教师不会向学生反馈评价结果、分析存在的问题,很少有教师自我反馈总结,分析教学和评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思考优化课程教学的方法和途径,这都不利用老师和学生对课程的教与学进行总结和提高。

四、商科高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评价原则

(一)坚持学校评价、企业评价与行业评价相结合原则

多主体评价是对人才培养进行客观全面评价的前提,商科高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必须坚持多主体评价原则,学校和企业是培养主体,都应当且必须参与人才培养评价。行业也应当积极参加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评价工作,作为人才培养的第三方,可以承担评价标准的制定,以及接受委托承担部分课程的评价工作。

(二)坚持理论评价与实践评价相结合原则

职业教育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其人才培养应突出学生的技能培养,在进行人才培养评价时必须坚持理论评价与实践评价相结合原则,在重视理论评价、确保学生掌握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的同时,突出对学生的技能评价。对于实践操作性比较强的课程,应当鼓励和提倡通过实际操作进行教学评价的,通过实际操作,评价学生对相关技能的掌握,以及评判教师的教学效果。

(三)坚持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原则

对于人才培养的评价应坚持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既要重视学生(徒)在学习过程中的综合表现以及对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又要重视课程结束后最终结果的终结性评价。既要重视对学生(徒)学习效果的进行评价,也要重视对学生(徒)的学习态度进行评价,还要重视对学生(徒)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职业态度、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等进行综合全面评价。

(四)坚持对学生评价与对教师评价相结合原则

对人才培养评价的评价要进行多维度评价,既要对学生(徒)进行评价,评价其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学习结果,综合全面评价学生(徒)的学习情况。又要对教师进行评价,包括的学校教师和企业的指导师傅,包括其教学态度、教学能力、教学结果、教学规范等,全面评价其教学情况。必要时还要对教学条件进行评价,包括对教学场地评价、教学设施设备评价、教学软件评价等,并判断教学条件能否有效支撑相关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

(五)坚持评价与反馈相结合原则

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目的一方面是考核学生学习的效果和教师教学的效果,并以此作为学生(徒)学业评判和教师教学评价的重要参考依据;另一方面是要分析学生(徒)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发现其相关课程知识能力掌握的不足,分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条件存在的不足。为了使学生(徒)及时发现学习的不足和教师发现教学的不足,必须进行及时反馈,将评价结果及评价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学生(徒)和任课教师,以便帮助学生(徒)及时改进学习方法,对未能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学习和训练;帮助任课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帮助学校和企业有针对性改善教学条件。

五、商科高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评价实施

(一)成立评价机构

为确保人才培养质量,高职商科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成立专门的评价机构,对人才培养开展评价,评价机构從功能上讲应当承担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的制定、评价的组织与实施、评价的反馈等方面的功能。从成员构成上来讲,根据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特点,其成员构成应当多元化,应由行业、企业和学校相关人员构成,行业参与可以从行业规范和行业发展方面对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给予相关的规范、指导和建议。企业和学校是人才培养的主体,可以从人才需求和人才培养的角度确定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

(二)制定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是人才培养评价的依据,也是相关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指导。对于高职商科现代学徒制来讲,评价标准的制定应当由行业、企业和学校共同确定,应当根据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特点,依据相关课程的教学标准,制定适应其人才培养模式的评价标准,评价标准应当包括评价内容、评价方法和手段等内容。评价标准一旦制定,就应当严格遵守,成为相关课程评价的指导性和规范性文件。

(三)实施人才培养评价

人才培养评价的实施是人才培养评价的重要一环,对于不同的课程应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一些职业技能鉴定相关课程可以通过职业技能鉴定来代替课程的评价。对于一些技能性强的课程,应当加大技能评价的比重。对于鉴定成员,过程性评价可以由学校和企业组成的教学团队进行评价。学校课程以学校任课老师为主,企业老师协助;企业课程以企业指导教师为主,学校教师协助。对于终结性评价,应当组成教学团队进行评价,有条件的课程应当做到教学与评价相分离,任课教师不参与或不主导评价。

(四)进行评价反馈

评价反馈是人才培养评价的重要一环,评价结果应当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和当事人,评价结果除了作为学业评判和教学考核的依据外,更重要的是通过评价反馈及时发现学习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及时进行改正和优化。对学生(徒)反馈可以帮助其认识其相关课程的知识和能力的不足,采取合理措施进行补救,并在后面的学习过程中改进学习态度和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改进评价结果。通过相关课程评价可以发现任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可以向教师本人反馈,也可以向学校教学督导部门反馈或企业相关部门反馈,通过反馈可以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六、结束语

人才培养评价是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是评判人才培养效果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是改善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依据。高职商科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必须重视人才培养评价,根据其人才培养特点组建由行业、企业和学校共同参与的专业评价团队,制定符合其人才培养模式的评价标准,认真开展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确保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实现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杨红荃,苏维.基于管办评分离的中国现代学徒制社会评价机制建构[J].教育与职业,2017(2):11-17.

[2]李传伟,等.基于现代学徒制的第三方评价机制研究[J].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3):32-36.

[3]陈运生,等.基于现代学徒制教学运行质量评价体系研究[J].职教论坛,2017(24):74-78.

[4]高永梅.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多元化评价机制研究[J].职教通讯,2016(26):10-13.

[5]高洪波,马素萍.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质量第三方评价机制的构建[J].职教通讯,2018(3):71-74.

[6]逄小斐.现代学徒制多元学生评价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31):92-96.

[7]陈运生,等.基于现代学徒制教学运行质量评价体系研究[J].职教论坛,2017(24):74-78.

猜你喜欢
商科现代学徒制高职
中高职教育衔接研究的重要探索
——评《中高职教育职业能力培养有效衔接研究与实践》
新商业模式下新商科通识课建设的思考和探索
“互联网+”商业模式变革背景下的新商科人才培养策略探讨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现代学徒制在创新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
《中国学生商科留学报告》:中国留学生扎堆商科热度不减理性回归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